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09,(7):20-21
2009年,在多起公共事件中,网络比以往表现出了更大的威力,直接改变了现实事件的处理结果。网络上的“民意”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推动意义重大。同时。滔滔“民意”也藏着无理智的凶猛,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2.
博闻天下     
征求民意也是一种行政艺术——来自魏英杰的博客一般而言,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涉及广大公众利益,理应事先征求民意。这是行政公开的必然要求。话说回来,政府行政可谓事事涉及公众利益,在操作上不太可能什么都拿出来讨论。所以,即便有规定有需要,什么事项有必要征求民意,什么事项不妨直接操办,对政府部门也是一种考验。换句话说,征求民意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由网帖引发全国舆论轩然大波的公共危机事件——“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不仅凸显网络民主作为一种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而且也让我们看到网络民主所产生的巨大政治影响。这一事件值得我们反思的重要问题是:在信息时代和公民意识觉醒的今天,涉及公共利益的政府决策需要充分考虑对民意的尊重;否则,民意会通过网络的现代传播功能所形成的聚合作用而产生强大的反制力量,让政府决策处于被动和难堪。从网络民主的视角来看,“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民意、充分尊重民意和主动服从民意,促进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具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民意是一个挺吓人的词儿。常言说,民意就是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民意就是天意,违背天意将受到惩罚。因此,遵从民意便作为一条为政守则被世代传承,几乎没人敢说个"不"字。什么是民意呢?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民意,人民共同的意见和愿望"。笔者觉得,这个解释似乎过于简单化、理想化了。那么,什么是人民"共同的"意见和愿望?如果还按这部词典的解释,应该是"一定范围内所有人  相似文献   

5.
汪金友 《前线》2010,(4):54-54
<正>最近参加某个会议,一位群众代表发言说:"现在很多党员干部,都说要顺乎民意,但要真为群众办事,就得切实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反映最强烈的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这些话,发人深省,耐人深思。所谓民意,是很大的概念。可以说,我们党和政府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民意。而在这么多的民意中,我们应当格外重视那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需要"  相似文献   

6.
民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民意是人民共同的意见与愿望。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范围。但是不管在什么时期人民都是指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所以,民意就是指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共同的意见和愿望。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现实情况远比这个定义要复杂得多。所谓大多数人共同的意见与愿望,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整个社会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汪金友 《实践》2010,(5):55-55
某地一个讨论开发区建设的会议上.一位群众代表站起来发言:“现在很多干部都说要关注民生,顺乎民意。但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民意吗?要为老百姓办事,就得真正了解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反映最强烈的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汪伟 《廉政瞭望》2010,(1):14-15
<正>十年岁末,一桩由垃圾问题引发的争议事件持续发酵,在开明政府和理性公民的推动下,演化为一场典型性的民意事件——黄立川的孩子是个乖巧安静的小男孩,今年只有一岁半,长着两颗漂亮的门牙;父亲和客人交谈的时候,这个孩子时不时地离开玩具,依偎在黄立川的身边。  相似文献   

9.
毋庸讳言,近年来各地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其规模、范围、频次和影响程度都在朝着令人忧虑的方向发展.扪心自问,是群众变得越来越刁蛮无理还是某些地方的个别执政者越来越轻视民意民声呢? 这里解剖一起近期发生的事件,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0.
徐常根在《今日新疆》2008年第9期撰文指出,6.28瓮安事件的发生,至少给我们带来这样一些警示:那就是要充分尊重并畅通民意,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唐人杜牧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时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相似文献   

11.
《半月谈》上有篇叫《“笨官”王绪钢的廉政自白》的文章,其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陕西省蒲城县县委书记王绪钢,为政清廉,他“退钱,拒礼;不跑官,也不卖官;硬着性子抗拒一些地方通行的游戏规则”。他的“愚笨”办法,在普通群众中赢得了一片喝彩,但在“民意”测验中,他的得分却很低,排在整个领导班子的后面。这不由得使人发问:人民群众的心声不能代表民意,究竟还有什么是民意? 现实中,各种形式的民意测验有不少,但不知是方法问题,还是意识问题,有些民意测验的结果似乎很难真正反映民意。有的把领导个人的意见作为民意,认为  相似文献   

12.
正确处理网络民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公民了解政治、表达意愿、提出要求、行使权利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更加便捷。网民往往会对社会上的某一事件形成不同于官方舆论的民意,于是,"网络民意"应运而生。但是对于此应有清醒的认识,网络民意表达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会被人为操控而扭曲真实民意,给政府权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党和政府应该尊重和关注这些"网络民意"而不是一味的封堵,应通过认真甄别分析各类网络民意,采取不同的化解处理方式;加强主流新闻网站的建设,树立起网络传播信息源的权威性;提高广大网民自身的媒介素养,树立网络社会的责任意识等途径给予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3.
《理论导报》2008,(4):12-14
三个值得注目的事件   问: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这是一个很值得回顾和反思的阶段,这30年您个人的经历与改革紧紧相联,其间值得注目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切实关注网络民情民意四川省犍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玲坚持"三清",充分把握事态。事件要清:第一时间全面、准确了解事件情形,及时跟踪事件的最新发展,把握最新动态,全面收集相关情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果要清:认真分析危机发生的真正"病因"和可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出现的与南京有关的几个热点事件,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提出,要求认真听取通过网络渠道表达的民意心声,大力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重视民意,把握舆情,认真倾听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意见呼声,切实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6.
会场内代表委员为贵州发展建言献策,会场外群众关注热议两会。民情民意是衡量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十三五"的良好开局,给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对省两会有什么期盼?本刊采访了部分市民,倾听他们的感言——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高校教职工民意表达机制调查显示,高校教职工对于意愿表达有较强烈的需求,对民意表达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性大多持肯定态度,但对民意表达机制的满意度偏低。当前,健全教职工民意表达机制有四大着力点: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是健全民意表达机制的加速器;高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是健全民意表达机制的关键;校务公开是健全民意表达机制的切入点,提高民意利用效能是健全民意表达机制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     
给老百姓一个说话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发泄情绪的渠道。——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接受记者专访谈到瓮安事件时强调老百姓在网上发帖留言,你不及时回复,甚至懒得理会,这是对民声民意的漠视!  相似文献   

19.
厦门PX事件是信息时代条件下政府恰当处理民意表达的典范,PX事件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如:电信、传媒、网络等技术设备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必要条件;政府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见予以及时回应等。这个事件的成功解决对公民政治参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包括应打造高效电子政府,实现政府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应加强公民...  相似文献   

20.
民意资源是执政资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决定性资源,本文主要阐述民意资源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民意资源是检验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民意资源是政党有效执政的重要根基;民意资源是社会政治决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