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侨园》2016,(1)
正有关张三丰故里的说法很多,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准确答案。然而不管怎样说,在明史记载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代道教大师、武当宗师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士"(今辽宁省黑山县姜屯镇土城村)。虽然说法各异,但迄今这里的人们仍以张三丰出生于此而感到自豪。张三丰,别称清虚元妙真君,宋代汉人。1248年四月初九出生,去世时间不详。一生中的主要成就是开启了太极拳时代。有关张三丰创新太极拳的历史记载和由此而引发的传奇故事世代相传,涉及到的传奇人物也层出不穷。据说,他5岁开蒙,聪明智慧,做事踏实,不图虚名;诚  相似文献   

2.
据<藏书.卷二十一.张咏>中记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范延贵为天使押兵去金陵.升州知府张咏问范延贵"天使沿途可曾见过好官否?"范延贵回答说:"路过江西萍乡县发现一个名叫张希颜的县令不错."张咏问所以,范延贵说:"我进到这个县境,看到道路桥梁完茸,休耕的田地都犁过了.  相似文献   

3.
鱼之乐     
结识文华兄,不觉己近十年了.那年我路过西安,蒙陕西作协安排,有幸与他有一天的相处.回来不久,收到我们一块参观兵马俑博物馆和华清池时他拍的照片,让我为其中的一张写几句话.……  相似文献   

4.
香港《文汇报》声称,某报刊出的禹作敏的照片是"'两会'期间唯一的一张禹作敏照片".可是,我认为至少有两张.根据是:我就给他拍过一张.在投票后,开票前,委员休息时,我和刘吉委员闲谈,忽见禹作敏出现在不远外.我急忙跑过去"咔嚓"了一下.因为是在休息室,我怕两会的背景出不来,有意把坐在他旁边似乎并不认识禹的委员也摄入镜头.拍完以后,刘吉说:"你应当付他肖像费."我说"这张照片的题目是:禹作敏在政协的最后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5.
四百六十多年前,辽东曾走出一位盖世英雄.他靠自强不息,书写了自己传奇人生.他二十五岁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建后金,据辽东,连下明朝七十余城,迁都辽阳,后迁都沈阳,为大清入关奠定基础,成为大清王朝真正的奠基者,他就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清朝主要缔造者,也是八旗兵的创建者和统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宋代陕西官学的微观考证,可以发现其有四大特点:总的来看,宋代陕西官学,较之全国并不算发达,府、州、军、县的学校并没有完全普及,在校学生人数不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地方官员素质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决定了陕西官学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从创建时间来看,陕西官学的大量创建与庆历兴学有关:因陕西地处军事要地,故而备受朝廷重视,遂致大量配置学官及重视武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到底病根在哪儿?陕西袁敏杰据《宝鸡日报》载:宝鸡市有个叫陈识科的聋哑人,在商场购物时发现,一小偷。伸手从一男子口袋里窍出一叠钞票。他又气又急,哇哇大叫。小偷见事情败露,只得将钱复还原主,却转身将"揭露"其劣行的陈识科挥拳打倒在地。然后小偷便在周围数十...  相似文献   

8.
一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绥德人,但也有人说他是云南人,自幼就父母双亡,由一个陕西商人带到陕西绥德.不管李定国是陕西人还是云南人,反正他的出身是很贫寒的. 1630年,张献忠在绥德北面的米脂县(也是李自成的家乡)起义,许多饥民纷纷加入了农民军,当时只有10岁的李定国也在其中.张献忠经常教这些儿童练习骑射等杀敌本领,李定国表现得很优秀,被张献忠收为义子.  相似文献   

9.
王朴祭     
沈淦 《侨园》2012,(6):47
王朴是陕西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中了进士.他初任吏科给事中,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明太祖朱元璋,被削去官职.不久,朱元璋又起用他为御史.但由于他生性耿直,照样经常与朱元璋争辩是非,一点也不肯让步.终于有一天,朱元璋大发雷霆,喝令武士将他绑出去斩首.到了斩首之地后,朱元璋又将他召回来,问道:"你改不改?"王朴答道:"陛下不因为臣不肖,提拔臣为御史,怎么又如此污辱臣呢?假如臣没有罪,陛下怎么能杀臣?如果臣有罪,又何必再活下去?臣今天只求快点死啊!"朱元璋勃然大怒,喝令将他拉出去,赶快行刑.  相似文献   

10.
"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时一个叫匡衡的孩子,出身贫寒,很小的时候,就给大户人家打工,但是却从来不收工钱.主人感到很奇怪,就问匡衡原因,匡衡说:"我知道您家里藏书很多,希望能够借阅您所有的书籍."主人非常感动,就允许匡衡随便借阅自己的藏书.白天匡衡要干活,只有晚上才能看书,但他家实在太穷,连蜡烛也买不起,而邻居家虽然有蜡烛可烛光却透不过来,匡衡就凿穿了墙壁,让烛光照过来,他借着这点微弱的光亮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1.
杨华  北风 《侨园》2011,(5):42
很早以前,有关爱国将领、千古功臣张学良老家究竟在何处一直有三种说法,一为海城说,一为台安说,一为大洼说。近年来,专家和有关人士陆续在盘锦大洼县东风镇发现了一些遗迹、遗存和张将军的族人亲属及相关史料,证实张学良老家就位于今天的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内无疑。  相似文献   

12.
读原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吕日 周的《长治,长治》,有一个 情节印象特别的深:老吕带着一批市县的官员检查煤矿的安全生产,下到了生产条件极为恶劣的井下600米深处,“矿工们都停下手中的活,慢慢地抬起头,一张张黑乎乎的脸,一双双黑乎乎的手,一件件黑乎乎的衣服,黑色中转动着一双双带有几分疑虑的眼睛”,别说市委书记了,就连村支书,这些矿工在井下都没见过,矿工们把老吕围在中间,老吕握住大伙伸过来的手,许多矿工都流下了激动的泪。在井下挖了三代煤的张师傅大声地喊出了“共产党好!”字字千钧,吕日周说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特别经历,他为…  相似文献   

13.
近日见到一位当领导的老同学,他颇有感慨地说:"现在做官太累,倒不是工作有多难,而是各种人际关系太复杂,处理起来太费脑筋……要是简单点儿多好啊!"老同学的话很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古时候,有个人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活."到了晚年,他的房子变大了,地也增多了,可一遇到生气的事,还是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圈.别人就问他为什么还跑圈?他笑着说:"我一边跑一边想:我房子这么大了,土地这么多了,又何必跟人家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没了,然后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文欢 《各界》2009,(11)
先讲个小故事,这是明代冯梦龙记载的,真实性不可考证,就当个引子吧. 说朱熹有个学生姓廖,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去觐见皇帝,门口小太监拦住,说你先把名片拿出来啊,他往怀里一掏,还真翻出来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宣教郎廖某",他一惊可就醒了.  相似文献   

16.
张中周是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大寨村贫困农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有专家称,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八月,省党校副校长兰友仁陪同中央党校地方党校办公室主任彭学诗教授到宝鸡、汉中、安康三地区考察.考察后,都认为南郑县干部培训的思路好.彭学诗同志说:“我这次看了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的一些地(市)县党校,南郑县党校是地(市)县党校办得最好的一所.”南郑县党校之所办得好,最主要是县委决策正确.就是适应新形势需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把党校办成多功能干部培训中心,除教育、卫生系统外,不再设其它干部培训点.西北首富县当且如此,当然对其它地(市)县党校就有参考价值.本刊特全文发表南郑县党校这份总结材料,以供各地(市)县党委和党校同志参阅.  相似文献   

18.
六、七月份的关中平原,正是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国务委员、国务院旅游协调小组组长谷牧,从北京风尘仆仆来到陕西,进行为期七天的调查研究。 在陕西,谷牧同志与陕西省政府的负责同志一起,从西安到临潼、咸阳、铜川、宝鸡等地,一路走一路看,先后冒雨考察了正在继续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修葺中的西安古城墙,和正在发掘的耀州窑遗址、泰公一号大墓等文物旅游点。在考察中,他赞扬了陕西省近几年来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陕西的旅游事业、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及正确处理保护古都风貌与建设现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2,(1)
寻根溯祖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是颛顼的曾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日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世本》说他"姓笺,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因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彭孚在京为官,故钱姓形成于陕西.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们有时候应该停下一切来休息,但休息并不一定要什么都不做。最好的休息是把做事的性质变动一下。若论做事量,很少有人能超过英文《新约圣经》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据他的一位朋友说,莫氏的书房里有三张桌子,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一张摆的是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