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栋 《行政与法》2002,(4):31-32
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法制改革开始,法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特别是近50年来,虽然历经曲折和往复,但是中华民族追求法治的梦想一天也没有破灭。中国农村的法治是整个中国法治的“瓶颈”,只有跨过这个“瓶颈”,中国的法治才真正有盼头。  相似文献   

2.
我说"法治"     
我在一篇约稿中两处提到中国是“法治国家”,见报时“法治”一律被改为“法制”,不知是为何改动的。反正眼下的媒体常把这两者混淆起来,也不足为怪了。然而,一字之改,大异其衷。“法治”与“法制”,其间有联系但又有其截然不同的界定,不容混淆。因为,“法治”的前提意味着实行切实的民主,开放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法制”呢?那是指的法律制度和据此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民主自由与否则“干卿屁事”。依我大而化之的理解,大抵前者着重于律法,似比法制高一筹;后者是执法范畴,只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各有其法制不同。按英语的译法,一个…  相似文献   

3.
《检察风云》2007,(19):11-13
这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重要时刻--2004年3月22日,正值春夏之交.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十年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浮出水面."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真正的法治要求政府必须首先站在依法行政的起跑线上,倾心打造新型的法治政府.以《纲要》的颁布为契机,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改革中毅然起航,在依法行政的航道上朝着"法治政府"的彼岸乘风破浪.……  相似文献   

4.
王云海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14(5):101-114,4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行刑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国际社会中,尽管关于行刑的国际间或区域性条约、规约或基准制定得越来越多,但在实际中却很难找到任何一个国家是完全按所谓的条约、规约或基准进行行刑实践的,理论与实际、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在我国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无论行刑理论界还是行刑实务界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促进了我国行刑的法治化和科学化,尤其是1994年12月制定和实施的《监狱法》无疑使我国的行刑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和过去我国曾有过“劳动改造”那样的极为明确的行刑方针、政策和实践相比,今天的行刑理论和行刑实践可以说仍处在摸索状态中。  相似文献   

5.
法学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问题,而是与哲学问题密切相关。要探究中国法治的人性问题必须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问题入手。本文概略考察了"心性论"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法治发展的核心进路在于良法之治,法治必须符合人性,人性使法治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6.
法治建设与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紧密相关的,通过立法程序所设立的法律并不表示能在人们的现实生活的交往与冲突中得到完全实施,德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和补足法治建设进程中的这一不足,对法治建设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董淼 《法制与经济》2009,(14):28-28,31
法治这项“社会工程’’的展开,除了立法这一重要过程外不可忽视的就是法官的司法活动。立法是被赋予了一种大体上最有可能使一切受到它们影响的人们都能得到好处的形式从而使法律必然存在所谓的“空缺结构”。自由裁量权不是法官裁判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而是行使裁量权的法官不受权力、利益、人情、偏见等因素干扰的“自由”,这正是对法治的选择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个广受舆论关注的话题是,7月1日起,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对所有死刑二审案件都进行开庭审理。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质正义,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为提高办案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程序保障。就实现公平正义来说,这当然是一则“利好消息”。然而,与此同时,还有一则“利好消息”却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而这与死刑二审开庭一样,实在是同样意义重大。那就是,最高人民法院还明确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在死刑案件二审中,应依法独立公正地审理,除法律适用问题外,一律不得请示最高人民法院,无论事实问题、证据问题还是程序问题,都不得请示。好一个“不得请…  相似文献   

9.
“小题大做”,按词典意指:“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的意思。”这是对该词作为日常生活用语的解释,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小题大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在文学领域,以小题目写出具有深意的大文章,是现代写作者喜欢的、提倡的写作方式,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憾人心腑,在此,“小题大做”是具有褒义的;在科学领域中,除了对宇宙奥秘、人类起源的宏大探索外,随着科学分支的深入,对人自身细胞构成、基因图谱中的一环到一粒微尘的细致研究更为重要,在此,“小题大做”是必须的;那么,在法律领域呢?法律是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比…  相似文献   

10.
"依法行政"是现阶段理论与实践中较多使用的一个词语,但是笔者认为,它并不能准确地"表达行政管理领域的法治状态"这一含义,而应该用"法治行政"这一概念来代替它.  相似文献   

11.
经过五至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不懈奋斗,我国已出台了约440件宪法修 正案、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与此同时,国务院先后制定了800多件行政法 规,地方人大先后制定了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已初步形成。从长远来看,我国的法治工作才刚刚起步,任重道远。我们特选编了一些"两会" 代表关于法治的谈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诸子中法家和儒家是塑造中华法律思想史的两个最强大的力量,儒家主张"礼治"、"德治"或所谓"人治",而法家则崇尚"以法治国",很明显,法家更注重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法家先驱管仲在<管子>就最早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概念:"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其字面意思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自己的权威不必要建立在更多的基础之上,只要不政出多门,仅仅运用法律,就会象人们举手抬足那样,轻而易举地治理好国家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立法逐渐驶上快车道,地方性立法数量随之激增,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地方立法撞车”也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对《厦门市养犬管理办法(草案)》的审议中,“禁止携带犬只进入的场所包括公园,遛犬时间只能在每日19时至次日7时”的条款被删去,这意味着,对于携带犬只到户外活动将不再有时间上的限制,公园有望对狗解禁。遛犬解禁,对于当地为此项权利鼓呼的犬的主人们而言,可谓得偿所愿。但是,法制统一也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一旦该立法草案被通过,又将上演“立法撞车”的一幕——与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精神相冲突…  相似文献   

14.
赵勇 《中国司法》2021,(5):17-21
德治治人心,法治治人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委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印发给广大干部群众,让法律走近农民群众,民主实践开始起步,法的意识被时代唤醒.  相似文献   

15.
16.
福建省南平市不久前发生了"医闹风波",医患双方在政府的主导下达成了这样一份协议:医方同意补助患方21万元;由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均有人员受伤,"双方同意责任自行承担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事件虽然由此渐趋平息,但是对这起事件的反思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17.
18.
"老乡社会"与法治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攀 《法学杂志》2004,25(4):93-95
中国有句俗话:“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这句话表达了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熟人社会”对行政分配资源的影响力之大,有时甚至超越政府体制内办事的程序,还可能直接或间接超越规则。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老乡关系有时比办事程序与规则更有效。从法学角度来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更加深远:公章是政府与行政制度的一种代表形式,也是法定办事程序的一种制度化要求,可以说公章就是政府权力的职责和职权的一种象征,是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果用更加简练的话语来表示,  相似文献   

19.
20.
以法治视角审视"明星广告代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者运用"明星广告代言"进行市场营销的现象越来越普及,在促进商品和服务销售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浮现水面,面对《广告法》的规定缺失,对于"明星广告代言",我们将何去何从?本文立足于我国国情,结合当前法律规定,深度挖掘,力图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与此同时,对《广告法》提出了相应修改建议。对于"明星广告代言",力争"扬其长,避其短"。这样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其积极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