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东方》2015,(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早期具有代表性的阐释性著作,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早期马克思批判思想的风格与面貌。《导言》内容虽庞杂,但其中对于德国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经济的严重落滞后性所进行的彻底的批判无一处不振聋发聩,直指要害,堪称时代先声、革命锐思。笔者将从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经济的三重维度的批判对马克思这一阶段批判形态以及批判思想进行梳理解析,并尝试还原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形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不彻底性,阐明了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理论是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理论的彻底超越,进而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深受古希腊共同体伦理文化和黑格尔伦理国家观的影响,因此,它同时内含着真实共同体伦理精神的文化自信。这对于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思想处于黑格尔思辨理性阶段,其对共产主义的看法仍受到理性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影响。因此,对此时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表现出既否定又肯定的矛盾态度。然而,思想中不断增长的革命因素和唯物思想使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共产主义的同时,也洞见到现行共产主义学说的将来意义。马克思已经看到,共产主义绝不是置于抽象理论上的干瘪口号而是现实的运动,它是立足实践并以工人阶级利益为出发点,为实现工人阶级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解放产生的运动。坚持实践基础之上的人民立场、追求工人阶级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真谛,也是检验和衡量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实践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6,(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青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文章的开篇之作,也是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标志,其中很多深刻的政治哲学论述可谓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新启蒙话语。重读马克思在这篇哲学文本中所作的尘世的批判、法的批判与政治的批判,重释马克思阐述的人的问题、人的高度的革命与人的解放,解读文中解放者、新的特殊等级与高卢雄鸡的高鸣的哲学寓意,对我们理解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实质及其当代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6.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著名的“消灭哲学”和“实现哲学”的问题。意即用变革现实的实际行动代替纯粹的理论抽象,实现理论的现实化和哲学的自我超越;同时在理论的指导下改造现实,把理论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实现现实的理论化。马克思的论述给我们以重要启示,那就是理论既要面向现实,同时现实也要趋向理论。理论应当以理论的方式面向现实,理论不是跟着现实跑,而是要发挥其独特的解释作用、批判作用、规范作用和引导作用,从而为现实服务。同时,任何实践都有其历史局限性,都要受到实践者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盲目的实践会导致实践的负面效应。而作为科学的理论凭借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够揭示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事物的未来走向,为人的行为提供引领和规范,使实践沿着合理的方向发展,理论的优势正好弥补了实践的缺陷,超越了实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刘洪刚 《理论月刊》2012,(10):24-27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阐述了在落后德国实现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马克思认为虽然德国社会现状落后于英、法等先进国家,但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已经达到了现代国家水平。在马克思看来,正是德国这种现实的落后性和思想的先进性的结合,使得德国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来实现人类解放,而不能先经过政治革命再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8.
赫斯对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思想影响主要表现在德国与法国的比较及哲学现实化思想两个方面。从文本研究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能够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带来诸多启示,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回溯历史、面向思想与现实以及最终能够得到人民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吴伟群 《传承》2008,(14):38-39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提出并进行理论阐述。清算了以前的哲学信仰,形成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现剩余价值并形成理论,从历史、政治的现实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科学论证,实现了共产主义理论从抽象到科学发展的跃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提出并进行理论阐述.清算了以前的哲学信仰,形成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现剩余价值并形成理论,从历史、政治的现实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科学论证.实现了共产主义理论从抽象到科学发展的跃迁.  相似文献   

11.
黄浩  朱红梅 《前沿》2013,(15):45-47,6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时期,由于与现实的接触,进一步发展了《博士论文》时的“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的哲学观,更重要的也是难以理解的是,马克思此时还提出了“消灭哲学”的思想。本文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12.
侯子峰 《传承》2014,(8):62-63
马克思文本中多处谈到“自然”,这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自然”内涵及其使用意义,需把它与人(尤其是工人)的解放紧密结合起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为马克思把“自然”概念巧妙运用于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论犹太人问题》论述了封建主义和基督教国家中的人的生存,封建社会的瓦解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以及人的解放等问题。这些论述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一种科学的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实现人的价值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但需要历史地分析。  相似文献   

14.
阿尔都塞以为,唯物辩证法既内涵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貌似以"理论"的形态出现,又直接地实践于无产阶级运动的世界史中,然而,以上两种存在形态本质上都不能算作唯物辩证法的真正的"理论"。真正的"理论"必然是以科学的哲学知识的形态出现的。为此,阿尔都塞确立了探究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的哲学任务,即还原马克思对唯心辩证法进行"颠倒"的全部语境及理论实质,而这一切是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语境中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马克思阐析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经典文本,《论犹太人问题》被认为是马克思解放政治学的理论起点。从政治解放向人类解放的过渡有三个不同的维度:从政治的解放到社会的解放;从抽象的个人的解放到现实的个人的解放,从观念的解放到现实的解放。这三个维度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但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理论侧面,为理解马克思的解放政治学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自由观念立基于他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哲学体系,对其自由观的讨论是我们了解其思想体系意旨的一种稳妥路径,对于当下又有其现实意义。通过剖析《论犹太人问题》,本文指出马克思在对传统自由观念的批判中重构了劳动和革命两个概念,从而为自由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树立了一种新的德性。最后,作者指出了实践在马克思自由观念中的核心地位,并对马克思自由观作了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学界,有的论者一谈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时就论及《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马克思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经过理论研究制定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理论驿站。这个理论驿站和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有重要的关系。这里,主要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是怎样产生的。理论驿站是要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的内在关系上研究其发展。这需要对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手稿》、1843年《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内在关系作深入的剖析。不研究这三部经典著作,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以后的发展就没有了根基。理论驿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我在一本新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史论纲》(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版)中提出来的。在这部著作中,理论驿站是针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说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平面结构,是由一种理论运用、推广出来的。理论驿站不同,是一个历史的、逻辑的方法。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论。在这部著作中主要是对“三个组成部分”展开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演进缺乏深入研究。现在研究这个问题,刚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矛盾:版本的问题。以上说的这三部经...  相似文献   

18.
刘兴章 《湖湘论坛》2000,13(4):68-69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达到了对其共产主义学说的本体论的哲学解决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他又进一步为这一学说作了生存论的演示。《形态》中,马克思这样指出:“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不仅要重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内容的规定,而且要对他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探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三方面——“肉体方面”、“理论方面”和“实践活动”界定人本质的具体内涵,此界定涵盖并且突破了前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人本质的研究是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对现存社会状况的深层次反思,他抓住了作为对象化活动的劳动,透过劳动的视角揭示了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并在对劳动的分析中,从劳动主体、劳动过程、劳动对象方面阐发了人的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20.
反犹主义是一个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与反犹主义的关系应放在启蒙运动的语境中来考察.犹太人问题指向犹太人的解放运动中的公民权问题.马克思借助犹太教和商业性的犹太精神的区分,并在对国家的批判中,实现了犹太人问题从宗教冲突向市民社会的阶层冲突的转变.从马克思的思想主流来看,马克思不是一个反犹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