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人们对任何一个事物要取得比较完全和正确的认识,都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逐步深化。这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正确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崭新而复杂的事物的认识,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 :“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就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必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必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代表”一词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从名词来看,“代表”可以看成是世世代代的标准;“三个代表”是三个方面的世世代代的标准,以此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从动词来看,“代表”可以看作是替代表示或替代表达;“三个代表”是三个方面的替代表示或替代表达,以此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的统一,其“代表”一词无论作名词还是作动词理解都是辩证的统一,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符合毛泽东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揭示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这个总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无论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还是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都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我们党按照这个总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认识,才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解放思想的基础;而解放思想又有力的推进实践进程,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由于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解放思想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40年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即在推进改革实践中逐步认识改革规律,然后在规律性认识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4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是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举措。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作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六类人,归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从最初的“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十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断和精神,以及与此相一致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都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个论断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的一次解放,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的体现,为我们进行正确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一、总结经验,必须重视经验 无论是理论的智慧之光,还是社会的演进之路,都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来实现的。总结经验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建设途径。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无论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瑞峰 《前沿》2013,(16):60-61
市场社会主义作为作为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长期以来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参考意义。探究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起源、内容与特征,并对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其进行再认识,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缪军 《现代领导》2011,(7):24-25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根本依据。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实质上是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六十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完善以及创新的实践过程,充分展现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们与社会主义不可分割,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本文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了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一、总结经验,必须重视经验无论是理论的智慧之光,还是社会的演进之路,都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来实现的。总结经验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5.
人大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思考张留林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加强和完善,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人大工作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也有着一个反映和积累过程,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不符合国情、没有可...  相似文献   

16.
张传能 《长白学刊》2010,(2):140-144
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没有自觉认识的时期。新时期则是中国共产党对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由不清醒不自觉转入比较清醒和自觉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转变,是由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汲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走出国门受到了震撼。考察中共国情认识史,分析其转变原因,理论上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实践上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军 《前进》2001,(8):40-42
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的理论命题。它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当今国际国内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我国改革开放20余年的具体实践所做出的重大理论思考,为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四个如何认识”的提出和新时代的新特点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从第一认识圆圈到第二认识圆圈半世纪以前,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概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总规律公式,丰富了列宁关于认识“并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的思想。党史告诉我们,作为认识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道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经历着两个不同的认识圆圈和飞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始,这是崭新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过建国近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探索——实践——磨难——再探索——再实践,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说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和大体的内涵。如果一个立志终身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共产党员、党员干部,几十年连自己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弄不清楚,确实不像话。  相似文献   

20.
肖娴 《理论月刊》2007,1(8):14-16
胡乔木是我们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探索。从胡乔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有关书信来看,这一探索集中体现在他对两个重要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上,一是在"历史决议"起草期间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再认识,二是在东欧剧变后、苏联解体前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胡乔木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论探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