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庭审形式化主要表现为法庭审理以侦查卷宗为中心的审理方式,导致庭审形式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诉讼结构上"以侦查为中心"而不是以审判为中心,刑事庭审实现实质化的关键在于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落实。从辩护的视角看,刑事庭审形式化严重制约了刑事辩护率的提升和辩护质量的提高,反过来,刑事庭审实质化又依赖于刑事辩护的普及和充分有效的辩护。因此,刑事庭审实质化,不是法院唱独角戏,也不能止于公检法三家互相配合,还应当考虑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充分发挥辩护律师在诉讼中的作用,实现有效辩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审判依赖卷证,是司法传统、科层型司法体制、法律规定与司法机关内部规定、庭审证据规则缺失、庭外裁判现象严重和法官规避风险使然,这使控辩平等难以实现,直接言词审理不能贯彻,导致庭审虚化并损害审判公正。我国刑事审判改革应在审前充分利用庭前会议克服对刑事卷证的依赖,以审判克服对刑事卷证的依赖,为此,要确立直接言词审理原则或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建立相应的证据规则,包括证据能力规则和证明力规则。  相似文献   

3.
实践中,刑事二审开庭率低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个突出问题。将"刑事二审开庭率"作为一个主题单独提出,通过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的二审开庭情况进行对比性研究,发现法律未强制开庭是制约二审开庭的技术因素,法官不愿意开庭是限制二审开庭的理念因素,二审不以庭审为中心是根本影响二审开庭的价值因素。刑事二审是否开庭已不仅仅是立法层面的问题,其牵涉面早已超出了制度本身,在庭审中心未确立之前,二审开庭率难以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立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立法者已经意识到证人出庭对于案件的审理以及确保判决公正性方面的重要性。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关系到司法公正,是现代庭审制度的改革需要。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我国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仍存在不足,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庭审改革的瓶颈。规范我国刑事证人作证的立法,完善相关配套细则,应是解决目前司法实践中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宋洋 《学理论》2012,(2):47-48
刑事诉讼中证人必须出庭作证是世界各国的通例,而我国因立法和观念上的原因,证人不愿或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十分普遍,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庭审改革的"瓶颈"。因此,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是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保证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是保证案件质量的手段。为此,明确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确保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对于推进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并落到实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年五月二十日清晨,人们冒着蒙蒙雨雾涌入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造成全国罕见的“七·九”重大通信事故的渎职人员,在这里进行公开审理。一千多名各行各业的职工参加了旁听。 八个多小时的庭审结果给了人们不少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在我国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多元的理论基础,拥有价值上的生存土壤和现实空间.在刑事实体法上,应该既肯定它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在契合,又要在现有立法技术上突破传统的偏见和认识误区;在刑事程序法上,应该把刑事和解限制在审查起诉与审判阶段,在刑事三元结构的基础上使参与刑事和解的当事人进行良性互动,通过刑事程序满足实体法践行刑事和解的旨趣.  相似文献   

8.
法官预断是刑事审判中容易出现的消极现象。法官预断具有预裁判性、认识片面性、跨诉讼阶段性、难根治性等特征。我国现行案件卷宗移送模式存在先天不足,庭前会议制度不够完善,庭审形式主义色彩较浓,新闻舆论造成不当影响,制约了法官预断阻却效果。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必须增强独立审判意识,探索庭前审查与法庭审判分离,提高庭审对抗性,规范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9.
刑事错案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一些错案仅凭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就轻易定案,导致非法取供及“重庭前供述、轻庭审翻供”现象时有发生,证据相互印证规则僵化。为减少错案发生,可从口供的获取与审查方面予以规制,强化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构建侦查讯问律师在场权,内外合力监督取供行为。同时,健全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助力法官全面审查庭审翻供行为,细化证据印证规则,以便更好地实现庭审实质化,达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由于制度设计、司法传统、刑事司法政策等原因,检察机关对被害人关注不够,使以保护被害人民事诉求为宗旨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实践中有许多缺憾.以域外法制和诉讼原理为视角,可对检察机关与被害人的关系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1.
警察出庭作证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审判程序中一个重要的制度,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但我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未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构:警察出庭作证的身份问题;警察出庭作证的范围及例外;警察出庭作证程序的启动;庭审中警察作证的程序;警察违反作证义务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明显的破案效益.如何使基层的指纹远程比对工作站发挥作用,为铁路公安日常工作增添新的活力,并和查堵追逃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查堵追逃工作的水平和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铁路公安刑事技术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必须认真思考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萍 《学理论》2010,(27):174-175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disclosure of evidence)是指掌握证据材料的控辩双方在法院庭审之前按照一定的规则或命令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本方掌握的证据材料让对方先予知悉的制度,即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作为一种搜集证据的方法,是审判前在控诉方与辩护方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将着重分析中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及必要性,并提出在中国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4.
徐秀红 《学理论》2013,(13):109-110
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是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其有效发挥程序分流功能的立法意图没有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而立法规定的不完善也致使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我国"被告人认罪案件"庭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严谨的构想来解决简化审合法性、合理性和配套措施等问题,从而同步推进简化审的公正性、规范化和简易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铁路爆炸案是一种严重暴力犯罪.铁路爆炸案现场勘查与检验专业性强,需要有专门的刑事化验人员来完成.铁路爆炸案件中刑事化验人员的工作程序包括调查访问;对炸点及炸点周围进行勘查;提取现场爆炸残留物;理化检验;模拟实验等.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为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化是完善刑事司法制度,加强社会管理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对刑事和解的质疑,应在充分理解刑事和解的要素与理论价值的基础上,使刑事和解制度在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解决社会纠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是以契约为载体,通过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合意来解决刑事纠纷的活动.试图分析刑事和解传统理论与契约的关系以及我国契约观念背景和契约理论,从而以契约为机理构建我国刑事和解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的起诉方式向“审问式”回归,在庭审制度上向“控辩式”靠拢,继续保留了庭审法官的绝对主导地位,改变了案卷移送方式,首次明确了控方的举证责任,拓展了履行辩护职能的基础条件,增加了辩护律师的义务。但是控审权力交往过密且上下位关系混乱;控辩不平等,辩护方处于弱势地位;辩护人边缘化倾向明显,刑事辩护的实质性作用受到抑制。应当通过确保法官的中立地位、明确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加强有效辩护等,理顺控辩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完善刑事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9.
辛普森案过去刚好20年。在这20年里,我国刑事司法进程也有较快的发展,经历了从片面追求案件事实查明,到证据收集注重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人权保障;从庭审过程的形式化,到人民陪审制的逐步改造;从单纯采用从客观事实角度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明标准,到吸收英美法经验,实行主客观相结合的证明标准。所有这些,无不体现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向科学化进程的大步迈进。但结合我国司法实际,仍需进一步推进刑事司法法治化进程,科学理顺证据收集、司法独立及证明标准与案件事实认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孙志刚 《学理论》2014,(20):112-113
作为传统的重要法律监督形式,刑事抗诉的作用在于维护刑事审判的公正。然而司法实践中的刑事抗诉效果却使这种监督处于尴尬地位。其原因既在于刑事立法本身的不足之处,又在于行政化色彩浓厚的案件裁判机制、法外因素等刑事司法现实。对抗诉权及其依法运作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以利于抗诉作用的最佳发挥,促进检察机关审判监督职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