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部制改革与现代国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和成效需要从现代国家构建的视角来加以理解。现代国家构建包含国家理,陛化和民主化双重目标。大部制改革是在国家理,陛化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步伐,旨在更好地和更有效地制定和执行反映公共利益的政策。目前的改革方案只是初始的一步,今后需要在加强宏观政策能力。打破本位利益藩篱,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现代问责制,以及让民意发挥更大作用等方面继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和福利水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加快了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步伐,有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创新也不断丰富和深化。在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进程中,学界提出了福利社会理念。这一理念对发展新起点上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决策,愈来愈产生着积极影响。民政部门的职能决定了在社会福利政策体系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的一项社会制度,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因此,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方向与路径,深刻认识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和政策的社会福利内涵,全面把握不同阶段社会福利发展的规律,对科学推进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意义重大。本期围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与构建,辑发一些研究成果及前瞻性理论,希望能为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和执行部门在历史的新起点,研究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开阔眼界,启发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学者是主张限制国家角色的,而同属于这一阵营的福山(Francis Fukuyama)却提出要强化国家的本质.福山的著作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讯息,即在国家体制构建方面的知识存在严重疏漏,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更深刻阐明了国家体制构建的重要性.本文以国家构建理论为基础,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体制建设进行尝试性探讨,并梳理相关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的现实,提出国家构建未来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福利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社会政策,紧扣时代发展要求,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各项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福利项目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次人民论坛杂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联合主办的论坛活动,总结了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经验教训,展望和分析了我国社会福利发展前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的理念基础、制度模式和"底线公平理论"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国家构建的视角看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家制度的构建是国家崛起的基本政治前提。从本质上讲,上世纪以来中国围绕以现代国家构建而展开的政治实践,为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提供了强劲的动力。面对新时期的复杂形势,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提出的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改革主张,将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过往研究忽略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前提性条件:现代合法性系统。现代合法性系统基本构成包括三个方面:理性化的政治价值观、能力本位的财富分配规范以及话语体系的开放规定性。而从合法性系统到现代国家体系的生成需要三个过渡机制:现代国家认同机制、自由的社会流动机制和现代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8.
国家构建是国家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职能和国家能力是有关国家构建问题的两个重要层面。国家职能的范围大小和国家能力的强弱结合所产生的"大而强"、"小而强"、"大而弱"和"小而弱"这四种国家模式中,"小而强"的国家是一种较为可取的国家模式的构建之道。建立"有限政府"的同时建立"有效政府",这样方能构建"小而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鲁薇 《北京观察》2011,(11):58-59
在电视新闻上又见到希腊人上街示威了!希腊的失业率近16%,年轻人的失业率更高达30%,在工会的组织下,人们不满意政府削减他们应有的福利,他们习惯把政府提供的如教育、医疗、退休保障等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从海洋秩序的角度分析解构传统中国海洋性因素缺失的原因,可以看到由近代西方海上强国主导的海上霸权秩序,对中国近代民族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影响,刺激了近代中国海洋性因素的生成与培育,而且还形成了影响中国长远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唐虹 《时事报告》2011,(11):53-55
人们对欧洲福利国家的典型印象,是它们拥有“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和高水平社会福利保障,特别是当人们处在年老、生病和失业的“弱势”状态时,借由社会保障制度,人们将得到来自“大家”的扶助,仍然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因此,“欧洲模式”曾被很多人视为理想的社会发展模板。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2,(2):45-45
李斌在《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乃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在乡村地区的一项重要实践主题。建国后,中共领导的现代国家通过吸纳政治参与、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展开思想宣传劝导等形式,成功地实现了乡村高水平政治整合,因此得以在向乡村社会深入拓展基础性权力,  相似文献   

13.
魏万青 《前沿》2011,(21):37-40
本文从理性主义视角出发,审视现代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建设。认为现代国家的合法性问题,其实质就是个人基本权利的问题。从消极权利角度而言,现代国家存在的基础是能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从积极权利角度而言,现代国家权力的行使,必然是能存进个人权利的实现,存进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认可。然而不管是哪种意义上的合法性,都必须以民主作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国家合法性的建设,其实就是民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作为对公民社会权利的制度性保证,明确界定了国家对公民的福利。但福利国家困境却模糊了福利制度与公民社会权利的关系,新自由主义改革在缩减福利功能的同时更是构成对公民社会权利的进一步恶化。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三条道路理论重新考察福利国家的起源和困境,在"超越左与右"进行福利改革的同时,将公民社会权利嵌入到更广阔的社会框架中,赋予其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李莉 《前沿》2012,(21):25-27
对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中应对方式的质疑,提出了中国在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上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问题.国家形象的物质本源性使其更是对国内民众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文化话语冲突、现代性和网络时代给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带来的挑战,需要建立新的“以人为本”的国家安全观,促进社会参与并重视构建青年的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应对.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形成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整体福利、社会公平的冲突.但是随着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停滞状态,福利国家也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开始反弹.在此背景下,以奥菲、高夫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进行了反思,分析和总结了现代福利国家模式与资本主义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福利国家以政治、行政的手段调和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整体目标之间对立的努力所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国家构建与成长”可以作为人类告别中世纪以来政治发展之“主轴”加以演绎。而且这一进程必须同时以国家职能的范围和国家能力的强度为支点。进行双向的、多维的良性建构。仅就发展取向和未来图景而言.“强国家、大社会”将是现代国家构建之理想形态,它将在防止国家权力对社会权利的侵吞和扼制的同时促进国家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国家所维护的普遍利益和社会所捍卫的特殊利益之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给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稳定和繁荣,但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的变革,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着福利的需求和供给的矛盾、福利国家的新政治文化兴起的挑战;就业结构的变化和新的就业形式的挑战;以及关于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目标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是追求社会平等的争论等问题。目前西方福利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福利社会”和“发展型社会福利”。纵观福利国家的发展轨迹,我国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时必须意识到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再分配领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生产领域的问题;社保制度的设计应具备长期性、战略性眼光,避免社会分化;政府与非官方部门应建立伙伴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家构建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合理化的持续历史进程。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国家权力公共性的回归,这为现代国家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改革以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操控社会的基本格局,公民社会发育、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展开,推动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把国家划分为"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两种形态。它与四种国家类型说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划分是基于马克思的五大经济社会形态说而作出的,其经济基础的划分标准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生产方式,着重回答"国家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前者则是以社会三大形态说为基础的,其经济基础的划分标准则是生产力水平和经济运行机制,重点回答"国家如何代表这个阶级"。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国家是建立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基础之上、以人民主权为价值取向的代议制国家。然而,资本支配劳动的逻辑使现代国家的价值原则和制度安排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而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继续完成。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其现代国家建构,必须遵循人民民主根本原则,必须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必须与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同步伐,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国家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