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最近,中国法学会邀请专家、学者,就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同志认为: “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是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它的实质最初是阶级分权,即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2.
三权分立政治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具有普适性三权分立制包含分权与制衡两方面的内容。所谓分权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三个国家机关独立行使;至于制衡则是指这三个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三权分立制是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指导原则,它不能适用于中国。1.三权分立制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在哲学体系中属于唯心主义,在国家学说中属于超阶级的国家论。它和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国家的哲学思想体系与国家学说根本对立。三权分立的…  相似文献   

3.
回年  京跃 《瞭望》1988,(28)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军衔制。军衔是国家授予军人以区别其等级、地位、权力、责任、荣誉待遇的称号和标志。 军衔制产生于15至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等级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形  相似文献   

4.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与制衡”制推崇备至,极力主张在中国也实行这种制度,其实质是反对党的领导,改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破坏人民民主专政。他们拾起资产阶级巳讲了二百多年的分权与制衡制的理论原则,却忽视或掩盖了分权制与制衡制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真相,因而是有一定影响力和迷惑力的。为了说明人民民主专政决不能采用“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就必须对资产阶级的分权与制衡的理论和实践作一番历史的和现实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三权分立"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总统(或内阁)和法院掌握,既各自独立行使,又彼此互相制衡.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的基本内容、本质、作用和历史的局限性,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包括分权和制衡两个基本方面.从历史上讲,分权思想渊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政治学》一书中,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一般是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标榜这种形式是最能实施民主的。而在我们队伍中也有一些人,认为“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可以施行所谓“真正的民主”。本文试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结构形式,剖析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从而弄清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就是政权机关由立法机关(国会)、行政机关(政府)和司法机关(法院)组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这三个国家机关掌握。其中,立法机关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制定活动和执法的依据;行政机关可对立法机关提出法律建议,对司法机关行使司法行政管理;司法机关可以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宪法和其他国家法律的监督权。资产阶级认为,这三者之间的“制约”与“均衡”就能防止独裁专制和个人专政,保障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实现政治民主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三权分立”作为资产  相似文献   

7.
从文本的意义上说,人们对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认识仍存有一些根本性的分歧。对这些分歧进行学理的正本清源的梳理与辨析,犹为必要:(1)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真实本意是通过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使公民的政治自由免受国家权力的侵害而得到法律的庇护。权力滥用的被制止只是分权制度达致的结果,而非其诉求的意旨。(2)孟德斯鸠对人的本性和道德能力的悲观与否定,构成分权学说的理论逻辑前提。(3)分权学说是为封建贵族的利益张目,不是为新兴资产阶级呐喊,即分权的本意是等级分权。当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分权的实质就演变为国家机关内部的职能分工,文本问题就切换为应用问题。(4)分权政制其实是一种混合政体,它不是权力的绝对分立,分立中的权力其实是一种交叉混合的权力。(5)分权制度对公民自由的保护不一定要以降低行政效率为代价,它还有增强政府工作能力的“积极性”作用。(6)分权学说是否具有普适价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任何一种设计良好的政治制度,在性质上并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别。分权体制在中国确实存在一个适合与否的问题。但是,分权体制所折射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应该具有普适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极力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针对这种思潮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三权分立”既是学说,又是制度原则,其内涵就是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平行分割又互相制衡的权力构成体制。始于巴黎公社的执行机关统一于和从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新型政权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称为“议行合一”制度。要弄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劣,就不能不深入考察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人权”口号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问世的。它一方面是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对抗封建神权、君权和等级特权的战斗武器而提出的,另一方面又是以资本主义社会涎生的宣言书形式而公诸于世的。究其实质,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要求在政治上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理论的通行看法是:马克思主义不主张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政治分权,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是对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彻底否定。这种观点在社会主义各国均被奉为经典,与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仔细读一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便可发现,他们除了揭露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阶级实质之外,在其他地方还不同程度地肯定了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形式的分权制的某些优点,可以作为无产阶级统治的借鉴;由此再考察一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政治有必要采取分权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位让大家尊敬的人———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第一次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汲取了西方权力制约理论和制度中的合理内容,并结合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创造出了融贯中西的独特分权制约和权力监督理论。无疑,理论是进步的,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党制度与议会制、选举制构成了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的三大支柱。当前,持有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人鼓吹资产阶级民主,认为只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才是真正民主的政党制度,而我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党专制;他们要求在我国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  相似文献   

14.
美国以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制度丢掉了革命时期追求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宗旨,公开以排斥和防范民众的民主权利为出发点,成为对付民众权利的工具。西方的政治学家也历来不敢恭维美国的三权分立模式是资产阶级民权或民主政体的典范。孙中山筹划共和国体制的时候批判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主张以五权宪法取而代之,证明三权分立制度在中国从来就行不通。近年现实中鼓吹三权分立制度的所谓宪政思潮,意在颠覆和瓦解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其政治思想水平已经倒退到18世纪以前去了。对西方三权分立政体这一重要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实际上是检验是否划清资产阶级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界限的大是大非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认真剖析"国家资本主义论"基本观点背后的理论实质,可以发现"国家资本主义论"在理论上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混淆了两种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二是混淆了两类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混淆了两条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西方学者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论"的实质在于通过混淆概念,转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以达到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辩护的目的,进而掩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来,对“民立、自由、人权”等口号曾有过不少争论。在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的观念中,谁多讲民主、要自由、争人权,那谁就有脱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有追求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嫌疑。的确,最初提出“民主、自由、人权”口号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提出这些口号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小生产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地阻碍了新生资产阶级生气勃勃的发展要求。为了发展商品生产,资产阶级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拥住了人们的手脚;等级森严的封建世袭制度,严重损害了新生资产阶级要求平等交换商品的权益。于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民主、白由、人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以比战前更快的速度发展,也使社会生活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在生产力方面,出现了所谓“四高”:劳动者的教育程度高;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在生产关系方面,有了某些新的调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国家干预经济,工人参加管理,社会福利设施的发展。据此,西方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学者”们跟着资产阶级学者叫嚷:资本主义已经是“公有经济”、“公私溶合经济”;资本主义社会是“平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消除了。例如,赫伯特·马库塞说:  相似文献   

18.
李玮 《党政论坛》2003,(11):21-22
我国宪政体制决定了我国的立 法监督模式只能以人大立法 监督模式为主。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特征是分工不分权,即国家权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在这个前提下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显然,这既不同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不同国家机关,同时又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立”体制,也有别于既不分权,又不分工,立法、行政、司法集于一身的“议行合一”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人大的宪政地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议会。从权力状况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全权性。在一些国家,国家权…  相似文献   

19.
一、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面临的现实危险“和平演变”是西方资产阶级以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经济的诱惑为手段,在社会主义国家培植其代理人和反动派,腐蚀人们的灵魂、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推行资本主义的社会模式,以和平的方式使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战略。西方资产阶级颠覆社会主义的战略手段是随着国际阶级斗争的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世界上第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的那一天起,资产阶级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颠覆破坏和渗透活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就构成了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矛盾。从十月革命起到二次世界大战结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权力关系调整,主要体现在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上。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议会至上”的时代,政府听命于议会,议会成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得力工具;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呈现出议会地位下降,政府地位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