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肖辉龙  彭婷婷 《创造》2013,(9):36-37
冯骥才:别拿历史做文章"省委书记能站在一个历史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城市的问题,对于一座城市的长期发展,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骥才认为,很多历史经典、历史重要遗存的消失,使一个城市失去了个性,世界上很多先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国家,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也经过了类似的无情的破坏。"这种破坏不是人为有意识的破坏,而是人们没有一个认识高度,没有历史的眼光。历史的眼光不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而是站在现在看明天,从明天看,我们哪些东西不能没有。"冯骥才认为,知识界的人总是很关注文化,并会对文化更敏感,"整个社  相似文献   

2.
冯骥才:别拿历史做文章 "省委书记能站在一个历史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城市的问题,对于一座城市的长期发展,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骥才认为,很多历史经典、历史重要遗存的消失,使一个城市失去了个性,世界上很多先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国家,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也经过了类似的无情的破坏. "这种破坏不是人为有意识的破坏,而是人们没有一个认识高度,没有历史的眼光.历史的眼光不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而是站在现在看明天,从明天看,我们哪些东西不能没有."冯骥才认为,知识界的人总是很关注文化,并会对文化更敏感,"整个社会应该有文化自觉,知识界也应该有文化先觉,但我们也特别希望领导层、决策层,也具有文化先觉."  相似文献   

3.
《小康》2007,(9):44-44
不管其它的城市多么繁华、现代、舒适,天津还是那个讲吃讲喝、低调、务实、酷爱现实生活的天津。今日天津,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城市改造;两种路径、两种机制的两个城区之间,是历史和现代的交融。而我们只有通过亲历了天津几十年发展的老人的口中才能够拼凑出那个具有600年历史的中心城区和市民的具体影象,于是我们找到"天津闲人"林希——这是一位1935年出身旧中国买办之家,如今与冯骥才一起被称做津味小说"双帜"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薛峰 《传承》2009,(17):51-51
在天津,不知道冯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1米90多的大个子一出现在街上,便有人喊:大冯,忙嘛呢?来套煎饼馃子吧!大冯的确是忙,特别是近几年,他很少老老实实地在家呆着,要么到处开会,为保护民间文化奔走呼号;要么跑到乡村田野,亲自寻访民间文化遗存。为此有人说他疯了,爱走"偏道"。而冯骥才不屑一顾,只管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5.
20多年前,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用文笔和画笔记录着天津最原汁原味、最活灵活现的市井民俗、生活百态。而近些年来,冯骥才正为构成中华文化半壁江山的民间文化,不但未能得到系统的整理和保护,反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而奔走呼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忧心忡忡,他说:“现在的抢救速度远远赶不上消失的速度。如果文化消失了,民族也就没了。”于是,他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化的忧患──著名作家冯骥才访谈录本刊特约记者吴红婧现代化究竟是什么?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中,仅仅是将“老房子”拆掉,换之以高速公路、五星级饭店和高楼大厦这么简单吗?纵观中国大地,5000年文明孕育出一座座风貌各异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18)
<正>历史文化是城市永远搬不走的"不动产",观之当下,成都对于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是值得推荐的,成都人对于文化的自信与敬畏更成为了天府文化广阔前景的最大优势。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上",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核已然深入人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许愿说,如果有一天他能够亲眼看到一座坚固的大楼,供读书人  相似文献   

8.
李继光 《台声》2006,(11):80-81
有海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作为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天津的城市发展也与妈祖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秋高气爽的金色时节,在这个亿万信众仰慕的美好时刻,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的海滨之城-天津,再次向世界敞开了她美丽而又多情的怀抱,"第三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天后宫浓浓的香火里,在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信众无比虔诚的朝拜中,隆重开幕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超大国家,不可能设想,这个国家的人全部居住在城市。乡村如果消失,中国文明也就必将毁灭近日,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一直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就古村落保护问题展开对话。冯骥才指出,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千姿百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对此,温总理表示  相似文献   

10.
韩芳 《台声》2006,(11):79-80
有海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作为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天津的城市发展也与妈祖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秋高气爽的金色时节,在这个亿万信众仰慕的美好时刻,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的海滨之城-天津,再次向世界敞开了她美丽而又多情的怀抱,"第三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天后宫浓浓的香火里,在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信众无比虔诚的朝拜中,隆重开幕了。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进程加速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历史责任。文章选取天津中心城区的17个典型社区,运用多种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对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天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归纳问题并从观念与认知、地位与主体、评价与建设、机制与渠道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天津。一座旧楼内。冯骥才工作室。 国画、艺术品、古董充满了视野,诸多中外文版本的冯氏作品,陈列了作家的心路历程,茶几上、沙发旁,石雕、彩陶、木雕、古家具,各种来自民间的收藏品,组成了一个大俗大雅的空间。 冯骥才,经常变换着角色。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教授,还从事收藏、民俗研究等,从里到外是个大忙人。 在北京开会期间,追访他未成。我们又追到了天津。终于能落座沙发间,听他纵横挥洒地谈说,感觉如他身边的氛围一样,大俗大雅。 眼下,最令冯骥才关注的,莫过于他正在全力推动的一个浩大工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我们的话题也就由此切入。 说“抢救”一点也不为过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注意到,您在许多场合,都强调“抢救”这个字眼。我们的民间文化,真的那么微弱,到了需要抢救的地步吗?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09,(6):55-56
天津今天的住宅格局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天津历史文化中糟粕一面的暴露。"天津的住房保障工作还算是走在全国的前列,市政府与房管局都已经很卖力气了,但是解决的比例不大,老百姓也很有意见。"天津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深究下去,其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作为整合历史和文化的新概念,超越了传统上对于"历史"和"文化"概念的一般认识,历史文化通过历史回忆的方式,表现出时间诠释、主客统一和实践性的特征。历史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维度,分别是认知维度,审美维度和政治维度,三者统一于历史文化概念之下。  相似文献   

15.
《松州》2015,(3)
在赤峰城市发展中,如何理性面对历史街区及城市更新和发展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于"九街三市"这些承载着这座城市记忆的老街区来说,重新整合发展意义深远。本课题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赤峰老街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通过理性的设计增加城市的文化色彩及其内涵,保持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特征,积极有效地探索我市历史街区再生应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将实现以历史上"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相对接,这无疑将为通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以"潞城"千年古县为代表的通州历史文化,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京东地域传统文化,承载着两千余年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此营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将实现以历史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的软实力所在。迄今为止,我们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更多关注的是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等大型商业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而对于非营利性的、分散在大街小巷、百姓身边、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街巷文化"建设,还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街巷是城市的基本元素,承载着城市最为细腻、广阔而深厚的文化,更是百姓生活与工作的聚集地,这里有市民最直接的存在感、获得感和自  相似文献   

18.
老街的意义     
冯骥才 《传承》2009,(1):42-43
有的城市没有留下童年的痕迹,它的历史仅存于空洞的文字记载中;有的却活生生地遗存至今——这便是城中的老街。对于天津这种文化多元的城市来说,历史深厚的老街大致有四,一是老城中心的十字街,一是古文化街即宫前街,一是估衣街,一是解放路即旧租界中街。每条老街都有其独特内涵,相互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19.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打造百座文博场馆"的城市,至今已有6年多时间。扬州出台了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成立了领导小组、聘请了文博专家负责规划项目的督查,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博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都关心文化博览城建设的良好氛围。扬州在打造文化博览城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其他城市的文博建设工作有着学习和借鉴的意义。扬州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内少有的"通史式城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重要指示,2006年5月,扬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文化博览城的重要决定,拉开了全面建设文化博览城的序幕,至今已有6年多时间。6年多的积极探索,扬州在打造文化博览城的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20.
天津是我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城市之一,形成了独特的中西融合的城市文化,也成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显著标志之一是拥有形式多样的历史风貌建筑。2005年《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依法确定了三批615幢、95.5万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