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期货业在我国有了迅速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期货交易在我国属于新兴的行业,历史很短,法律法规滞后,管理经验不足,出现不少问题,其中尤以期货欺诈行为突出,引发大量期货纠纷案件.本文拟对期货欺诈行为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一、期货欺诈行为的主要表现期货欺诈是指行为人在期货交易、经纪代理及相关活动中,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故意隐瞒实情或制造虚假事实,使客户产生错误认识.并实施一定行为的商业欺诈行为.我国现有关于期货交易的法规未对期货欺诈行为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明确界定,目前认识亦不尽一致,习惯上包括以下行为:  相似文献   

2.
期货欺诈行为的认定与审理韩凌一何谓期货欺诈行为?笔者认为,期货欺诈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要是期货交易所、经纪公司、经纪人)在期货交易、经纪代理及其相关活动中欺诈客户、扭曲期货市场功能,损害客户利益的商业欺诈行为。笔者从海口、深圳、广州、武汉等地法院所受...  相似文献   

3.
期货经纪公司,又称期货佣金商,指接受客户委托,用自己的名义与期货交易所为期货交易,以收取佣金为业的公司。目前全国各类期货经纪公司已达数百家,由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在实际经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其中以欺诈行为最突出。在审判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有的法院对期货经纪公司的欺诈行为与一般违约行为或侵权行为不加区别,让其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甚至将期货经纪公司欺诈行为与利用期货交易为手段进行诈骗犯罪行为相混淆,抹杀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犯罪的界限。因而,正确认定期货…  相似文献   

4.
期货欺诈行为及其认定高明生期货欺诈行为,是指期货经纪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从事期货经纪业务及其相关活动中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故意制造虚假事实或隐瞒实情,欺骗客户,使客户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从事期货交易,从而损害客户利益,扰乱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5.
1992年元月,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首开期货交易业务后,目前,全国已有期货交易所40余家,各类期货经纪公司已达400多家。随着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期货纠纷也随之产生,且呈上升趋势。从各地涉诉的期货纠纷来看,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期货交易中的欺诈行为突出,亟待政策法律加以规范和调节。本文仅就期货欺诈行为的认定与审理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6.
期货欺诈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的区别张临伟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期货交易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国家有关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加之期货交易是一种高级的市场交易方式,专业性强,操作技巧难度颇高,因而期货交易中经纪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纠纷不断...  相似文献   

7.
我国证券欺诈行为法律责任及其立法完善●华玉刚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为拥有沪深两家证交所,上千家会员,数百家上市公司,交易品种包括A股、B股、基金、权证、国债现货、国债期货、国债回购、企业债券等众多类别的新兴市场。然...  相似文献   

8.
一、在刑法中设立期货欺诈罪的必要性我国自1990年之初在郑州等地成立粮食批发市场,初步试验了期货市场的发育和建立方案后,于1992年1月13日在深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开创了我国的期货交易之先河,而同年5月28日.由物资部与上海市共同组建的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级期货市场──上海金属交易所,更加快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据统计,至1994年止.我国已有期货交易所40多家.各类期货经纪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已达400多家……其数量大大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飞速发展的期货市场在繁荣期货经济的同时,也必然鱼目…  相似文献   

9.
方正杰 《犯罪研究》2006,38(3):56-60
证券欺诈是目前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我国《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有对证券欺诈行为进行惩治的内容,但未能有效遏制证券欺诈行为,问题在于现行法律、法规只侧重于对证券欺诈行为如何追究刑事、行政责任的规定,而忽视了对民事责任的规定。本文在分析现有证券欺诈行为的内涵、特点以及法律责任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诉讼欺诈行为是行为人主动提起诉讼或干预诉讼蓄意破坏司法公正,扰乱司法秩序的行为。目前我国的刑事法学界对诉讼欺诈行为性质的认定存在较大争议。笔者认为,若要客观全面地分析诉讼欺诈行为的性质,首先要界定诉讼欺诈行为的概念。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理论界对诉讼欺诈行为概念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从诉讼欺诈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出发,对诉讼欺诈行为概念作出全新的界定和认知。  相似文献   

11.
欺诈违背了民法意思自治的精神,对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构成了威胁。我国民法应采纳学者的看法,将因受欺诈而为的意思表示规定为可撤销,这样更有利于对欺诈的规制,同时有利于尊重当事人的意思和利益选择。对于欺诈行为,如果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的责任,应该同时追究其消法上的责任。同时,因为欺诈侵害了受欺诈者的精神自由权,所以,如果欺诈具备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就可追究其侵权责任。只要条件具备,让欺诈者同时承担多种责任,有利于制裁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2.
外商出资欺诈行为的法律防治温树斌外商出资欺诈行为是指外商在注册资本出资过程中,采取欺诈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者投入的实际财产状况不符,致使我国的外商投资领域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由于注册资本是企业进行生...  相似文献   

13.
戴晓华 《经济与法》2003,(12):98-98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对方虚假的情况,欺骗对方,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合同。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构成要件:第一,欺诈一方当事人应当具有欺诈的故意。即欺诈方明知告诉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或者是对真实的情况故意进行隐瞒,并且会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的状况。第二,存在欺诈行为。所谓欺诈行为是指欺诈方将其欺诈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以是积极行为,也可以是消极行为。第三,受欺诈的一方订立合同是受欺诈的结果,也就是说,一方的欺诈行为使另一方因受欺诈而订立了合同。  相似文献   

14.
操纵期货交易价格犯罪的认定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纵期货交易价格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四种,对于私下对冲、吃点、换仓、欺诈客户行为、利用代理之机,赚取差价等违规操纵行为不能认定为本罪。操纵期货交易价格犯罪的防控对策主要为完善期货立法、建立完备的期货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对期货市场的有效监管、实现与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联通、设立专门机构打击、治理期货犯罪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期货业的发展,期货市场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应运而生,应加快期货犯罪立法。本文对美、日、英、新加坡、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期货犯罪立法进行了介绍与比较,分析了期货犯罪的构成要件。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增设以下几种期货犯罪:(1)私下对冲罪;(2)内幕交易罪;(3)误导交易罪;(4)挪用保证金罪;(5)欺诈客户罪;(6)操纵期市罪。在立法模式上,作者认为,在期货法出台前,可采取单行刑法方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惩治期货犯罪的若干规定,制定期货法时,则应采取附属刑法的方式,由期货法具体规定各种期货犯罪及其处罚;对期货犯罪的刑罚,应以财产刑为主,监禁刑为辅。  相似文献   

16.
欧阳竹筠  汪飞容 《河北法学》2005,23(10):127-131
诉讼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目前我国现行刑法对于诉讼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在司法实践中对同一行为处理结果差别悬殊。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立法上对于该行为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刑法理论上对该行为的定性问题争论颇大所致。对于诉讼欺诈行为,不宜按诈骗罪定罪处罚。对于诉讼欺诈犯罪过程中所实施的触犯现行刑法的行为,应依法定罪处罚,对于刑法没有规定的部分应按无罪处理。我国刑法应单独设立“诉讼欺诈罪”。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又开辟了一条新路.然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证券欺诈行为也有了滋生的土壤.如何惩治证券欺诈犯罪,保证证券市场的法律秩序问题,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略论证券欺诈行为的几个问题》和《关于惩治我们证券欺诈犯罪的法律思考》两文针对我国目前证券市场欺诈行为的几种类型,借鉴国外刑事立法对证券欺诈犯罪惩罚的规定,提出我国关于惩治证券欺诈犯罪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8.
如何准确认定并正确处理支票欺诈行为,是我国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结合民法通则和有关支票的规定作些探讨。一、支票欺诈行为的构成世界各国在进行支票立法时,都规定了支票欺诈行为。不过,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多对支票欺诈行为予以分别列举规定,却无一个法定概念。我国还未制定票据法,尚无支票欺诈行为的法定概念,有关支票欺诈行为的规定多散见于其他法律或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条例、规定之中,如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银行结算办法》、上海市颁发的《上海市票据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及有关支票的规定,结合世界各国支票的立法与实践,笔者认为,支票欺诈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支票行为时,采取不正当手段,欺骗他人,  相似文献   

19.
惩治证券市场上欺诈客户行为的刑法思考刘宪权时下在证券的发行和交易中,证券犯罪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尤以欺诈客户的犯罪行为较为突出。为此,在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禁止证券欺诈暂行办法》中,专门作了惩治欺诈客户行为的具体规定,本文仅就欺诈客户犯罪...  相似文献   

20.
法国《消费法典》未规定消费欺诈,而是采用了“商业欺诈行为”的概念,包括作为的商业欺诈行为与疏忽的商业欺诈行为,前者有混淆风险、欺诈陈述、不指明行为实施者三类假定,后者涉及违反实质信息提供义务.商业欺诈行为的主要处罚包括罚款、罚金与监禁,附加处罚包括公告判决、发布更正通告、停止违法行为,缔约方可主张合同无效和损害赔偿,严重情形构成诈骗罪.建议我国系统地设定消费欺诈行为规则,明确不作为构成消费欺诈的条件,强制责任主体自行公告消费欺诈行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