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争议,是指职工与所在单位的行政之间因劳动问题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职工所在单位的利益,以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一经发生,如不能妥善解决,往往引起职工的不满情绪,或与所在单位的行政争执不休,或到处走访上告,或消极怠工,有时甚至会发生罢工、破坏生产设备、伤害他人、自杀等严重事件;既影响到职工本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也影响到单位的正常生产和工作。其结果,无论谁是谁非,总  相似文献   

2.
处理劳动争议的几个法律问题江海澜一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条件劳动争议纠纷仍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益之争,属民法调整的范畴。但是,它体现着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一种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案件的特点:其一,它具有特殊的主体资格。一方主体通...  相似文献   

3.
论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外出打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劳动争议事件逐年上升,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各国为解决此类事件不断更新法律机制,然而现实中仍显不足。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呈现个体化、集体争议分散化、自发化的特点。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也存在很多问题,完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达到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纠纷案件日益增多,也日趋复杂。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起来的,在立法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体制,但现实中劳动争议案件却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劳动者的权利没有根本的保障。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同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也突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超 《江淮法治》2011,(19):53-54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广大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和权利,切实维护劳动切身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固定用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所设计的四种程序各有利弊,本文以消除各种模式的弊端为视角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8.
劳动争议的处理涉及到劳动关系的和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有必要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重构一个更加合理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用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就劳动争议的概念和内容、处理机构及其程序以及处理原则,谈谈粗浅认识。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和内容 劳动争议,是指已发生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即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因执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法规所发生的一切争议。构成劳动争议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已发生劳动关系的企业行政和职工。也就是说,争议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自1982年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发布实施以来,企业管理逐步定上了依法治厂的轨道,这对于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给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去年以来,我院巳受理5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由于这类案件属新型案件,而目前有关的法律、法规又不够完善。给审判活动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纠纷方面的法律、法规成了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就审理此类案件时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商椎。  相似文献   

11.
韩国产业关系从60年代早期实施经济发展计划以来,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调整劳动关系,维护产业和平,1963年4月韩国颁布了《劳动争议调整法》(以下简称《调整法》)。在此后,韩国还颁布了一些调整产业关系的其他劳动法律,包括《工会法》(1963年)、《工业事故赔偿保险法》(1963年)、《就业保障和促进法》(1967年)。从70年代开始,工会力量逐步扩大,会员由1963年的224000人,发展到1970年的473000人,到1979年达1088000人。70年代末,产业关系趋于紧张,劳资纠纷增多。意识到劳动问题的重要性,1981年韩国政府将已有的劳动管理局升级为劳动部,并先后颁布了几项重要劳动法律,如《劳资协商会法》(1980年)、《职业培训基本法》(1981年)、《最低工资法》(1986年)等。《调整法》系统规定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机构和程序。与一些国家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对争议行为的限制和禁止。何胃争议行为?《调整法》第3条定义为“罢工、破坏、关厂和其他劳动关系当事人意图实现其要求而采取的破坏性手段”。该法  相似文献   

12.
一、劳动争议处理中举证责任的内涵 举证责任是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劳动争议处理的脊梁。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当事人在具体的争议处理过程中,为了避免承担败诉的危险而提供证据的必要性,它又称为提供证据责任或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也可以说,是当事人向争议处理主持者提供足够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有其必然性、长期性和普遍性。劳动的过程是劳动各方的合作过程,也是劳动各方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合作与冲突相依相伴。①近年来,劳动者合法权益遭受用人单位侵害的现象屡屡发生,劳动争议总量和涉及人数持续上升。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显示,自1993年到2002年的十年间,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年增长率达36.3%,涉及人数平均年增长率达41.3%。劳动争议的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谈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姜树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制度的改革也将不断深化。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将大量产生。及时、正确、合法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  相似文献   

16.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这是与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相配套的一项重要劳动法规。它对于保护国营企业中行政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拟就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性质、正确处理劳动争议的意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规、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或纠纷。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劳动争议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灭了剥削,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政府重视民生的建设以及普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也随之攀升,在这其中确定劳动关系方面的诉求成为劳动争议案件的重要基础环节,如何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需要正确的适用法律。本文便是从劳动者劳动关系入手,分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现实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以至真正在处理确定劳动关系案件中体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的二元结构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祝君 《法学》2012,(1):94-103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下的争议处理机制的弊端集中表现为机构重叠、程式冗长、多头管、重叠审,无法达到"公正、及时"的立法目的。我国应接受国际通行的劳动争议属性的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二元结构区分理论,并以"双轨制"的复线方式为争议处理路径。对权利争议,以社会、民间机构调解或仲裁为先。调解成立的,可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调解不成立的,可提起诉讼,一审终局。仲裁"一裁终局",不搞司法续尾。对利益争议,由劳动争议三方协商机制管辖和处理,该机制应具有处理终结权。申言之,应以二元结构理论为基础,以复线处理方式为路径,重构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劳动合同法》后,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快速增加,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了更广泛的保护。然而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举证能力差的弱点也更明显的显露了出来。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01年发布过两个司法解释,明确了在几种情况下可以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但这在实践中仍显不足,本文就劳动争议诉讼的特点,对诉讼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