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知》2005,(4):32-33,38
我市“十一五”期间总体发展思路应该是:通过三个“联动”、三个“兼顾”,实现三个“协调发展”。三个“联动”是:港城联动、城乡联动和内外联动;三个“兼顾”是:结构调整与布局调整兼顾、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兼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兼顾;三个“协调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
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首次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他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重要经济观点。他有关经济发展的“笼鸟之说”,对于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从小平同志提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以来,“三个有利于”以及“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等概念日益深入人心。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又重申了这个标准,对“三个有利于”的宣传进一步深化。但在学习和宣传中,有的同志对“三个有利于”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更多地是从经济含义上去理解它,而忽视了“三个有利于”的丰富内涵。比如对于“综合国力”的理解,只是认为国家经济发达、物质富裕就是综合国力强,而对综合国力中必不可缺的文化和精神因素认识不够,从而也导致了工作中的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4.
第二国际理论家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第一个理解史阶段,即“经济决定论”理解阶段。准确把握第二国际理论家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决定论”理解范式,须认识到:第一,回归历史原初语境可知,第二国际理论家普遍反对“经济决定论”,其总体理论支点是“归根到底经济决定”主张,这一主张契合历史唯物主义本真精神;第二,第二国际理论家之所以被后继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为“经济决定论者”,是因为第二国际理论团体中存在“经济因素衡量论”“经济自发论”和“经济决定命名论”主张;第三,第二国际理论家“经济决定论”理解范式的本质缺陷在于缺乏辩证逻辑,即第二国际理论家从“经济决定”到“历史”的建构方式存在偏差,他们从个人意志、教阶制度、作为量的经济必然性、理性等角度演绎历史,或者停留在对经济归根到底决定作用抽象的哲学规定上,或者滑向思辨的意志论窠臼中。  相似文献   

5.
《疏导》1997,(1)
柳州市经贸工委结合经贸系统干部队伍的实际,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解决几个问题”、“强化干部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抓好“三严四自”工程的实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济管理干部队伍。一、对照检查找准问题,民主生活会保证质量对照检查,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实施“三严四自”工程的关键。这一工作是否扎买、有效,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效果。为了把这一阶段工作做好,避免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谈表面现象多,谈实质问题少;谈集体多,谈个人少;表功多,谈问题少的“三多三少”现象,改变以往把民主…  相似文献   

6.
中央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将推动我国经济第三极发挥更大作用天津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河北曹妃甸成为“十一五”最大的项目集群,京津冀区域协作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黄金期”,中国经济第三引擎正加速启动。有关专家认为,抓住这个机遇,将对这一区域乃至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潘林青  杨文 《瞭望》2020,(7):50-51
工作靠“钉钉”远程办公、三餐靠“美团”“饿了么”生鲜配送、头疼脑热靠“支付宝”在线问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虽然旅游、餐饮、线下娱乐、制造业等行业受到很大冲击,但网络购物、餐饮外卖、网络游戏等传统“宅经济”逆势大涨,生鲜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型“宅经济”也是一派火热、发展迅猛,成为当前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8.
从“三要”到“三跑”,从向农民伸手到向上级、向外界仲手,总是一个进步,更何况还有可能催生一批新的经济能人。但是,“三跑”一旦成风,就有脱离农村实际之嫌。首先,跑招商,很可能地方不顾及自身的实际条件,尤其农村基层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费强 《瞭望》1988,(17)
前不久,在南京召开的长江沿岸23个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三次会议上,这些城市的市长、经济部门负责人和理论工作者们提出,长江沿岸经济技术发达,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应当缩小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沿岸经济地带之间的“政策差”,拉沿海之“弓”,射长江之“箭”,让长江沿岸在对外开放中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10.
有企业家把老板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了“财富”,第二种是为了“抱负”,第三种是为了“造福”,并倡议做第三种老板。 这位老板的“老板观”是极有见地的。应该说,作为老板,为了“财富”、“抱负”和“造福”,都是不错的。为了“财富”,追求正当的经济利益,没有错,无需置喙;为了“抱负”,实现个人理想,也没有错,无可非议;为了“造福”,把个人富裕与共同富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稳稳站在8%的平台上。在全球经济并不迷人的氛围中,把中国托上这个令世界叹服的平台的是“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过去若干年,虽然中国常处在比8%还高的平台上,但“三驾马车”中常会有“跛足”,而今年则出现了并驾齐驱、同等奋勇的好局面。 尤其是投资与消费,过去,前  相似文献   

12.
勤勉 《瞭望》2005,(43)
江苏吴江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如今更被誉为“电缆之都”、“电子之城”。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6位,2005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列全国县级市第三位。  相似文献   

13.
一、“软着陆”的经济概念及其特征“软着陆”是与“硬着陆”相对而言的,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种比喻。其基本经济概念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渡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软着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其一、宏观经济变化的方向,不是向上增速,而是向下回落。其二、经济运动的涨幅,不是大起大落,而是平稳滑落。其三、经济变动的后果,与“硬着陆”不同,“软着陆”的冲撞摩擦小,资源损失少,“软着陆”后不仅经济适度增长,而且通货膨胀率也较低。根据上述概念,结合我国实际来看,1992年至1993年,我国…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就要做好三个“引导”,提高三个“性”; 首先要引导大家从“政治挂帅”的“帅”字上解放出来,摆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认识“渗透”的重要性。在部分干部中,由于长期受“政治挂帅”的影响,直至现在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讲“渗透”、“结合”、“服务”,就是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地位矮了一截,这种认识必须不断解决。其次要引导大家从“工作重点转移”的“转”字上认清形势,明确党的中心任务,认识“渗透”的必然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来就是为总任务服务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成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当然也是企业的中心任务。这就决定了党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进行,为中心任务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离开了中心就会脱离实际,就会失去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就没有生命力。再次要引导大家从经验教训上悟出道理,认识“渗透”的必要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与赶超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比较优势既然是贸易分工的基础,那么比较优势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贸易分工格局的变化。经济“赶超”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包括“顺势赶超”、“逆势赶超”和“等势赶超”三种典型的方式。比较优势的逆转条件表明,后进国家很容易通过“模仿”活动实现“逆势赶超”。但这种“赶超”方式的经济效应,是对后进赶超国单方面有利,而对被赶超的先进国有害。先进国家最积极的反“逆超”策略是支持和帮助后进国家进行“顺势赶超”。这种“赶超”方式具有“双赢”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费强 《瞭望》1992,(37)
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孕育了一块富庶的土地,它就是中国经济的“塔尖地带”——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十二县,通称苏、锡、常。 称这里为“塔尖地带”,名副其实。1988年,这一地区就提前12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的目标。去年,这一地区创造的工业产值为1573.1亿元,财政收入50多亿元。今年,国家有关部门按综合指数评比出全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第一、二、三名都是苏、锡、常的,前10强中,有6强出在这一地区。 今天,从大洋彼岸传来的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的冲击波,同中国涌向世界经济竞技场的热流又在这里相遇、汇合、碰撞。一场新的“经济造山运动”正在这块平坦的冲击平原上涌动。  相似文献   

17.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其中,“保证抓党建”既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也是落实其它“三抓”和“三个支撑”的根本保证。陆浩书记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大会确定的任务,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8.
前些年,台湾经济曾经被西方某些人看作是亚洲“四只小老虎”之一(另三只是香港、新加坡、南朝鲜)。从六十年代中期起,台湾经济的发展速度确实是比较快的,工农业和交通、服务等行业的生产总值从一九六五年的二十八亿多美元增加到一九八○年的三百八十亿美元,以自给为主的农业经济已经转变成为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经济。台湾当局对此颇为自得,把它作为“偏安”一隅的“资本”。  相似文献   

19.
今 年3月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两会”期间 ,代表委员们对国家领导人的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限于篇幅 ,这里仅就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综述如下。●“淡化”速度 ,注重质量和效益朱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没有像以往的报告那样公布上年经济增长速度 ,也没有宣布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 ,而是突出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一显著的变化 ,引起与会代表 ,乃至中外记者的广泛注意。“速度指标‘淡出’ ,意味着什么 ?”许多代表指出 ,这标志着我们的政府更加实事…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改革许多方面到了突破瓶颈的关头,“十一五”需从三个路径对既有改革进行创新层面的提升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战略提升”的关键时期。客观评价此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并对未来“十一五”时期进行可行的路径选择, 对于中国的未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