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犯罪的刑罚学到刑罚的犯罪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寻刑法学发展的思想轨迹,从前科学时代的犯罪与刑罚、犯罪的刑罚学、刑罚的犯罪学、刑罚的犯罪学的研究趣旨等四个层面,揭示了刑法学发展的规律:人类对犯罪的认识,引导着刑罚的理性;刑法科学,已从犯罪的刑罚学迈向刑罚的犯罪学,并且必将日益投身于犯罪学。指出,刑法学在步入刑罚的犯罪学的今天,应当至为关切与犯罪原因的不同特征相适应的犯罪人类型及其相应的刑事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2.
预防与报应:刑罚目的的二元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耀伦 《法学评论》2006,24(1):33-37
刑罚目的在刑罚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学者关于刑罚目的的论述的比较,认为我国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和对犯罪分子施以报应,最终来维护和恢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杜雪晶  来勐 《行政与法》2003,(12):114-115
犯罪学与刑法学是刑事法学领域比较重要的学科,两者在相互依存中发展着。本文将从犯罪学的角度阐释我国刑事制裁的发展,并以我国非刑罚处罚的产生为立足点,分析犯罪学对我国刑事制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娟 《法制与社会》2013,(31):162-162,172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性质是刑罚的执行方式.《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所规定的试点应用对象不尽合理.由于我国有富于特色的管制刑制度,因此没有必要增设独立的社区矫正刑种.作为行刑社会化的典型代表,社区矫正制度有可能对我国以自由刑为主的刑罚体系形成冲击,借此,改革我国刑事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5.
历史犯罪学并不是历史学,而是运用历史方法进行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研究。历史犯罪学具有为考察现在的犯罪与刑事司法提供背景、探索当前犯罪与刑事司法现象的起源、凸显当前犯罪与刑事司法现象的特性、诠释当下刑事司法变革的过程等功能。历史犯罪学研究有三种常见模式,分别是“不和谐的对位”“令人惊讶的连续性”以及“长期历史调查”,同时历史犯罪学中的历史研究类型可以分为叙事型、比较型以及形成型三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刑事案件层出不穷,案件的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逐步的影响着公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对于此种事件的发生不再只是从刑事处罚和制裁方面进行制止和解决.从犯罪的本质来说,从根本上进行有利于防止或者减少犯罪的发生以至于发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和危机公民社会安全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法治环境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数字时代产生数字法治,推动智慧司法,孕育着智慧矫正.为统一刑罚执行体制,贯彻刑事一体化思想,改善刑罚执行虚弱的困境,有效预防和惩罚犯罪.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离不开数字信息化建设,而维系此过程需要科学智能化地运转,监狱和社区矫正机构是其关键性的环节.本文据此两大环节的互动与发展,指出刑罚执...  相似文献   

8.
赵希 《犯罪研究》2023,(5):16-26
生命历程犯罪学是在生命历程研究范式下对个体反社会行为的历时性研究,其理论特性在于关注微观场景中的个体犯罪生涯,理论聚焦于个体生命历程中影响犯罪加重或停止的“转折点”事件,理论诉求在于重构家庭、学校、工作等非正式社会纽带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提升非正式控制机制的质量,从政策导向上由“警察社会”重归“福利社会”。对于我国犯罪学理论研究与犯罪治理实践来说,有必要探究本土化的非正式控制机制,反思犯罪预防当中的过度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思维,同时重视犯罪人生活史叙事在分析“生涯犯罪人”当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刑罚既是刑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刑事执行法的基础,刑罚改革不仅涉及犯罪学、社会学、刑事政策学等学科知识,而且需要兼顾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变革。2011年12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刑罚改革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立法机构、司法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就刑罚改革热点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11.
张远煌 《现代法学》2007,29(3):48-54
贪利性犯罪的死刑是现阶段我国在死刑控制问题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理论上有关贪利性犯罪死刑正当性的思考,大多局限于法理或伦理上的一般性思辨,而缺乏从事实层面对“为什么对贪利性犯罪不应当配置死刑”这一核心问题的深入追问。基于死刑与贪利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特点具有不相容性、死刑与贪利性犯罪的原因具有不匹配性和死刑于贪利性犯罪无任何积极功效的分析,利用死刑与贪利性犯罪作斗争,在反犯罪策略上是一种缺乏事实根据的非理性选择。为此,在立法尚未改变之前,理性控制贪利性犯罪死刑的司法适用,是时代赋予司法者的政治和道义责任。  相似文献   

12.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racial dispari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death penalties. In this paper, three studies (N = 484, 94% female), conducted in France, test and explore why racial prejudice and support for the death penalty (SDP) are strong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First, prejudice against Arabs remain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SDP, even when ethnocentrism/authoritarianism (Study 1) and Right-Wing Authoritarianism (RWA; Study 2) are statistically controlled. Second, the attribution of criminal traits to Arabs (Study 1) or criminality-based prejudice (Studies 2 and 3) significant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cial prejudice and SDP. Finally, a path analysis illustrates that tw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rocesses could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judice towards Arabs and SDP: criminality-based prejudice leading to specific SDP for Arabs and 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Study 3). Together, these result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racist punitive bias hypothesis. When racist people think about questions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they frame the issue in racial terms, leading them to support a punitive law which in their minds will mainly punish minority racial groups.  相似文献   

13.
14.
This paper offers a criminologically informed framework to guid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disorder and violence. Criminological theories examined include social learning, social stress, social control, rational choice, and social disorganization. In addition, the "criminal careers" and "local life circumstance" methodologies are reviewed. It is argued that adopting a criminologically informed framework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within-person changes over time will contribute greatl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violence among people with mental disorder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and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research to support effective evidenced-based case management programs aimed at reducing violence.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several key developments and dimensions in the field of ‘green criminology’ and discusses some of the relevant debates and controversies arising. It then outlines overlaps and connections with other areas of work within critical criminology. The central focus of the paper is on crimes of the economy as they affect the environment and a substantive, illustrative case study is provided on environmental crimes and harms associated with the oil industry.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critical observations on where directions in theory, policy and practice may need to turn in a post-growth world.  相似文献   

16.
李波 《政法学刊》2011,28(2):39-43
2011年2月25日出台的《刑法第八修正案》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当前在对管制犯的社区矫正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例如,犯罪人对于社会来说是有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一般市民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城乡差异、公益劳动的寻找、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问题,如何解决?十一...  相似文献   

17.
杜玉琼 《现代法学》2012,34(1):161-167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贸易报复机制是WTO最具特色、最具创造性的部分,该机制以法律手段保障裁决或建议的执行,其主要目的是"促使违反义务的成员方遵守WTO义务",国内利益集团有动力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国内利益集团通过向政府或政府机构提出他们的利益要求从而影响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通过对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从而达到实施报复措施的目的,进而促成败诉方尽快全面地履行WTO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纠正或取消其违规措施以符合WTO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吴振中  于洋 《政法学刊》2011,28(3):24-27
正当法律程序所包含的程序公正性与合理性的标准,实际上构成了人们所公认的程序正义理念的最基本内容。具有现代性的中国侦查程序理念并非都是本土资源自然生长的结果,但如果对西方现代侦查程序理念进行"照搬式"的移植,会使我国侦查程序成为诉讼诸多"病灶"的集中地之一。因此,应从侦查程序正义理念的基本价值为起点,在剖析我国侦查程序现状与缺陷的基础上,对未来侦查程序的构建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民主:现代公司控制权扭曲的解决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东辉 《现代法学》2004,26(2):144-148
现代公司大股东控制和经营者控制导致的公司控制权扭曲已成为痼疾 ,其滥用的一般机理呈现为决策的独裁、利益的垄断和信息的虚假 ,由此将公司治理结构所生成的优势冲蚀殆尽 ,直接威胁到公司制度的生存与发展。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遵循经济民主思想 ,恢复股东大会的民主管理机能和建立具有自我矫治功能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定罪和量刑是人民法院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两大基本任务。量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评价和选择过程,量刑的目标是实现公正和平衡,而量刑机制则是实现量刑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