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国家没有大的工业,仅有一些小手工业和作坊,什么都靠进口。那时,用的火柴叫“洋火“,用的煤油叫“洋油“,吃的面粉叫“洋面“,做衣服的布料叫“洋布“,什么东西都要加一个“洋“字。国家如此  相似文献   

2.
洋车身世     
在上一个世纪以前,中国人日常用品中出现不少带"洋"字的东西.如洋灯、洋火、洋油、洋腊、洋胰子、洋袜子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3.
旅居印尼邦加岛勿里洋埠的华侨,或从那里归国的华侨,都知道李光前先生是印尼邦加岛勿里洋埠的中华学校董事会会长、中华会馆董事长、中华商会长,是德高望重的爱国侨领。我是40年代初从印尼邦加岛勿洋埠回来祖国的,对其人其事,略知一二,也听老归侨谈论过,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如果不对伤害他们的外力予以限制,则每一个公民都有可能面临工伤、构陷以及侵犯私产的威胁。最近的一位身体维权者,应该是电影《让子弹飞》里的麻匪六爷。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凉粉只该付一碗凉粉钱,六爷剖腹掏出一碗"粉块"给围观者看。这是1920年代的孙中界,他在精心设计的陷阱前无力自证清白,于是选择了刀子。刀刃对准自己。  相似文献   

5.
表妹叫她的母亲"后妈",原因是晚餐桌上,每人面前只有一碗黑米粥,一盘拌菜,紫甘蓝、茄子、青椒都是生的,只加盐、醋凉拌,三个月里雷打不动,说是为了"养生"。表妹来我家,一大盘鸡翅,吃得酣畅淋漓、满手流油,边吃边比划:"在家我都快成小白兔了!"  相似文献   

6.
兩年來國民經濟的初步調整,在輕工業的發展上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年,輕工業的增長速度都超過了重工業,市場供應情况也比過去好多了。不僅肥皂、暖瓶、燈泡、餐具等人民生活必需品能够敞開供應了,而且一般日用品、耐用消費品和某些高級消費品的數量和品種也比過去增加了許多,產品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一九八○年與一九七八年相比,自行車、縫紉機、手錶、皮鞋、啤酒等緊缺商品,產量都增長百分之五十以上,而洗衣機、電風扇等則有了成倍的增長。 輕工業發展的曲折道路中國的輕工業,是在手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解放前,輕工業比起重工業來雖然基礎要好一些,但是仍然相當落後。當時,外國貨充斥市場,所以人們常把一些生活日用品冠以一個‘洋’字,如洋火、洋臘、洋煙、洋胰子、洋綫、洋車等。解放三  相似文献   

7.
那年回乡,从深圳坐飞机到合肥,然后乘车回安庆。从合肥到安庆中间经过一个城市叫桐城,正是中午,朋友建议在这儿停车吃一种本地的特色菜--“水碗”。“水碗”跟传统的中国菜做法不同,它不用油炒煎炸,而是整桌菜无论荤素都是一碗一碗用水蒸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古田县莪洋镇谷口村湾垱里的林姓人氏,提起台湾都有一种特殊的思念之情,都说那是他们林姓人祖婆的故乡.清朝康熙年间,村里出了一个叫林峰的先祖,先后任过台湾宜兰县、嘉义县和云林县的知县.他在宜兰县任职时,元配夫人"谷口婆"病死在那里.为了熟悉风俗民情和办事方便,他就又娶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杨丹在韩国“洋插队”时,亲眼看到妇女吃饭不上桌子的情景,那一刻,她深为自己是中国女人而庆幸:饭桌上,中国女人总是与婆婆、老公一起比肩挥箸;看过的电影里也少不了“李双双”这样的“铁姑娘”,妇女能顶“半边天”是那个年代的骄傲。她们生活在一个力图干掉性别的年代里,虽然现在的中国女人重新露出了肚脐和香肩,但那份由来已久的“刚性”至今仍有弥散。  相似文献   

10.
说起川菜,大厨们不仅注重色、香、味,还讲究菜肴品牌及外在美观。比如筵席上的蒸菜,在上桌之前,一般都要经过"翻碗"的流程。这是川菜展示品牌精华的组成部分,在川菜烹饪术语中叫"盖面菜。"无论是乡村还是都市,在众多川菜中,老少都喜欢的两道川菜叫"甜烧白"和"咸烧白"。甜烧白又名"夹沙肉",由切一片稍厚的连刀猪肉,一分为二夹入红豆沙,垫碗的辅料多用糯米饭。蒸熟的甜烧白,一经翻碗,从晶莹别透的肥肉片中便可看见紫红色的豆沙,它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再说"咸烧白",它却有  相似文献   

11.
戏说洋名     
“你还是叫茉莉好,不要叫玛丽” 刚到英国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中国学联举办的中秋晚会,席间一老外光临,在座的各位同 胞纷纷自报家门:“我叫玛丽、我叫约翰、迈克尔、朱丽叶等等一串洋名。”我盯着这群黑发黑眼的同胞们突然茫然起来,感觉就跟地下工作者聚会似的,大家全都隐姓埋名只不过喊出各自的代号而已。 正胡思乱想着轮到我措手不及起来,我不合时宜地报出:“郭莹”本名。我既没有洋名也不打算起个洋名,因担心若人在自己背后喊“克丽斯汀”什么的,我一定脑海里闪过一位妙龄  相似文献   

12.
自打1979年北京第一家外资饭店 ——建国饭店开张后,陆续有洋厨师进驻北京各大饭店。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京城一些星级酒店为了达到国际化标准,纷纷开设高水准的欧式西餐厅。对于外宾而言,西餐厅开得是否地道,是他们评判这家酒店档次的关键。许多西餐厅为争取宾客,高薪聘请洋厨师,西餐生意越做越火。您如果细心留意,会发现京城四星级以上的酒店里至少有一个是西餐厅。劳恩:洋厨师中的小字辈 劳恩是北京洋厨师中的小字辈,今年只有23岁。他在一家四星级饭店做糕点厨师长。他的中国同事讲,他特别不爱说话,只会低…  相似文献   

13.
低碳呼唤自行车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思  袁昌斌 《世纪行》2010,(3):46-46
<正>自行车是老家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交通工具,那个年代不少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一张美女推着自行车的画,给人十分潇洒的感觉。到了60年代区委书记才有一辆自行车、70年代末行政干部下乡都骑自行车,所以农村里有首儿歌叫做"骑自行车的是快活人,地上走的是老百姓。"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洋人问字清朝末年,一位西方语言教授听来华的传教士说汉语复杂难学,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想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汉语。这天洋教授到达上海,刚一下船就用手杖在沙滩上戳了一下,问身边经过的渔人:“你们管这叫什么?”渔人瞟了他一眼说:“叫‘洞’。”洋教授又问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叫‘窝’。”洋教授又问一位少女,少女说:“叫‘孔’。”洋教授又问一位秀才,秀才说:“叫‘穴’。”洋教授又问一位小孩儿,小孩儿说:“叫‘窟窿’。”洋教授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料到,一个小小的问题竟有如此多的回答,第二天便乘船回国了。找不到…  相似文献   

15.
林长华 《台声》2001,(4):18-18
有一首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闽台歌谣唱道:“卖汤圆,卖汤圆,要吃汤圆快来买 ,吃了汤圆好团圆。汤圆汤圆卖汤圆 ,小小的汤圆是圆又圆……”听罢此歌,我脑幕间未免浮现那如珠似玉的汤圆,热乎乎、香喷喷、甜滋滋,着实叫人馋涎欲滴。   汤圆与闽南、台湾的民俗牵丝挂线,所以,汤圆成了常见常尝的小吃。举凡生男孩、娶媳妇、入新居、开店铺等喜事庆典,都要搓好多好多的红圆分送至亲好友 ,通常每户送一大碗。受礼者要在空碗里放些大米,作为回礼,表示祝贺。汤圆简直成了公关道具、民俗演员。   更有趣的莫过于婚礼中的吃“结房圆”…  相似文献   

16.
山居杂笔     
我住的这个地方叫金顶山,是贵阳市的北城,所有的楼房和街道,连同行走的人,都在山上。我不知道这山为什么叫金顶山,我的窗外150米远就有一座高过我窗子的山峰,那山顶修了一个酷似碉堡的玩意,估计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有点儿慵懒的贵阳人遗忘了它,人们都在各自的生活里,逛街呀,工作呀,会朋友呀,没有谁愿意往历史里去看。于是,它就和山上的树啊草啊一起沉默着。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说:女人是水做成的。本文的主人公则说;“水做的女人盛在杯里呈杯形,端在碗里呈碗形。我呀,流到英雄的身边,也就注定要感受些英雄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杨丹在韩国“洋插队”时,亲眼看到妇女吃饭不上桌子的情景,那一刻,她深为自己是中国女人而庆幸:饭桌上,中国女人总是与婆婆、老公一起比肩挥箸,看过的电影里也少不了“李双双”这样的“铁姑娘”,妇女能顶“半边天”是那个年代的骄傲。她们生活在一个力图干掉性别的年代里,虽然现在的中国女人重新露出了肚脐和香肩,但那份由来已久的“刚性”至今仍有弥散。  相似文献   

19.
满了吗?     
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觉得功德圆满,便向师傅表示,自己可以满师了。师傅未回答,只叫他装满一大碗石头来。徒弟依言做了。师傅指装满石头的碗问:“满了吗?”答曰:“满了。”师傅把沙子撒满了石缝。又问:“满了吗?”答:“满了。”师傅再向碗里撒入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这回徒弟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满了。”师傅又向碗里倾入大量的水,还是没有溢出。师傅继续问:“满了吗?”结局:那位自满的徒弟再也没答上来。 我很喜欢这则故事。“满了吗?”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如同当头棒,把一颗沉溺于自满的心一下子惊醒了。于是,我发现:当我闭着…  相似文献   

20.
半边碗     
一条乡村的小路上,有一眼清澈的山泉。村里人上街或串串亲戚,路过山泉,便停下蹲在泉眼边喝水解渴。半边碗就是用来让过路人在泉眼里舀水喝的。过去,泉边连半边碗都没有,人们就用手捧水喝,或用树叶折叠成碗状舀水喝。山泉边有些树木和花草,景色宜人,过路人如果不忙赶路,还可以在泉边喝水和歇息,等到养足了精神,再往前赶路。所以,这眼路边山泉是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至于那个半边碗,当时人们感觉不出它的美和丑,脑海里也留不下什么印象。只是到了有一天,一只非常漂亮的瓷碗的出现和丢失,才让人们对半边碗产生了许多的联想和感慨。同时,人们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