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欧 《阵地与熔炉》2002,(4):50-52,68
户籍管理是国家实施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国家计委在“十五”计划关于“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国家将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但是户籍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却分歧很大;户籍改革的理沦依据是什幺,也无人沦及,本文试就此谈点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2.
张亚培 《乡音》2014,(9):11-14
[策划人语]“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别曾经给几代人的生活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2014年7月30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宣告自1958年以来,在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今后中国不再有农民和市民的区别。“农业户”退出历史舞台来自农村的赵珍进城打工已有10年了,之前她常常被人称作“农民工”,然而今年7月30号之后,她与城里人在身份上不再有区别,她的农业户口将被取消,今后将与城里人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4.
王冰 《人大建设》2008,(4):38-39
自由迁移的记载,在我国民间族谱中随处可见。没有户口、暂住证和外出务工证的羁绊,没有制度阻拦的人口迁移,让许多“过客”成为“归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的出台。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吃国家计划供给的商品粮,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随后,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和就业等公民享有的权益也陆续同户口性质相挂钩。  相似文献   

5.
中国户籍制度与城市化进程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洪旺 《思想战线》2005,31(3):32-35
中国户籍制度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将中国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块: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由此,强化二元经济结构,延缓了城市化进程。当前要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但时下尚有人士对改革户籍制度疑虑重重,担忧引发“城市病”。这种观点不仅理论上缺乏科学依据,而且实践中将有碍户籍制度改革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进而影响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前进》1994,(2)
我国将改革户籍制度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已确定新的总体思路:①取消户口按照商品粮为标准来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以居住地和职业来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员。②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三种管理形式为基础的登记制度。③逐步实现居民身份证为主...  相似文献   

7.
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由:目前,全国各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正加快推进。据公安部提供的情况,全国各地已经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开展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仅天津、河南、重庆、新疆等地不完全统计,就已经为符合条件的138.6万人在小城镇办理了落户手续。与此同时,各地正在逐步调整大中城市户口迁移政策,放宽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人员的落户限制。 多年的“农业”、“非农业”管理模式已经突破。新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开始建立。湖南、广东、福建等省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吉林省提出,要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湖南省实行本省户籍人口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称“湖南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8.
钟新 《政策》2002,(7):27-27
户籍改革还会引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分配制度是按户分配。随着大批农村人口转移,土地必然面临着“二次分配”。事实上,不少农民已经开始转租自己名下的土地。如何将这种行为合法化,最终实现土地的可转让,是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户籍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从“登人”、“编户”到“定籍”,户籍制度开始萌芽:从“户籍相伍”、“编户齐名”到“输籍定样”,户籍管理逐渐发展;从“保甲制度”到“摊丁入亩”,户籍改革不断深化.在户籍制度的历史嬗变中,其在调查户口、征缴赋税、寓兵于民、维护治安、基层管理和劝导风俗等方面作用明显.同时,户籍制度的社会管理蕴意始终如一,它极大形塑了社会的阶层体系、流动模式、职业结构和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10.
现行户籍制度是一种非人道的制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户籍制度的本质,是把“迁徙自由”这一人的基本权利当作一种管理手段来使用的。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我国宪法中关于“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条款也是相矛盾的。迁徙自由一直被视为人身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迁徙自由给个人的自由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肯定了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迁徙自由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法律以及国际性人权文件所承认。《世界人权宣言》第13条规定:“人人在国境内有自由迁徙择居之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有相类似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年复一年的“民工潮”几乎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蔚为壮观的一道风景。“民工潮”掀起的人口迁徙运动,不仅成为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推动力”,而且堪称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众主动争取迁徙自由的人权解放运动。可以说,正是民间广大民众自下而上的积极诉求,现行户籍制度改革才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尽管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数十年铁板一块的户籍管制政策有了相当的松动,但从整体上讲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依然相对迟缓。  相似文献   

12.
我国1958年确立实施的户籍制度,将城市和农村人为地隔离开来,在市场经济发展极大地阻碍了人力资本的流动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总体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以统计为唯一功能的户籍制度。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分立的历史现状,建立起统一的能够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3.
肖云祥 《政策》2002,(7):24-25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我国对农业户1:3和非农户1:3的划分,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政府实行优先发展工业的政策,让农业为工业“输血”。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涌人城市,农村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城市则出现了食品供给紧张。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1日.在户口方面一向控制得最严格的北京市开始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试点,即北京市石景山区现存的15535个农业户口居民,将于2003年2月20日前一次性整建制地变更为城镇居民。这种“农转非”,不仅是户口的性质变更.还涉及到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于海 《政策》2002,(7):26-27
“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从1958年开始实行。这是当时中国作为落后国家要实现工业化而作出的无奈选择。由于城市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只能用户口这种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固定在土地上,为城市居民提供稳定的农副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可以说,工业的原始资本积累是依靠工农产品“剪刀差”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王喜梅 《人民论坛》2013,(10):35-37
城镇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将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现行户籍制度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难点,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应把握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系,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本及地方政府动力不足的制度原因,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政策调适,建立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加快推进制度联动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承担流动人口管理职责的暂住证制度逐渐丧失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日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户籍制度的改革又困难重重,外来人口违法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居住证制度应运而生。居住证制度在全国多个城市实施,与暂住证制度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实施居住证制度要坚持服务管理并重,以信息科技为手段,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居住证制度只是彻底进行户籍改革的过渡,随着二元经济的消失,人们自由迁徙权利的实现,它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海南》2014,(8):6-6
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之后,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多社会福利,将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所在。《意见》对此进行了阐释: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户籍制度由来已久,早在夏周时代,我国就有了户口统计;到了战国,郡县制的地方行政制度确立,进而出现了编制农户的什伍组织。然而,在封建社会,农民对土地具有依附关系,而户籍制度则把这种依附关系固定化、稳定化,封建国家通过对户籍的管理,以其提供的人口资料,向农民收取“田赋”和“口赋”,摊派徭役,抽取士兵,维持治安,从而使农民世世代代被束缚在狭小的土地上,长时期地维持了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在政治上维持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相似文献   

20.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平阳县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温州市“三分三改”户籍制度改革先试先行地区,对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剥离各项依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利益关系,实行“一元化”管理.因此,要实行农民合法权益固化,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同城同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