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医经典名方玉屏风散,方名源于该方有益气固表之功效,以及防风之别名谓"屏风",故名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一组类方,名异药同方有4首,分别是白术防风汤、黄芪汤、玉屏风散、白术黄芪汤;名同药异方也有4首,分别是《究原方》玉屏风散、《古今医鉴》玉屏风散、《麻科活人全书》玉屏风散、《笔花医镜》玉屏风散。该类方最早应为刘完素所创,记录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最早以"玉屏风散"命名的书籍为《究原方》或《仁存方》,现存最早记载并以"玉屏风散"命名的书籍是《丹溪心法》。  相似文献   

2.
熟悉中国古代小说的人大概总有一些感受———一是中国古代小说同古代历史确有不解之缘,许多小说形象来自传说或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往往是在正史记载之外再增饰若干内容,于是古代小说中由“讲史”、“平话”到历史演义的作品层出不穷,连小说批评理论中也出现了“正史之补”、“羽翼信史”、“演述政事”等说法。二是古代小说具有明显的传奇志怪特征,而许多奇奇怪怪的情节往往要托付给某一真实人物,似乎是让人能够考信,从而增加其可信度。于是又有了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汉武帝宴请西王母等题材的作品,连《搜神记》、《聊斋志异》中的神怪乃至狐…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代的外交场合中,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方式,即“赋诗”。《左传》及《国语》中,有许多这类的记载。所谓“赋诗”,按郑玄的解释,“赋者,或造篇,或诵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创作新篇”或“朗诵古诗”。在外交活动中,多是后者。所诵的诗,是当时广为传诵,人们所熟知的。这些诗,从《左传》、《国语》的记载看来,大都可以从今本《诗经》中找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是“逸诗”。按类别说,多为“雅”诗,而以“小雅”占多数。  相似文献   

4.
《周易》起源于古代戎羌部落周民族的数字崇拜宗教巫术,中经“数图易”阶段,最后发展为通行本《周易》的完成形态。《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周易》占筮术是最高级的巫术,不具有“科学预测”的功能。在中国历史上,《周易》及其占筮曾发挥过“决嫌疑,定犹豫”、“神道设教”和“通天下之志”的重要社会政治功能。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必须彻底清除《周易》占筮这种愚昧迷信的巫术,同时要大力发掘、弘扬《周易》的光辉哲学思想和无穷人生智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汉墓出土的画砖上,常刻着女娲和伏羲人首蛇身连体交尾的画像,伏羲手中捧着太阳,女娲手中捧着月亮。可见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不但是造化万物与人的“神圣之女”,而且亦被视为月亮之神,兼具母性(造物)与女性(性爱)的特征。作为造化之神,女娲在后来的文化中渐渐隐身消失了。她去了何方呢?据有的学者考证,女娲为月神,而《山海经》记载的月神则名常仪,常仪亦即嫦娥,故嫦娥即为女娲变异而来,嫦娥又窃西王母不死之药,奔月而去并因羞愧托身为蟾蜍。①这则神话在我们今天看来恰好隐喻了古代中国漫长历史中女性文化及其意识的演变过程。在父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经水少”之名首见于晋代王叔和《脉经》。唐代以前,诸医家多将其归于“月经不调”之范畴,名为“月水乍多乍少”。宋代以降,历代医籍对月经过少之认识日以益善。明清时期,形成较为系统的辨治体系。纵观历代古籍,其病因病机分“虚”“实”两方面,分别为肾精亏虚、血虚、亡失津液、脾胃虚弱、寒凝血瘀、痰湿阻络、肝郁气滞;治法以滋肾益肾、滋阴补血、补脾益胃、温经活血、祛湿化痰、疏肝行气或针灸疗法为主。  相似文献   

7.
来稿须知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2年正式创刊,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为公开刊物。本刊由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主管、陕西社会主义学院主办,是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及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刊物。本刊为季刊,逢每季度首月10号出刊。本刊辟有“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国政党制度研究”、“民族与宗教问题”、“参政党建设”、“科学发展观研究”、“文化之窗”、“观察与思考”、“社院建设”等栏目。  相似文献   

8.
说到立法,马克思在其光辉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曾经精辟地指出:“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121—122页)。这里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经济上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法律本质上是社会各种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平衡,是各种不同主体间利益关系的表达和记载。法律只有科学、合理、公正地记载和表达了社会…  相似文献   

9.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最繁盛的时期。其中有许多描写音乐的优秀诗篇,白居易的《琵琶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推为描绘音乐的绝唱,本文以这三首诗,作管窥之测。 清代方扶南在《李长吉诗文批注》中,推这三首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其成功的共同奥秘就在于:把难以捕捉描绘的听觉形象,通过五官通感,转化为人们易于接受的形象。令人睹其文,形其象,如闻其声。同时,三篇极品蕴含着作者的个性、风格,除共性之外,又富含个性、各具魅力。 一、三首诗歌、开头有异  相似文献   

10.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eanomeles speciosa(Sweet) 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之功效.木瓜入药,历代均以安徽宣城所产宣木瓜为道地,<图经本草>:"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宣人称莳尤谨,遍满山谷,……本州以充土贡,故有宣城花木瓜之称."现主产安徽省宣州市新田乡.由于其炮制方法散见于历代本草文献中,整理研究木瓜古今炮制方法历史沿革,将可为深入进行木瓜炮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中药材市场中红花及其掺伪品进行鉴别。方法 采用微性状鉴定法对红花及其掺伪品进行观察鉴别。结果 红花与其伪品、掺伪品存在明显区别,红花花冠颜色和微性状特征可确定是否为正品;花丝与花药颜色及水浸后的花冠颜色可区别是否提取有效成分;红花花冠表面附着物的特征可以区别是否掺杂增加质量,花粉粒颜色为红色即可认定为染色红花。结论 微性状鉴别法可准确区分红花正品与掺伪品,并可作为中药鉴别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新安医家王任之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用药经验。 方法 将收集整理的王任之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中风的用药经验。 结果 王任之治疗中风后遗症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当归、干地龙、鸡血藤、红花、葛根、制豨莶草、炒怀牛膝等。常见的药物组合有:黄芪配伍当归、黄芪配伍干地龙、当归配伍干地龙、黄芪配伍当归和干地龙、鸡血藤配伍黄芪、红花配伍黄芪、红花配伍当归。 结论 王任之在鉴别诊断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基础上,首辨证候虚实,实证常用调气活血、熄风通络法,虚证则用益气活血和络法,多以益气活血、养血通络、补益肝肾药物组方。  相似文献   

13.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号之一。自刘邦首用汉国号以后,出于寻求正统的心理、现实政治的考虑、文化取向的需要等复杂情形,汉国号为后世诸多汉族与非汉族建国者反复沿用,而中国古代家天下的政治特征,因此表露无遗。汉国号所具有的特殊象征意义,又使得“汉”成为域外有关中国的一种习惯称谓,并逐渐演化为此后直至现今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  相似文献   

14.
秋石既是安徽省道地药材,也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秋石的本草考证在徽派炮制的挖掘和传承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秋石名称的混乱以及炮制方法和功效的不明确,导致其在临床上应用较少。有必要对秋石的名称、来源、炮制加工方法和功效等方面进行溯源和梳理,正本清源,为秋石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风占”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古人很早便开始关注“风”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风的季候性的发现及其与时空相应体系的结合为“风占”的产生和系统化提供了条件。“风”源于“天地之合气”,这一突破性的认识使得其成为古人借以把握变化之道的重要媒介而受到重视。《内经》继承和吸收了这些基本思想,并运用其解释人体生命现象及疾病生成的原因。透过对《内经》“风占”思想背后所蕴含的内在思维结构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中医“象思维”的重要内涵,藏象理论形成的时空背景,“补不足,泻有余”“以平为期”的治疗逻辑以及“天人相应”的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16.
《数术记遗》是中国古算书中最早著录"珠算"器的经典文献,是研究中国古代算学史和计算工具史的开山之作。珠算与珠算盘是两个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古"珠算"与现代算盘分野的焦点是无梁和有梁;珠算史研究应划清古珠算与今珠算的时间界限;珠算盘的形成与商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西周陶丸"的考证使珠算起源年代比汉代说提早一千年;五升十进制的运用是中国算盘无可比拟的创造和特色。  相似文献   

17.
古代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古代思想上 ,孔子关于道德教育之内容的论述是最为丰富的 ,其影响也是最为深远的。在孔子那里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一切具体的道德规范 ,都隶属于“仁”或由“仁”推理而来。因此 ,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就必须围绕“仁”这一核心展开。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 ,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 ,而且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 :学思并重、省察克治、因人施教、身体力行等等。今天的人们应当以辨证的眼光 ,客观地分析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之所在 ,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然后再作出肯定什么 ,否定什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刑讯逼供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中国现代社会虽然已从法律上废除了刑讯逼供制度,但此现象并未绝迹。从刑讯逼供的历史与现实来看,目前要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完善法律和制度,如禁止限期破案、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借鉴中国古代“亲亲相隐”传统等。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刑讯逼供的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19.
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发源地之一,“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天下李氏的望族出自“陇西郡”,而非今之陇西。秦朝以后,陇右李氏名人的发展既有辉煌也充满了曲折不平,到唐朝时,其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历史名人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在全国的影响亦达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不同加工方式亳白芍饮片质量,验证亳白芍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加工方式亳白芍饮片标准煎液的指纹图谱,同时对没食子酸等7种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对所有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亳白芍趁鲜片标准煎液指纹图谱相似度较亳白芍生斜片标准煎液相似度高;不同加工方式白芍饮片标准煎液中没食子酸等7种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聚类分析结果将白芍趁鲜片与白芍传统片聚为一类,而白芍生斜片自成一类。结论 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的亳白芍趁鲜片质量与传统片差异较小,可与传统片一并应用,生斜片质量差异略大,能否作为白芍饮片在临床进行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