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资料     
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了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提出的“华北政  相似文献   

2.
关于红军东征的目的,有的党史著作上说是准备开赴冀察,直接对日作战。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首先,这种说法不符合党在当时对待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基本方针——“抗日讨蒋”或叫“反蒋抗日”。一九三五年五月,日本开始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升级,面对这种形势,中  相似文献   

3.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发动“华北事变”。攫取了冀、察地区的大部分主权,从而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矛盾变化的情况,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随后,逐步开始实行联合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的策略,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关于我党联合蒋介石共同抗日这一策略的演变和发展,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经历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三个变化发展阶段,并以1936年”五五”  相似文献   

4.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的军事进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展开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1931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全国人民武装起来,进行革命民族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并号召“一切真正愿意反对帝国主义的不甘作亡国奴的中国人,不分政治倾向,不分职业与性别,都联合起来,在反帝统一战线之下,一致与日本和其他帝国主义作战。”1935年华北事变  相似文献   

5.
“华北事变”乃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过程的重要步骤,究其发生的经济原因:一是为摆脱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走上了海外侵略的老路。二是为侵苏备战,国小兵少的日本势必要借助中华之物力。三是建设不断恶化的伪“满洲国”殖民地经济的迫切要求,日寇希望将东北、华北连成一片、互为补充,以稳固“满洲生命线”。总之,日本帝国主义对物产丰饶的战略要冲——华北垂涎已久,挑起“华北事变”为其志所必行。  相似文献   

6.
70年前,发生了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昭垂青史的绥远抗战。今天,当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依然心潮涌动,备受震撼和激励。一、绥远抗战的前前后后绥远抗战发生在1936年8月至12月间,那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四省(黑、吉、辽、热),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又对华北发动新的进攻,策动“华北五省(冀、鲁、晋、察、绥)自治运动”,并加紧实施“满蒙计划”,将魔爪伸向内蒙古。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纠合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李守信和汉奸王英等加速准备进犯绥远(今内蒙…  相似文献   

7.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忆旧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郭秀仪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发动了“七七”侵华战争,践踏我国土,蹂躏我人民。1938年,华北、东南沿海地区大部被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亦陷落,国民政府迁往武汉。面对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全国人民抗战情...  相似文献   

8.
吴忠才 《传承》2001,(6):27-29
当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时候,自以为得计,几年之内,又侵占我华北,并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叫嚣数月内灭亡中国,气焰嚣张至极。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的美梦最终破灭了。中国人民终于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外国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的胜利。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初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因为现在中国有了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北平的军队在卢沟桥一带演习,冀察当局事前并没有得到日方的通知(按冀察当局和日本军方的协定中规定:每次日本军队的演习,都由日本军方发出照会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宋再命令第二十九军转饬各师知照,以免发生冲突),也没有得到日本顾问的报告。只是7月7日夜间约11时,日本特务机关(附设在日本大使馆内)寺平大尉(辅佐官)给我打电话说:日本演习部队(河边旅团之牟田口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和中国的驻军发  相似文献   

10.
日本据台时期对中国的毒品祸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侵略者于19世纪中叶先后发动了两次罪恶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后起的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两次中日战争,使中国沦落到亡国的边缘.伴随着这两次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了一场新的鸦片战争.其流毒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危害之惨烈、影响之深远,程度并不在两次鸦片战争之下.由于日本对华贩毒手段狡黠,又为继起的大规模侵华战争的硝烟笼罩遮蔽,因此长期被人们忽视.近年来,有些中外学者开始注意贩毒与中日战争的内在联系,但多侧重于日军侵略东北、华北而伴生的贩毒活动.甲午战后日本据台,以鸦片专卖制度作为统治台湾的重要工具,并以台湾为大本营,极力向对岸的闽南、潮汕、青岛、大连等地伸张辐射贩毒网络,这才是日本对华鸦片战争的张本.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上这一鲜为人知的重要史实,学术界涉猎甚少,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揭开了中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日本又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它是三十年代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日本蔓延的结果.一二十世纪初,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经济有着与西方资主义国家不同的特点:其一,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它的经济是落后的,脆弱的,在  相似文献   

12.
时事学习     
今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50周年。半个世纪前,日本侵略者向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遇到中国军队的坚决抵抗。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是它妄图实现征服中国继而征服世界野心的第一步。早在“七七”事变前6年即1931年,盘据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日本关东军就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军只用了3个半月就占领了东北三省。1933年1月到3月,日军又轻易地攻占山海关和以承德为省会的热河省。接着它的进攻目标就转向华北。国民党政府步步屈服,在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5,(4)
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妄图以武力吞并我国大好山河。日寇的铁蹄踏进北平、天津等地后又沿津浦铁路向南进犯。徐州失守后,山东完全沦为敌人后方。我党领导山东人民,纷纷发动武装起义,组建了人民抗日武装,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并于一九三八年底组成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山东是联结华北和华中的纽带,可以由此南下华中,北逼平津,且与晋察冀和太行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早期的刊物(上)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事变,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策动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8月1日,...  相似文献   

15.
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战场战略反攻中的节节胜利,使蒋介石坐卧不安。11月28日,由南京乘飞机抵北平,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在北平成立华北“剿匪”总部,任命傅作义为总司令,统辖冀、察、热、晋、绥5省军队,总兵力共60  相似文献   

16.
1938年5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侵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其中毛泽东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时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在精神上,  相似文献   

17.
万望明 《新东方》2005,(5):10-11
逝者如斯!65年前的秋季,在中国抗日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所发动的为打破敌人“囚笼政策”的“百团大战”, 无论从参战兵力之众多、作战地域之广阔、动员准备之充分、指挥艺术之精湛、军民配合之密切、所获成果之辉煌和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计划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的南岳游干班向勤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掀起了我国全面抗战。大敌当前,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击日寇的侵略,携手并肩共御强敌。但不到一年,平、津、沪、宁相继被日军占领。1938年10月下旬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强大攻势...  相似文献   

19.
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失败原因陆玉敏1937年“六六”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是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即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在这段时间内,以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为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华东两个方向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火很快扩...  相似文献   

20.
郭秀翔 《前进》2016,(3):57-59
正红军东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陕甘根据地中央红军亟需得到巩固与发展的形势下,为贯彻党的瓦窑堡会议新确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所采取的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在政治上、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明决策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又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偌大的华北已经安放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