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钟摆式迁徙"导致村庄出现多维的凋敝景象,严重阻碍了村庄的持续发展。为村庄供给公共品作为乡村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缓解凋敝现象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村庄出现凋敝现象的范围较广、情况严重,仅由政府为其提供公共品,因财政有限,政府供给经常出现失灵现象而难以达到有效治理凋敝现象的目的。借助私人的力量为村庄提供公共品可有效弥补政府财力不足的缺陷,出于利他或利己的供给动机,私人供给者均可能为村庄提供公共品。基于此,从公共品供给行为、供给氛围两维度探索私人供给者为何以及如何为村庄提供公共品,并建议充分借助农民创业的力量为村庄提供公共品以实现对凋敝现象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
<正>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现象。本文试图对这些新经济现象加以剖析,谈谈浅见。一、端倪初露的农村新经济现象以仙桃市的农村市场为例,新经济现象主要有五种:  相似文献   

3.
特殊国家关系现象在中国千年外交史上多次出现,什么是特殊国家关系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它对当代中国外交有哪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非诚勿扰》引起的有关青年价值观、婚恋观的热议出发,对文化反哺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与青年话语权的获得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而且这种反哺现象的出现具有一种必然性,是多种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青年人自身社会阅历等的缺失,也造成这种反哺现象具有一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准公共产品是一种有益于某个社会群体的集体利益的产品,然而其在管理中却出现了管理主体不作为、公众的监督无力、破坏现象严重等现象。软法为我们有效管理准公共产品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软法有利于约束管理主体不作为的现象,有利于公众的监督,有利于实现准公共产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兰美清 《当代广西》2012,(16):21-21
融水苗族自治县针对干部进退留转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时,发现干部工作主要面临着以下三方面共性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干部诉求难,偶尔出现"往上跑"的现象;二是察人识人难,有时出现"错位用"的现象;三是严肃纪律难,偶尔出现"堵不住"的现象。为有效破解这"三难"问题和预防这些现象的发生,该县本着以人为本、人岗匹配的用人理念,创新采取"意愿征求法",开展干部任职意愿征求工作。征求工作分宣传发动、意愿征集、  相似文献   

7.
导语:求职登记人数不足需求登记人数,这是福建省劳动力市场自今年以来出现的一个失衡现象。用劳动保障部门统计的供求状况分析术语来讲,即第一季度求人倍率为1.01.供求比例相对平衡,但在局部地区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性和结构性的求大于供的矛盾问题;第二季度求人倍丰为1.19。继续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与第一季度相比,供求失衡的现象进一步加剧;第三季度求人倍率为1.22。继续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与第二季度相比,供求失衡的现象进一步加剧。求人倍率呈现历史最高值.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看到用人单位敞着大门,而求职者却难以留下脚步呢?希望通过本文的分解,能人你带来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吴忠民 《传承》2011,(19):59
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期,不少社会成员为生活计、为前程计,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社会焦虑"。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标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9.
吴忠民 《传承》2011,(7):59-59
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期,不少社会成员为生活计、为前程计,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社会焦虑"。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标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10.
●●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弱化现象,呈现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党的政策导向与个人择业趋向相背离的现象?为什么会在一次次“加强”声中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呢?其根本原因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还没有从社会和政治需求转变  相似文献   

11.
“趋同论”是一种资产阶级的理论。最早出现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里,被生物学家们概括为趋同现象和趋异现象。20世纪的40年代和5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就试图把这种生物的进化现象套用到社会制度上。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日益高涨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版权制度主要是法律移植的成果,但是在移植过程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失真"。这种文化失真现象的产生原因有两点:一是文化传统不同,二是移植的动因有差别。应改造本国法律文化,为法律移植构建文化基础,并变被动移植为主动移植。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种种不合理现象: (1)我国的劳动力,一方面数量很多,远远超越现在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需要,另一方面劳动力的质量很低,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有的不想要,想要的却没有”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出现一种怪异现象:著名作家的随意而谈和大学教授的学术讲座的上座率为100∶1。听不听谁的倒在其次,关键是为什么听这个而不听那个。是讲者的原因?是听者的原因?抑或更深一层追究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本刊就这一文化现象邀请著名学者作深刻、精辟剖析。  相似文献   

15.
天使在堕落?——对女大学生被包养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女大学生被包养的新闻屡屡曝光,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与反省.本文对女大学生被包养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减少这种丑恶现象的出现,为女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才尽一分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一年级新生从紧张的中学步入稍显轻松的大学出现不适应现象已普遍存在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不正常现象告诉我们 ,必须深入探究造成大学生不适应现象的原因 ,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 ,使大学生顺利渡过适应期。  相似文献   

17.
"换客"的出现是又一新兴网络文化现象.本文首先界分了"换客"类型及其交换模式,然后对"换客"出现的成因进行解析,提出四个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从三方面对"换客"现象进行了审慎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最美现象"是公民道德建设领域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其蕴含的道德内涵是"善"和"向善"。此现象的出现,掀起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热潮,强化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共识,夯实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信心,提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范例,有力地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最美现象"也给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一些启示,如要突出公民的主体地位、要注重新媒体的作用等。而更多"最美现象"的出现,则需要社会提供更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荣丹 《求索》2013,(4):165-167
为了厘清大众传媒环境下经典阅读的立场,我们从当下出现的经典阅读分流与异化等现象出发,运用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追根溯源,探寻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最终试图寻找到一条实现传媒与阅读良性互动、与受众积极自我实现的理想场境,并期待为大众的阅读理想期待视野定位。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企业在实行承包责任制和优化劳动组合后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剩余劳力,其中大多数是女职工;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女青年就业难,女大学生分配难的现象,此外,社会就业模式对妇女越来越不利,妇女逐渐被挤到技术低、工资待遇差的行业。对此现象,相当一部分妇女产生了一些迷惑和忧虑。究竟如何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妇女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图对此发表一点浅见。一、改革中出现妇女就业难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旧的用工制度弊端的表现,并非改革本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