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对中部地区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中部地区晋、豫、皖、赣、鄂、湘六省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均较小,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也相对较低(湖北省例外),但是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大的杠杆效应。中部六省相比较,湖南省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最大,河南省最小;湖北省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大,江西省最小;江西省服务业对GDP增长的杠杆作用最大,湖北省最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市在全国较早开始了发展战略研究。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汉市的发展战略和武汉市的战略定位几经变迁,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后才被中央定格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笔者以为武汉市必须以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理论为指导,密切与武汉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分工协作联系,创新发展战略,主动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会中心城市联系沟通,建立协调发展机制,承担起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创造》1993,(2)
所谓区域经济,就是把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的优势向中部、西部延伸,与内地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技术基础结合,按照经济联系和打通对外通道的思路,从较大范围和各自不同特点出发,跳出过去商品市场一个省的范围,对一个大区域的经济进行规划,从而增强我国经济的活力。我国经济区域划分成七大区域,即:一是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和长江沿岸地区;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中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四是西南及华南部分省区;五是西北地区;六是中原地区;七是东北地区。北京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把我国发展区域经  相似文献   

4.
案由:湖北省是我国中部经济大省,近年来湖北经济延续了2008年以来的强势增长,2011年GDP跃居全国第十,比上年增长13.8%,增速居中部地区榜首。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扩大,湖北面临的能源瓶颈制约问题日渐  相似文献   

5.
<正> 一、中国经济格局的离心化与中部经济的危机感中国经济面临的两大趋势——改革和开放给其生产力的分布带来了离心化的新的格局。它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增量、投资存量、产品产出量增长迅速,市场竞争力加强;西部地区追赶东南部地区的雄心勃勃,跳跃式发展的意识强烈,经济增长势头很猛;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竞争能力相对衰退。以湖北省为例,该省经济增长速度长期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而1986年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基本接近,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1985年与1980年比较,湖北省从外地调入商品增加了29.5%,而调出却减少29.3%。这表明湖北省经济增长的相对速度  相似文献   

6.
张凡 《小康》2012,(3):36-40
2011年中部六省全部跻身"万亿元俱乐部",山西获批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接着由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也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年初,湖北省力推"中三角"战略。中部六省的区域战略竞合进入新的竞争时期  相似文献   

7.
10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61亿的人口,晋豫鄂皖湘赣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进北,是神州大地的心腹之地。中部依靠全国8.8%的土地,承载全国25.7%的人口,创造全国18.22%的G DP,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04年3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表明,中国政府十分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为中部崛起勾勒了美丽画卷。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徐光春 《政策》2008,(5):13-14
近年来,中部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三基地一枢纽”建设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河南同中部兄弟省份一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了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促进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能不能以大智慧、大忠诚紧紧抓住这一久期方至的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像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一样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有政策、有资金、有项目地办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对中部六省都是一个实质性的考验。以范钦臣主席为首的省九届政协领导,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围绕中部崛起谋划省政协的工作,倾注大量心血考虑如何向党中央、国务院建言献策。今年3月在联系中部六省四十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八条建议后,最近一个时期又在省内并联合中部其他五省政协组织展开了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4月下旬和5月上旬已经连续两次召开了省内的中部地区崛起研讨会,第三次由全国政协领导和六省政协主席参加的研讨会也将在郑州举行。省政协为中原崛起和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办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中部崛起的历史进程仅仅拉开了大幕,今后要干的事情还很多,也会更为精采。为了记录这一历史事件,本刊从本期起增设《中部崛起》特别栏目,除了报道与此相关的重要新闻外,还将刊发一些领导讲话、意见建议和确有见地的优秀理论文章。我们期望这个栏目在各位读者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下,能够成为中部崛起的思想库与智力场,为促进中部崛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债务规模、偿债能力和财政压力三个方面,通过均值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政府债务进行区域间和区域内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负债率低、财政压力小,中部地区偿债能力强,西部地区债务规模增速快,东北地区偿债能力堪忧等区域特征。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空间分布特征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区域经济体量、经济增速和财政赤字率。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实行区域差异化的债务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中,中部地区应立足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塑造区域形象,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从而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正在全面推进,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支点建设的重要引擎。开放型经济包括经济开放度、外贸进出口、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对外经济合作等多方面指标,通过与中部其他省份的比较,客观考察湖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形势,有助于更好地扩大湖北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能力,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FDI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1993年到2005年中部六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FDI在中部地区存在负的溢出效应,而且与区域经济增长为较小的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中部地区内资具有数量优势,而外资较少,FDI技术溢出使内资企业产生某种依赖性;另一方面,由于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过低,FDI技术溢出效应无法吸收,FDI只能通过增加资金积累促进本地资本形成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湖北在中部地区的经济特色湖北与中部地区其他省区相比,在经济发展上既有许多共性问题,也有其特征。概括起来,湖北在中部地区的经济特征大致有如下几点: 1.湖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固定资产存量较大,产出能力较强,产业综合发展;但技术层次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突出,效益水乎低。新中国成立后,湖北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以及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等有利条件,在“五六”以前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至今已形成了较大的固定资产存量。1990年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为548.72亿元,在全国占第9位.在中部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6省中居第2位。较大的投资规模增强了产出能力。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80亿元,居全国第9位,在中部6省占第2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中部6省居第1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如1990年水电、汽车为第1位,钢、钢材为第3位,生铁为第4位,粮、棉、油及淡水产品分别为第6、4、6、3位。1989年湖北三次产业结构为34.2:43.0:22.8,农轻重产值之比1990  相似文献   

15.
<正> 《湖北社会科学》辟出专栏,讨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已历时数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对于中部数省来说,这既是一个具有现实紧迫性,又具有深远战略性的问题。说它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重大课题,一点也不过份。因为随着上海经济区面对全世界的开放,将带动长江中下游在下个世纪的腾飞。中部地区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中部兴,则中国兴;中部崛起,则中国崛起。”因而研究中部经济的发展问题,自然不能就中部谈中部,而是要研究全国的“中部”、二十一世纪的“中部”。这就有一个理论的视野和方法问题。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认为,应该采取“纵横交汇”的研究方法以及“软  相似文献   

16.
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税收负担的合理与否,对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湖北省历年数据的纵向比较及与中国其他省份数据的横向比较进行税负痛感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税负痛感指数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在中部地区处于偏高水平。在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征管能力三个方面对测算结论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建议规范地方非税收入、严格执行"营改增"政策、提高基建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民生支出,降低湖北省居民税负痛感,以促进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部六省信息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筱青 《求索》2014,(5):57-61
以GDP为经济增长指标,邮电业务量、邮路总长度、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和互联网上网人数为信息化指标,运用中部六省2002-2011年的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部六省信息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四个指标间存在协整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信息化四个指标与区域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信息化四个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重要程度依次为上网人数、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邮电业务量和邮路总长度。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湖北省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经济发展问题 ,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并在加紧制订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在这样的条件下 ,对21世纪初 (前15年 )湖北省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 ,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 ,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湖北省21世纪的经济发展 ,而且对于编制好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21世纪初湖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 )20世纪末湖北省经济运行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 ,湖北省的经济发展速度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1989年—1991年 ,湖北省的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92年—…  相似文献   

19.
对外贸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但不同的地区对外贸易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一。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内陆大省,自加入WTO以来,其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通过采用1985年——2007年相关数据,分别运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成正相关,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对湖北省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湖北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度。  相似文献   

20.
论中部崛起过程中区域中心角色的角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央第一次正式在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区域战略思想,“十一五”规划也确立了这一战略。全国各方面尤其是中部六省的各决策层、研究层出现热烈讨论并有所行动,其中,宏观战略方面的重要内容——区域中心之争达到激烈程度。分析表明,湖北和武汉在中部六省、六市作区域中心比较分析时,绝大多数实力居领先地位,武汉——郑州——长沙是最主要的中心战略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