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俊 《求索》2013,(9):63-66
皖系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对外蒙采取了许多政策。稳定外蒙秩序。维护中国在外蒙的权益.收复被沙俄侵占的唐努鸟梁海,抵制苏俄、日本对外蒙的图谋,实现外蒙撤销“自治”。这些政策对于外蒙产生了重要影响。皖系军阀外蒙政策的实施与列强的态度有着密切关系.与中国的国内斗争也息息相关。这些政策因内外环境的干扰缺乏连续性.某些结果不尽如人意,但皖系军阀对外蒙的积极政策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陈佳春  温建钦 《传承》2013,(10):144-145
西原借款是日本政府在一战后期对华侵略政策转变的产物,企图通过这种怀柔的长期的经济渗透达到政治上的对华控制。而中国当时亟需外债的段祺瑞皖系军阀成为其政策的牺牲者。从某种意义来讲,西原借款对于日本与皖系军来说终是"黄粱一梦"。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先遣队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日本陆、海、空三自卫队1000余人携带重型武器随后到达。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自卫队在联合国维和活动之外,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外电评论说,这是小泉首相“终结战后日本”,使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重要一步。实现“政治大国”是日本外交战略的第三次转型。日本在近现代曾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外交转型。第一次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实行富国强兵,“脱亚入欧”与“军事中心”是当时日本外交的主要特征。第二次转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日本开始奉行重经济轻军备的“小国主…  相似文献   

4.
卜永光 《北京观察》2014,(12):47-47
2014年是国际形势的剧变之年。乌克兰冲突引发了欧美同俄罗斯的尖锐对峙,冷战阴影在一定程度上回归;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和伊拉克重陷内乱,则意味着世界政治的局部碎片化仍在愈演愈烈。在我国周边,半岛局势扑朔迷离、越南出现反华骚乱、美国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少数国家试图“联合制华”等因素也使我国面临多重考验。在复杂外部局势中,中国外交秉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的原则,努力有所作为,形成了四大突出亮点:其一,积极的主场外交凸显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工代兵”计划的出笼 对于一战中“中国为什么要派出工人”的问题,前人一直误解甚深。普遍的看法是招募华工纯粹是列强之意,积贫积弱、外交被动的北京政府无能抵抗协约诸国剥削中国人工资源.只得屈从。此见解显然是对中国与一战关联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所致。中国在一战期间固然积贫积弱,但矢志变革、立意维新是自甲午战争以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潜流。此一发不可挡的洪流冲垮了主宰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体系,并在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主要共和国。垄断中国意识形态的儒教也在这股洪流的冲击下,黯然退出历史舞台。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充满世界眼光及前瞻意识的一代新人,取代了汲汲于“圣贤之书”的举人、进士,成为新社会的主导力量。以陈独秀、顾维钧、王宠惠、陈锦涛等为代表的社会精英,立志要一扫中国落后、贫弱之形象,推动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并寻求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认同形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积极主动、充满创新意识的新的外交出笼问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部分“台独”势力提出“公投统独”的主张,试图以民主的幌子来实现其分裂祖国的图谋,认为“‘公民投票’是解决统独的不二良方”,是“政府解决外交困境和两岸关系的底牌”。由于公民投票本身是一种民主政治的实现方式,而且国际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以公民投票来决定某些政治实体未来地位的实例,因而,“台独”的这种主张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社会政治转型过程中,中日两国先后制定过限制军人参政的差别主义法规,也都出现过军人突破法规而干预政治的军阀政治现象。中日两国的军人政治态势与军阀现象实质上具有较大差异,终结方式也完全不同。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始终未能约束好军权,形成军国主义体制,致使当今日本仍处于“非正常国家”状态。近代中国的军阀现象存续十余年后,先后确立国、共两党政党政治,执政党领军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军阀政治之弊。  相似文献   

8.
曲同丰,字伟卿(后改为伟青),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福山县,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历任清末陆军第十九镇三十八协统领官、民初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边防军第一师师长、航空署署长兼航空总司令等职。1924年11月晋升为陆军上将。1929年3月在天津被刺身亡。是北洋皖系军阀的一名骨干,皖系首领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其他三人为靳云鹏、徐树铮、傅良佐),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大大小小的北洋军阀官僚,大多以在朝或在野之身,从事工矿企业或土地经营,成为腰缠万贯的官僚(军阀)工商业者,曲同  相似文献   

9.
李永春 《求索》2007,(9):224-226
自日本提出对华“二十一条”要求,中日交涉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国内舆论集中在交涉的起因、日本要求的内容、袁世凯政府如何答复,以及会议交涉的进展情形;并一再要求政府当局公布日本要求,以便逐条拒驳,共筹对付之方,为政府外交之后援。但出于日本方面的压力及防止国民“干预”政府外交的考虑,政府当局尽量控制乃至压制过激舆论,使之不碍及交涉“和平解决”。因而在交涉期间政府外交与社会舆论的关系极为微妙。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近日,中国欧美同学商会2005委员会在京举办了“营销中国暨中国民间外交”的圆桌论坛。来自社会不同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或理论研究的近百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参加了论坛。伴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日益活跃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崛起,加大了我国与一些国家的摩擦,而中国民间外交正是“营销中国”的有效手段之一。民间外交是我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间的方式在国际上与各国人民进行友好的交往,可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争取更多的国际理解和支持,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良好形象。“营销中国暨中国民间外交”是中国欧美…  相似文献   

11.
黄炎 《人民公安》2014,(9):58-61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就已经退出了(没有能力)在中国的扩张,留在中国并且变本加厉实施扩张政策的,只有日本。一战不但改变了世界及欧洲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东亚局势∶中国对列强的矛盾变成了中国对日本的矛盾,埋下了日后中日全面冲突的伏笔。追溯起来,19、20世纪对中国的殖民侵略,除了日本还有欧洲列强,且最早触及清王朝权威、打击中国的也是英帝国。为何后来中国人民将更多的痛恨对准了日本?过去把日本作为先进榜样  相似文献   

12.
李育民  秦凌 《求索》2014,(3):140-144
不平等条约关系是清政府给中华民国留下的历史遗产,是西方列强施以强权和暴力而形成的畸形关系。这一不平等条约关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在造成灾难的同时,不断孕育着制约它的各种因素。北京政府时期,不平等中外条约关系开始走向崩溃。一战后,传统国际法受到冲击,威尔逊的十四条件和国际盟约提出维护国际平等原则,苏俄放弃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宣言,给中国改变不平等条约关系的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全面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1919年的五四运动掀起了民众废约反帝斗争的初潮,中国政府和民众所展现的民族精神,使各国列强不能不正视中国的废约要求。从此,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出现历史转折。经过各届政府的外交努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与各国建立了平等的条约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丢掉幻想自强自立俄罗斯改革的教训和启示李丽娜前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不为此欢欣鼓舞,因为一个“超级大国”从此消失,东西方的“冷战”宣告结束。他们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企图将俄罗斯拉入西方阵营。俄罗斯国内的一些人...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前,灾难深重的中国,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十分复杂尖锐。巴黎和会,中国曾以战胜国名义出席,但却没有收回任何权利。列强欺人太甚,军阀政府腐败  相似文献   

15.
刘迪香 《求索》2008,(3):218-220
护法运动期间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为了配合对南军事行动,前后设置了几批使职。其中,南方前线“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曹锟与“援粤副司令”吴佩孚反“使”为主,先是公开通电反战主和,继而擅自秘密与南方湘粤桂护法军签订《救国军同盟草约》,干预政治。五四时期,吴佩孚公开通电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次年,发展到擅自撤兵北归,以武力干预军国大政,从而走向军阀派系内争:直皖战争。其加速了民初军阀政治“督军团千政”模式转向经略使、巡阅使等军事寡头干政模式的进程,对民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程刚 《求索》2013,(2):78-80
高宾原为北齐政权将领。为躲避“勋贵”的迫害,被迫投靠了西魏政权。由于高宾适应了西魏(北周)政局的变动,他先是依靠“武川镇军阀集团”的主要成员独孤信,后又攀附于“宗室集团”的骨干宇文宪。得以使其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步步高升。高宾的政治经历见证了西魏、北周之际,中心集团之间的血腥政治斗争,斗争的结果导致“武川镇军阀集团”最终无奈地将中心权利让于以宇文护为首的“宗室集团”。  相似文献   

17.
一九○○年,义和团运动在全国掀起了反帝爱国的新高潮。这次运动虽然在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显示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气概。帝国主义列强都清楚地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是不会被大炮征服的。八国联军头子瓦德西承认:“无论欧美日本备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这天下生灵的四分之一。”于是,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从日本对华外交实践上看,采取的是一种双面接触战略:既合作又防范,既和中国建立一种对等合作的关系,又要对中国进行牵制。所谓对等,是指“日本承认历史上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作为回报,中国不再纠缠于历史旧账,在日本出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美日安保体制方面给予充分的谅解。”…所谓合作,就是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得到中国的充分合作与支持;在打造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与在国际新秩序中充当多极化中的一极的过程中得到正在崛起的中国力量的平衡;在日本经济转型、回升及构建东亚经济区域,与欧美经济区域抗衡的战略上得到中国的合作与融入。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日本对华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公共外交就成为重塑其在中国的形象、重新赢得中国的理解与信任、促使中国奉行符合日本利益的温和政策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与文化交流、经济与文化援助、外向型的文化教育、对华宣传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对华公共外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受其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以及中日两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发展战略等方面矛盾的制肘,日本战后对华公共外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流行歌坛,外国艺人频频大显身手.在欧美方面,素有“流行乐之王”美称的杰克逊等为首的大牌明星大小数十场的演唱会,将台北的星空点缀得热闹又耀眼.与此同时,日本演艺界赴台造势宣传也动作频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杰克逊等人的演唱会在结束之后,其影响亦随之趋向平稳,但日本演艺界不同,诸多超级明星带给台湾人的文化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滚滚而来之势,大有浸透人心之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