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范德育由于其单一的教育内容、僵化的教育方式、片面的教育目标而在当今时代遭遇到无法回避的困境,社会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的教育超越规范德育的模式。文章通过对主体性德育理念及特征的分析,认为主体性德育能够为我们的学校德育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晓磊 《唯实》2009,(2):33-35
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使用产生的后果与技术预期实现的目的背离得越来越远。只有对技术悖论产生的原因作出考察与剖析,才能对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技术的负面效应,构建技术、人、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3.
以笛卡尔我思为起始的主体性哲学乃是现代性世界的思想根基,其蕴涵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困境。停留于意识形态批判无助于解决这一困境,马克思哲学通过将对主体性哲学的批判关联于对其现实基础即整个现代世界的批判,以实践活动取代思维的主体性,由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由主客二元思维方式走向实践哲学思维方式,并扬弃整个现代世界的现实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突破主体性困境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人本主义思想在高校德育观念、德育功能和德育目标上的反映。高校主体性德育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文化主体性问题,侧重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厘清文化主体性的哲学意蕴,阐明党的文化主体性是其文化主体理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展现出来的固有属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文化主体性最集中的代表和最有力的体现。二是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党的文化主体性有着先进性、自觉性、创新性、开放性等鲜明时代特色,集中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信。三是党的文化主体性经过艰辛探索与科学概括,实现了由可能向现实价值的崭新转化,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新生命体,增强了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新动力。四是党的文化主体性必定在实践中发展巩固,又在实践中巩固发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入更新境界,亟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文明互鉴”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人的主体性问题十分重视,并立足于中国国情,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实践活动来谈主体和主体性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思想。  相似文献   

7.
8.
主体性管理德育是与“就范式”管理德育完全不同的德育模式。构建主体性管理德育模式对于高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新的有效的高校德育机制,促进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建立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加强高校管理德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以“模式”的研究方法努力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弘 《世纪桥》2009,(9):120-1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网络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挑战与机遇.由于德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与紧迫.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德育现状,提出主体性德育建设,目的在于转变原有德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主体性德育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杨金刚 《世纪桥》2007,(7):55-56
在哲学的童年时代,人作为主体的特性蔽而不明。人的本质完全对象化给了全知全能的上帝。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笛卡儿高举"我思故我在"的理性旗帜,开启了一个长达数百年之久的理性时代。人从神圣形象(上帝)的自我异化中解放出来,但随即又陷入了人在非神圣形象(理性)中的自我异化,这不能不说是近代主体性哲学所始料未及的理论缺憾。  相似文献   

12.
13.
德育哲学的"失语"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的德育状况迫切要求建立一种超越知识论的德育哲学.中国哲学以境界论为特征.从境界哲学的视角审视德育,德育在本质上为一种境界教育,或者说德育的目的和功用就是提升人的境界.当下,彰显境界论德育哲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蓓蓓 《世纪桥》2008,(16):109-110
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树立主体性德育观应做好以下几点:推进高职德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营造优良的校园道德环境;努力开拓大学生道德实践的渠道和方法;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5.
金蓓蓓 《世纪桥》2008,(10):109-110
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树立主体性德育观应做好以下几点:推进高职德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营造优良的校园道德环境;努力开拓大学生道德实践的渠道和方法;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6.
周洪军 《理论学刊》2005,(11):21-23
在中西文明的早期,存在着儒学和怀疑主义两种不同哲学创设。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受到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创设影响之后,中西文明便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们对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主体性,即对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特性方面的思想孕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思想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主要探讨世界及其本质;它在近代得以确立,进入认知主体性阶段;它在现代得以发展,以人的生存为基础,又被称为生命主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18.
人权的主体性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瑞英  夏永梅 《探索》2003,1(5):85-88
人权是一个主体性概念,因此研究人权问题必然要讨论人权的主体性.本文试从人权的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来揭示人权的主体性,并探讨了人权的客观性,阐明应当通过正确发挥主体性来推动当前中国的人权状况进步.  相似文献   

19.
罗华 《世纪桥》2008,(3):74-75
管理与伦理的双向融合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性管理事件。在我国的管理伦理研究中,较多的是立足管理与伦理的技术性、工具性进行实践应用层面的研究,而时管理与伦理的结合“如何可能”的学理探讨则尚为鲜见。管理与伦理的可通约之处在于人的主体性,从而彰显管理与伦理双向整合背后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肯定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革命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明娣 《求实》2004,(7):38-40
关于马克思在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的实质问题 ,是近年来哲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由此揭示 :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的活动———实践 ,是马克思全部哲学理论的出发点或者说前提 ,他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他在哲学上的革命变革 ,正是由此出发的 (由此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自然主义倾向和抽象性 )。而其实质则是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对人和人的主体性的忽视或否定 ,即是要通过客观实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也就是要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