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前,在奴隶社会制度下,四川凉山彝族人口发展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的多生多死的特点,人口长时期增长缓慢。现存凉山地区的人口数字,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越嶲郡,户六万一千二百八,口四十万八千四百五,县十五。”《续汉书郡国志》载,“越嶲郡,武帝置,十四城,户十三万一百二十,口六十二万三千四百一十八。”据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一文的考证,越嶲郡每县平均四○八○户,二七二二七人。劳干估计越嶲郡面积一○八七四七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三点八人。以此估计,在西汉时期,凉山地区设置有二县,合计有八千一百余户,五万四千余人。东汉时期,越嶲郡人口比西汉时大为增加,凉山境内近九万人。在晋朝,据《晋书·地理志》载,越嶲郡统五县,户五万三千四百。而在凉山只设有  相似文献   

2.
彝族的族称     
秦汉时期 ,彝族先民被称为“昆明”、“叟”和“A”等。《华阳志·南中志》说 :“夷人大种曰‘昆’ ,小种曰‘叟’”。昆明当时主要分布在东起滇池一带 ,西至澜沧江流域的广泛地区。“昆明”是西南夷中势力强盛人数众多的族体 ,因而被称为“大种” ,乃是包括今彝语支诸民族的共同称谓。西汉后 ,“昆明”作为族称不再普遍使用 ,但直至唐宋时 ,“昆明”作为族称仍在贵州彝族中保留着。《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载 :“昆明 ,在黔川西南三千里外 ,地产羊马 ,其人椎髻、跣足、披毡 ,其首领披虎皮。……其首领号昆明大鬼主罗殿王、普露静王九部落 ,…  相似文献   

3.
“百代都行秦政事。”东汉时期仍保持了汉武帝所建立的益州、越嶲、牂牁、犍为诸郡,并在云南西部哀牢等族分布地区新设立了永昌郡。永昌郡的设立,是东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永昌地区所辖范围甚广,“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①东到洱海,西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古代越族和夏族的关系问题,历来有许多说法.其中“越为禹后说”和“越为土著说”是两种相对而影响较大的说法.前者是自司马迁以来迄今两千多年来传统的说法,后者则是近些年来较为流行之说.两种说法当然都各有道理.不过,固然越“不得尽云少康之后”(《汉书·地理志》臣瓒注),但认为越乃南方土著,其族源与夏族无关之说,似亦非至论.我们认为,夏越是有同源关系的,即都同源于更早的骆人;而越族则是南下的夏人与其同族系的骆人融合而成的族群.骆是越族的别称和最早名称,也是夏族的最早名称,就是夏越同源于古骆人的一个例证.本文试对骆是夏越民族最早名称作一粗略探述,以就教于方家学人.  相似文献   

5.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2,28(2):53-57
唐代 ,吐蕃军事势力一度控制了麽些人滇西北、川西等地 ,吐蕃本教对纳西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西藏吐蕃统治者实施“扬佛灭本”的政策 ,迫使藏地本教祭司逃亡或被流放到滇西北、川西等地 ,形成了本教对纳西本土宗教的进一步影响。从东巴教的神体系以及东巴经与敦煌吐蕃文书之间的密切关系中 ,也可以看出唐代吐蕃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说“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丰富的史料,对汉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中“叟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颇有新意的看法。作者认为:“叟人”的情况复杂,有时是专称,有时是泛称。它指的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也不是部分氐羌系的部落或部族,更不是今天白族先民,而是指包括青羌、旄牛夷、徙人、青衣羌、西蕃、胡羌、氐、賨等古代民族。南中夷叟、叟兵指的是以今天彝族为主的夷系先民,其他地方的叟人、叟兵则是指不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7.
关于今天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京族)的语言的系属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对越语系属划分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现代越族形成本身的复杂性.因此,就要通过对现代越人形成的过程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解决现代越语系属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继宗 《中国减灾》2011,(19):56-57
宁远府夜发大震灾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1850年9月12日)深夜,四川宁远府(与西昌县同治、辖西昌、冕宁、盐源等三县和会理州、越嶲厅)突发7.5级城市直下型地震,震中烈度Ⅹ度,Ⅶ度区面积约7.1万平方公里。其中,西昌  相似文献   

9.
2000年伊始,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就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旷世一绝,稀以奇宝”《纳西族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纳西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其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活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民族文化。 史学家认为,纳西族源于秦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古羌人的一支。汉代,这支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为“牦牛夷”或“越隽羌”,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 至7世纪,一部分羌人后裔迁至金沙D玉龙雪…  相似文献   

10.
“濮越人”与牂牁、夜郎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自称“濮越(Pn~(22)yai~(22))。“濮”在布依语中是“族”或“人” 的意思;“越”亦称“戊”或“钺”,最早之钺是新石器时代的扁平穿孔石斧。石钺安柄,可作为砍劈工具和武器。距今五千多年至四千一百年前的浙江良诸文化,是我国玉钺和石钺最发达的史前文化。即可能由于使用钺器而发展为部落名。夏、商、周三代,斧钺已发展为国家的  相似文献   

11.
濮族在我国古代南方分布较广,春秋时有“百濮”之称。据罗香林考证,濮与越是同一族系,“越族又每与濮族相混称”。江应梁也曾以周密的论证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的一些地带,文献上记载的‘濮’和‘越’,基本上就是同一族的不同称谓。”并认为,楚国境内的“濮就是越,可称濮,也可称越,大概战国以前,称濮者多,战国以后,就通称为百  相似文献   

12.
关于“越”的记载,远在商周时期就有了.而“百越”一词,则始见于春秋战国.《吕氏春秋·恃君览》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继之,见于秦汉.《汉书·地理志》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今之苍梧、郁林、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越)地也”,“统而言之谓之百越”.那么,“百越”究竟有多少呢?先后著录的有:于越、句吴、扬越、瓯越.夔越、东越、闽越、南越、骆越、西呕(瓯)、夷越、山越、干越、越裳、滇越、腾越、越嶲、掸国人、夜郎、僚、俚及濮的一部分.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看,“百越”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湄南河、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及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和沿海岛屿.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南方及西南各省,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湖南、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13.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4个民族。其中越族人(又称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数量约占总人口的87.5%,分布在全国各地,加之历史悠久、文化程度较高,其风俗习惯对其他少数民族有很大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越族来了解一下越南人的衣食住行。表着现代越族男子穿西装,妇女喜欢穿各种颜色的窄袖长施及黑、白色宽腿长裤。在农村,越族男女大都穿褐色、黑色或白色窄袖无领对襟上衣,着黑白色宽腿长裤。劳动时,男子喜戴帆布硬壳安南军帽,妇女多头戴葵叶和竹篱编织的圆锥帽,而且赤足。平时,城市居民多穿木制或塑…  相似文献   

14.
西汉刘向在他的《说苑·善说》篇中,记录了春秋时期楚令尹鄂君子晰在游船时,(扌旁)枻越人为之唱的一首《越人歌》,距今已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这首歌属于今何族之歌问题,引起了当代学者的重视和兴趣,并撰写文章,作了试探结论。就笔者管见,这首歌无论就其音译、义译、或韵律、格律,语言结构,或记音方法,似与侗同。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5,(11)
<正>与我们普遍了解的"美国梦"不同,这个国家也存在着分布广泛、不断增长和不可避免的贫穷。有些人苦苦挣扎,筋疲力尽,找不到出路。他们的工资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脱离贫困,相反,他们为生活所累,仿佛注定越穷越忙,越忙越穷。人们常常用"穷忙族"形容他们,而这个词本身就是个矛盾作为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实况播音员,蒂姆·布鲁克斯曾对影剧院里售价5美元的爆米花表示很不满,认为  相似文献   

16.
1993年《贵州民族研究》第2期刊登《侗族是百越一支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简称《土著》)一文。认为侗族是由其现居区域古越人的一支——“骆越”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同时也吸收有其他民族成份。 侗族究竟是从业已分成支系的哪一支越人发展起来的?是当地越人发展成为某一支越人以后,继而演成为今之侗族,即所谓的“土著民族”呢?还是由其他地区的某一支越人演成为侗族而后因种种原故迁入当今侗乡,即所谓的“外来民族”?这是当前侗学研究者对族源  相似文献   

17.
“濮”为我国古代南方民族中的一大族系,多为史家所论及。概而言之,有这样几种看法:其一,濮越异同论。认为濮和越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它们之间不仅文化特征不同,而且分布区域也不同。其二,越濮同源论。认为越和濮在历史上关系很密切,是同一族系在不同时期所出现的不同名称。其三,濮是孟—高棉语族的古称。对于濮起源于何处,史学界也有争论;有的认为初为沿海民族,后乃溯濮水(今澜沧江)而上,迅速繁殖,遍布于西南各省;有的认为濮族发  相似文献   

18.
福州地处闽江入海口的丘陵山地,远古时海岸线还在昙石山一带,是被闽江水和海潮所淹没而露出许多地名至今仍被称为洲屿等高地的水乡泽国。《闽都记》载:“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百河灌溢,山川灵秀。”福州先民闽族、闽越族与浙广等南方土著统称为“古越人”或“百越人”。《越绝书》称越人  相似文献   

19.
越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代越人与中原民族的整体性我认为自春秋到魏晋史书中记载着的从会稽到益州郡的越人,是同一个族系的不同集团,这些同族系的人们,都是南方的土著,但其中也包括几个很早由北方迁徙来的氏族部落,例如夏族的无余和周族的太伯、仲雍。但这些南来的氏族部落人数都不多,到南方后就和南方的土著居民融合了。越人很早时期就分布在从浙江到伊洛瓦底江这一弧形的广大地带,他们并不是最初只居住在浙江境内,也不是到纪元前334年楚灭越后  相似文献   

20.
在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即汉族张茂建立的前凉(320—376年),氐族吕光建立的后凉(386—403年),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397—414年),汉族李嵩建立的西凉(400—421年),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401—439年),史称五凉,统治河西近一个半世纪。这一阶段,中原地区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和文化都遭到严重破坏,而河西地区却相对安定,这就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随着东西方交往关系的发展,河西地区又成为中国文化与西方佛教、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河西成为当时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而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