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的追求     
<正>摄影虽然只有短短100多年的历史,但对于美的事物与作品大家还是有共同的追求,如何确定一张照片的美与不美是有一个标准的。虽然美学没有固定的尺度,但是从古至今对美的追求还是人类所共有的,而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对美的诉求与欣赏美的途径。摄影艺术的美是摄影家在艺术实践中将现实事物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并以人们可以感受到的最佳方式展示出来,摄影家的创作实践已经熔入了摄影家的多种审美心理、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审美想  相似文献   

2.
图片征稿     
《群众》2012,(1):23
为适应本刊彩印出版需求,特向广大读者、基层宣传干部,尤其是广大摄影爱好者征求摄影图片。来稿题材广泛:城乡巨变、企业场景、百姓生活、人文民俗、风光美景等均受欢迎。要求作品遵从摄影艺术规律,画面优美,艺术语言多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每幅作品均需附加标题说明、拍摄简  相似文献   

3.
蔡荣章,长年坚持摄影艺术创作,其创作的摄影艺术作品有近120幅在国内外摄影展赛中获奖,400余幅摄影图片被全国及港澳地区各类报刊杂志刊用,1995年、1996年连续二届荣获全国摄影百佳称号;荣获1996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6)
正8月4日,台湾摄影大家阮义忠的摄影作品亮相上海琉璃博物馆。阮义忠这次上海展出的作品是其最为经典的《人与土地》系列。与历次展览不同,这次阮义忠的84幅影像作品均被配上了他自己书写的背后故事,借由影像作品的视觉冲击与文字的直观表述,观展者可以很容易地沿着情感的痕迹,走入摄影大师的影像世界。策展人张毅说,《人与土地》的展出,不只是摄影艺术的回顾,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各种观点目不暇接,但究竟什么是“美本身”,仍然未能找到确切的答案。笔者认为,如果不彻底抛弃过去那种静态的、机械的做法而另辟蹊径,固执地一味探索那作为绝对真理而一成不变的、“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的美本身,是永远不会得到结果的。在笔者另外的文章里,曾表述过这样的观点:美的本质只存在于人和外部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之中。本文旨在进一步证明:美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潜在到现实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军人也不例外,军人也向往和追求美要真正发现、鉴赏美的境界和内涵,首先我们需弄清什么是美和审美。 一、什么是“美”和“审美” 从美产生的效果来看,美,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使人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比如,美丽的山水,可以使人流连忘返;款式新颖的服装,能使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花开四季、景色绚丽多彩,是个生态岛、健康岛、富饶的宝岛,为摄影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尤其是风光摄影艺术创作的重要源头。作为海南生、海南长的摄影爱好者,二十年来走遍了海南的山山水水,深得灵感和触悟。生态风光摄影艺术实际就是摄影者对自然美和“自然的人化”的艺术追求。自然界中的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景物的自然属性所具有的特征。它直观而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如文昌的东郊椰林,椰树身姿各异,有的笔直参天,有的斜身探海,有的弯弓曲身,有的横卧沙滩,可绿树冠却总是昂头舒展向上,潇洒超然脱俗。五指山、尖峰岭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8.
被已故中国摄影泰斗、前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吴印咸先生誉为“当今世界大熊猫摄影最高水准”的摄影艺术作品《同在一个星球》(侯一民摄),3月1日被国内最具权威的北京荣宝斋以5万美金底价公开挂售。这是荣宝斋首次接纳并出售摄影作品,而且是中国摄影家的作品。消息传出,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9.
边伟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1979年开始摄影创作。迄今发表作品1200余幅,许多作品在国内外影展、影赛中入选,获奖。其中《沐浴》1984年入选全国第十三届摄影艺术展览,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上,共展出了三百六十七幅作品,其中黑白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彩色照片二百五十一幅。这些作品不仅在题材、体裁、形式、风格方面各有不同的创新,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以各种艺术手法反映了近几年中我国各个领域正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美享受美的心理需求也就变得日益迫切。与人们的生活、娱乐息息相关的彩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空前的繁荣。  曾在新闻界从事过摄影记者的郑新先生,如今是太原彩达摄影冲印设备公司的经理,他对摄影艺术的酷爱,可以说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用他的话说是:“我喜欢摄影,我将把自己毕生的心血投入到摄影事业上。”真可谓:“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彩扩店忙得满头是汗,旁边放着的他的摄影作品出神入化,显示出了深厚的功力。正缘于此,他的才华…  相似文献   

12.
这期杂志的封面和《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巡礼》一文的彩色照片都是选自这届全国影展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出自业余爱好者之手,它们以较强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我们,使我们随着摄影的镜头,移向现实生活的洪流,而且透过它们可以看到我国目前出现的一股「摄影热」。昔日只有少数人才能摆弄的属于奢侈品的照相机,如今已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照相机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素以贫困闻名的中国农村。千千万万带着浓郁的时代气息的作品的涌现,使去年的摄影界出现了百花绽开的「春  相似文献   

13.
正首届中国鄂尔多斯"大沙头"国际摄影大赛是摄影艺术对大沙头旅游风景线的真挚表达,是大沙头迷人绮丽风光、民族风情的展示平台。大赛将集结国内外的摄影家、摄影爱好者聚焦大沙头,用摄影作品诠释大沙头之境;以睿智的镜头解读"大沙头"之魂。  相似文献   

14.
汪莎 《求索》2013,(8):101-103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他对审美与艺术的剖析在西方关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审美判断和艺术中关的密切联系分析出美的本质问题。辨别判断之美与艺术之关运用审美判断进行区分并详细说明了四个切入点,因为它是分析艺术之美的基础。艺术之美的根本点是判断之美,也就是取决于审美判断并高于判断之关。它与通过审美判断而得出的判断之美都是以无功利、无概念的形式为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事物通过审美判断都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是审美过程的提炼.是以美为根本点的最终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华侨摄影学会为庆祝该学会成立10周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侨之光摄影艺术展览》。这次展出的百余幅作品是从会员送选的几百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展览还特别邀请了中国华侨摄影学会部分海外顾问、会友作品参展。《侨之光摄影艺术展览》是1996年“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系列活动之一。学会会长、中国侨联前任主席庄炎林先生在展览开幕致词时介绍学会的情况,他说,中国华侨摄影学会成立于1986年12月6日,现有会员579人。10年来,学会积极组织会员进行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先后举办了10多次综合性展览和个人影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学…  相似文献   

16.
台湾摄影家吴绍同的“鹤”摄影作品展览,去年曾在台北金品艺廊展出,今年又在北京中国摄影家协会多功能厅拉开序幕。那鹤的不同姿态、不同组合、不同的神情,加上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辰、不同的光线,勾画出一幅幅美哉此鹤的仙鹤图……这使我久久注视,浮想联翩。 鹤,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长寿、优雅、温文而高洁的象征。古代文人雅士就有养鹤、画鹤、咏鹤的爱好。而如今鹤更受到摄影家们的青睐,尤其是台湾摄影家吴绍同先生,他调动摄影艺术的一切手段,把鹤的千姿百态留驻人间。他所拍摄的鹤的专题摄影作品,似乎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华侨、华人摄影艺术展览.参展的一百七十六幅作品,是世界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上百名华侨、华人摄影家反映各自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生活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精品.其表现题材广泛、视野开阔、构思精巧、手法新颖.这作品以优美的画面构图和强烈的现代气息享誉国际影坛,有不少获得过国际摄影沙龙的颁奖.这里选刊的是这次摄影展览中的几幅作品.  相似文献   

18.
杨建峰 《福建乡土》2012,(2):66-F0004
艺术简介:杨建峰男,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08年荣获首届福建摄影最高奖——金像奖。作品《呼唤》荣获上海第九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金奖及评委推荐奖,《守滩》获第二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22)
<正>10月24日,常州·台湾"两岸情"摄影艺术交流2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之一的"台湾摄影家看常州"摄影作品展在台北市图书馆隆重举行。本次摄影展由台湾中华艺术摄影家学会、台湾摄影学会联合主办,参展作品汇集了25年来台湾摄影家历次来常创作的百余幅优秀作品。30余位台湾摄影家获颁优秀作品奖章。摄影展共吸引台湾各地观众8000余人到场参观,百余位两地摄影艺术家开展了摄影艺术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20.
《公民导刊》2006,(10):I0001-I0004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与重庆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市人大系统“重庆燃气杯”摄影比赛评选近日揭晓。全市人大系统的70余名摄影爱好者共选送500余幅(组)摄影艺术作品参赛。参赛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展现了人大系统干部职工对生活的热爱和较高的摄影水平。经市摄影家协会专家评出的35幅(组)获奖作品和65幅优秀作品在公展中,观看群众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