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吟婷 《法国研究》2022,(3):96-112
<正>一、编者导语自1958年6月戴高乐重新执掌政权起,这位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便致力于对北约进行改革。在他看来,法国虽是大西洋联盟的当然成员,但需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状态,尤其反对北约军事一体化,强调法国必须保持对其自身国防任务的完全控制权。a 1958年9月,戴高乐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致信,并提交备忘录(即“九月备忘录”),  相似文献   

2.
基于冷战对抗与遏制的对华安全观,从艾森豪威尔政府到约翰逊政府,面对致力于发展核武器进而拥有了核武器的中国,美国在其以对苏联为主的核战争框架内,秘密设计了以战略核打击为主干的对华核战争预案,这就是极隐秘的"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美国谋求基于美军的核力量优势,在中美两国的大规模冲突中,先发制人对华发动核打击或动用核反击来毁灭中国的核武装及城市人口,最大限度地削弱中国的实力与潜力。即便美苏爆发战争而中国并不参战,美国仍计划全面毁灭中国,阻止中国在美苏战后成为仅存的工业强权。这种乖戾的进攻性思维及深刻的疑惧心理,在美国对华核防务及宏观战略框架内从未消失,并对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对华战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山亦 《德国研究》2011,(1):26-32,79
随着战后联邦德国海外贸易的复兴,联邦德国商界对进军发展中国家地区表示出积极的态度。在美国调整对发展中国家地区援助政策的背景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开始推动联邦德国参与海外援助计划。然而,联邦德国多以援助为名,行贸易之实。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际收支出现严重不平衡。艾森豪威尔政府强烈要求联邦德国分担美国的海外援助经费。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联邦德国政府态度发生实质性转变,最终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海外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格局处于过渡时期,任何一个军事大国或军事集团都没有力量争夺全球主导权。但是对地区安全主导权,特别是欧洲安全主导权的争夺战却愈演愈烈。在这场争夺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了东扩的战略计划。美国究竟能不能继续充当欧洲支柱?北约为何迟迟未东扩?北约一旦东扩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应该说,北约东扩之路曲折漫长,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菅直人内阁的《2010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和《2011至2015年度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获得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批准并颁布。新大纲主要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以中国为主要假想敌,重组自身防卫力量;二是深化日美同盟,继续推进双方军事一体化;三是与美国联手,拼凑亚太多国联盟。尽管新大纲已颁布三个多...  相似文献   

6.
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韩国的援助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志 《美国研究》2001,15(4):78-97
NSC5514、NSC6018/1号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韩援助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它们包含了该政府对韩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则.本文以上述两个文件为中心,参照相关的美国外交关系文件,考察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韩援助政策的形成背景和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韩援助政策的特点、影响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7.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31):38-39
<正>冷战结束后,北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实力一家独大,仍然主导北约的战略转型。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10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公约的国内批准手续,这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正式成立。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集团对抗的产物,这个“二战”后最著名的国际军事集团已届74周岁,拥有31个成员国,每年军费支出上千亿美元。在经历“冷战”洗礼和近三十年的多次转型后,北约不仅没有式微,反而老而不死,加速膨胀,成为美国推行和维护全球霸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NSC5429/5、NSC5612/1与NSC6012等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大陆东南亚援助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它们包含了该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则.本文以上述文件为中心,参照相关美国外交档案,考察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形成背景和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特点、影响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9.
第四点计划是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初源自美洲事务研究所的技术合作计划。第四点计划突出地反映了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转变,以及经济外交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第四点计划所实施的经济外交,推进了美国的冷战"新边疆"。但随着该计划执行机构的变化,美国政府对第四点计划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最终艾森豪威尔政府终止了这个计划。  相似文献   

10.
包广将  饶金山 《东南亚研究》2023,(3):111-132+157
近年来,印太地区的小多边合作蔚为壮观,其中美式小多边合作占据较大比例。尽管探讨小多边主义的文献日益丰富,但大多囿于小多边主义的固有共性,对其差异性研究较为薄弱。事实上,小多边主义在理论阐释上仍存在模糊性,它可以兼具区域性与跨区域性、排外性与融合性、针对性与综合性等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特征。在实践中,不同国家主导的小多边合作更是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作为全球性霸权国,美国构建的小多边合作受自身护持霸权和塑造印太秩序的战略目的牵引而具有明显的跨区域性、针对性、融合性及安全偏好四个特征,并在美国塑造印太地区秩序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在全球层面充当“北约印太化”与“印太北约化”的“连接器”;二是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崛起的有力工具;三是承接美国盟伴体系的融合与发展;四是推动美国安全合作从传统军事领域向经济、社会、价值观等领域拓展。其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和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是美国小多边主义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国、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地区发展与世界秩序。20世纪末,美国就已经开始担心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会对自己的既得利益构成挑战,于是依托与合作伙伴的多边联系,希望把北约引入亚洲,使北约参与到“印太”地区的政治和安全事务当中,并将“印太”地区纳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复合型多层级联动系统,帮助美国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美国就一直在鼓吹“中国威胁论”,为自己插手亚洲事务寻找借口。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将俄罗斯视为欧洲最大的安全威胁,将中国认定是“印太”地区最大的安全挑战,并以此为由深度参与欧亚、“印太”事务,与北约其他成员国一起进一步加强与“印太”地区的联系,迅速扩大自己在“印太”地区的多边机制建设,高度强调意识形态阵营,在中国周边频繁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在“印太”地区相互呼应,促进其在该地区利益,塑造地区秩序,维护地区霸权,层层包围中国,干扰中国对自身主权的维护,制约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及其主导的北约在“印太”地区的扩张为中国周边带来诸多挑战,不利于地区的稳定、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约扩张史     
非虫  刘绮黎 《新民周刊》2024,(14):60-61
<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的军事组织。其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在苏联解体,与北约对抗的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以后,北约非但没有解体,还继续扩张。  相似文献   

13.
正如歌德所言,“凡夫居中”,欧洲在世界上正处于中间的位置,因而在其两边有必要存在某种平衡的力量。无庸置疑,处于欧洲西边的美国对多边体制的建立贡献良多。从过去几十年的演化来看,多边体制同样也可看作是冷战的产物,深受东西方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相互对立的双边主义的影响。现今,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人们有必要摆脱以前那种冷冰冰的态度,转而接受一些新的观念,诸如全边主义等。例如,人们或许会认为:美国社会拥有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人口最多,可将之看作一个“微型的”全球社会(有些美国人总喜欢那么认为),那么,他们将不…  相似文献   

14.
萨科齐总统执政后对法国外交和防务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法国在2009年4月北约60周年峰会上正式全面重返北约。左右法国全面重返北约的要素繁多复杂,文章从法国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进行简单梳理:国内方面,主要分析法国外交政策的延续性、经济危机下萨科齐政策的调整和法国国内社会力量的支持;国际方面,分析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新形势下北约的战略调整。法国全面重返北约,标志着法国彻底回归西方,有助于促进法国在北约内部改革和推动欧洲独立防务发展。对美国,法国重返北约可帮助美国缓解中东地区的军事压力,促进双方在国际安全问题的立场上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北方政策和对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的北方政策和对中国外交俞炳勇一、序言:后冷战时代的东北亚赫鲁晓夫鼓吹的和平共处,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与前苏联对话,曾向国际社会预示的缓和紧张局势的时代已经到来。西方世界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也脱离了美苏控制,第三世界的政治力量增强,两极体制变为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多边主义视角对美国对待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态度、动机与行为进行了分析.冷战后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最重要的成果是东盟地区论坛,它是该地区成员安全利益需求的结果.亚太地区的安全多边主义主要依靠规范的力量发挥作用,缺乏有效的物质能力和制度保障来解决美国所关切的地区安全问题.况且,美国只是将多边主义作为服务于安全利益的工具性手段,而不是秩序目标之一,这决定了美国不大可能对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寄予较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年初,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通过了美国总统克林顿所提出的“和平合作伙伴计划”,使争论已久的东欧加入北约、北约组织扩大问题暂告一段落。舆论普遍认为,“和平合作伙伴计划”更多地照顾了俄罗斯人的感情和利益,北约既没有向中、东欧国家提供安全保证,也未明确他们加入北约的具体日期,婉言拒绝了东欧国家的要求。但是,我们看到,北约仍重申了其将吸收新成员的承诺,并没有把东欧加入北约的大门关死,只是俄罗斯对欧洲的稳定又是重要因素,不能不予以考虑。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北约仍将面临着在两者之间痛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联邦德国政策新探(1953-196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丕 《欧洲研究》2005,23(2):1-15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NSC160/1文件和NSC5433/1文件确定了美国对《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的基本政策,杜勒斯是在这两个文件确定的路线和策略方针的范围内展开“压力外交”的。NSC5803文件则是第二任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德政策的纲领。艾森豪威尔政府虽然标榜支持德国重新统一,其现实政策却是维持东西德的长期分裂局面、要求联邦德国在西方防务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和帮助美国解决国际收支危机。美德同盟关系逐渐由联邦德国的依赖向在某些领域协助甚至替代美国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9.
法国、德国属于"陆海复合型大国",具有相似的历史经历,曾因盲目向海洋扩张而教训惨痛,给欧洲局势带来不稳定。如今,法德两国主导欧盟联合防务,并且通过与北约积极合作的"多边外交",使其海上力量活跃于全球众多区域。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法国、德国通过"一体化"与"多边外交"的运用,巧妙扭转了自身所处的复合结构型地缘困境,并将其转变成有利的战略条件,携手周边邻国共同经营欧洲的繁荣,谋划全球战略。它们通过欧洲区域一体化获得战略优势,并由此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辐射影响,谋求与美国开展更为对等的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20.
新大国协调继承了传统大国协调通过外交会议、协商来决策的方式,治理领域由传统的军事安全扩展到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从新大国协调的起源看,美国作为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开始起领导作用。本文通过考察"七国集团"的治理结构,发现美国领导下的多国合作是新大国协调最有意义的制度创新。这种一国领导、多国合作的特点不同于历史上的传统大国协调的治理体制,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多边安全治理机制。由于这种领导的存在,新大国协调产生了明显的治理效果,主要包括:形成美国意志主导下的大国共同立场、应对国际危机的大国集体反应、其他大国对美国身份的认可以及美国对其他大国分配治理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