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对高等学校内部各种管理系统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由政治领导、行政管理、学术管理三大管理系统构成,三大管理系统协调运行是建立我国新型高效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政治领导过泛,行政管理过强,学术管理过弱,三者之间关系失衡是我国当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合理的症结之所在。坚持政治领导,规范行政管理,强化学术管理,使三大管理系统由失衡到相互协调、相互适应,这是今后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一是正确处理与所长的关系,做好"贤内助"从理论上说,所长与教导员在级别上都是正职,都是派出所的主要负责人,但因我国行政系统主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这就决定了所长和教导员是领导与  相似文献   

3.
应若平  卢雁影 《求索》2005,(11):36-37,101
企业与市场关系是考察经济组织形态的一个纵向视角。新古典经济学隐含着市场与企业之间相互分离的关系,交易费用理论阐明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相互替代的关系,网络组织理论则揭示企业与市场之间相互嵌入的关系。事实上,经济组织形态的变迁更多地表现为市场与企业的相互嵌入关系,正是这种相互嵌入关系才产生了复杂多样的经济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4.
国内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发展研究的成果可概括为:两个关系维度即"竞争"与"合作;"三大协调机制即命令机制、利益机制、协商机制;四种研究视角即从政治与行政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法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切入;三种研究动向即引入新的分析工具进行研究,关注实证研究,对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行政民主理论视角下的政务透明和公众参与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公共行政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行政民主理论迅猛发展,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而政务透明和公众参与作为行政民主理论的两翼,都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产物。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因此,基于行政民主理论这一视角,结合我国政治和行政改革的实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就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世明 《人民论坛》2020,(20):88-93
合法合理的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都不是本位主义,那些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对别部、别地、别人漠不关心的价值排序与行为选择,才是本位主义。弱化本位主义,要理顺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核心是确保法制统一,尽早化解行政碎片化困局;要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核心是以中央与地方制度化权责关系代替当前的"条块关系";要理顺公私关系,核心是推进问责制科学化,做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运作中必须重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会涉及到各种复杂的经济、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必须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性中,确立其行政改革目标选择的主动性,重构官民关系,重塑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8.
许安拓 《人民论坛》2014,(11):80-83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历的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每次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不彻底,都在几年后重现了以往行政体制的弊端。必须建立相互制衡的预算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住一切行政职能行为异化的"财源"。但是财政制度改革不能急于求成,在相关配套改革没有到位前,仓促建立分离制衡的预算体制不太现实。  相似文献   

9.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宗教便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政教关系存在于每一个国家与社会之中,一个国家只要有宗教,就存在着政教关系问题。今天我们更多的论说的是“政教分离原则”,而实际上宗教与政治的互动涉及到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也涉及到宗教生活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迄今所呈现和暴露的文化缺失,正是导致政治与行政、事实和价值分离、管理主义与价值主义"抽象对立"的根本原因。文化天然独具的公共性、实践性、治理性表明,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公共治理体系,应当走向文化公共治理。走向文化公共治理,是提升社会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而可望为解决好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事实和价值的融合找到可能的进路与出路。公共行政只有添上文化的"油",才有望重获力量;插上文化的翅膀,方能在最根本的意义上解决效率与公共性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公共行政价值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价值是行政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行政关系与行政价值关系应严格加以区分.从这一基本原理分析,当前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行政价值主体丧失了主体地位,特别是丧失价值评价主体地位;二是公共行政主导价值的旁落;三是公共行政"负价值"对"正价值"的侵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期望。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论述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城乡关系问题,揭示了城乡分离的原因和后果,并指出城乡融合代替城乡分离是历史趋势。文章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指导,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要加强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导;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强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两次体制变迁,分别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由此带来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虽然两个阶段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过程和最终取向并不相同,但中共几代领导人的理论思路是共同的.因此无论是前一阶段的行政放权,还是后一时期的不断磨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都为我国提供了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中央与地方分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从几方面问题阐述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成为我国现在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将考查过去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经验得失,探讨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体制,提出自己的一些制度性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光辉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进程呈现出如下主要趋势:一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高度一体化转向适度分离;二是政府权力从中央高度集权转向寻求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相互协调;三是政治权威从神圣化转向世俗化;四是政治决策从注重经验转向注重科学;五是社会控制从以行政权力为主转向寻求以法律控制为主;六是对权力主体从强调总结自律转向注重制度约束;七是政治文化从群众文化开始转向全民文化;八是政治参与从动员型转向自主型;九是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从追求激进转向寻求  相似文献   

16.
政治与经济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通过对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批判分析,确立了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政治是从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上层建筑,政治的性质是由经济性质说明,政治变动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并正确处理了政治与经济关系。从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南方谈话"前、"南方谈话"至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以及新时代以来的历史脉络,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政治与经济关系历程进行回顾、梳理与分析。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三个视角归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路 《前沿》2006,(4):181-184
本文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的起源出发,论述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并说明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一理论在行政学理论研究与行政实务上的发展情形。通过对新公共管理决策与执行分离理论的借鉴,提出了在我国实行行政体制改革,即实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正从历史发展来看,城市与农村是人类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聚集区域,两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等存在较大差异。城乡分离的原因主要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马克思认为,城市和乡村间的分离与对立是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同步的,二者间的对立或矛盾关系将会随一国或地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得到改善,并达成相互融合。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统筹",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实现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民主化的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泽文 《前沿》2005,(1):74-76
转型时期实现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民主化的路径包括 :建立地方利益的表达和平衡机制促进中央决策的民主化 ;完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使地方行政首长选任民主化 ;逐步由地方梯度分权走向地方均权化 ;建立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海峰  张忆寒 《求索》2010,(7):84-86
传统意义上,讲公平是在分配领域内,而且只重经济公平,忽视其它的公平,所谓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只是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由于公平是政治、经济与伦理三个层面的公平,单从一个角度讲有失偏颇。因此,要理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须从公平的三个层面去讲,且这三个层面不能相互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