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整合后的文化资源,才能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课程化,使资源更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通过对农村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社区课程,使文化资源在区域内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利用价值.因此,明确农村区域文化资源整合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实际,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是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关键环节。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实践,强化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4.
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及社会秩序,将一部分重要的道德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并在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理沦思想准备,又通过将道德引入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方面,逐步构成了以伦理法为核心的道德法,形成了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知识符号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符号所代表的生动而丰富的道德意蕴。如何让受教育者走进该内涵深厚的意蕴中去,如何让受教育者获得该意蕴带来的感动,如何让受教育者在感动的同时体会到道德的力量,如何进一步由情感上的感动转化为道德上的自由感等是学界必须加以关注的现实。在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前提下,将审美教育作为探寻道德意蕴、体验生命意义、寻找生活价值、生成道德自由感的重要工具,达到善恶凭自己的心境了悟,最终实现"文化—道德的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道德实践活动作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的形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探讨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和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形成中的功能,是促进未成年人道德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百年发展靠文化。历史留给五通桥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不同时代的文明成果固化在一个个具体的文化载体上,为我们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五通桥区要秉承求索致远,崇尚自然法则,演绎文旅互动,向着"山水园林新港城、优势产业聚集地、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昂首迈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农村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等硬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而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提高较慢.该文以商河县为例,对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已给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长期以来忽视感恩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必须从感恩教育入手,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加强感恩教育要从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全日制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层次各个阶段教育入手,并要建立良好的社会感恩氛围,把个人感恩情况作为录取学生和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青年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共青团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新变化、新特点,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使道德实践活动真正具有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渗透性,必须借助道德实践,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道德实践体系来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要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道德建设 ,应把着力点放在加强人民警察的道德修养上。“立德”必先“修身” ,这是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加强人民警察道德修养 ,要求人民警察自觉履行职责 ,做到“慎独”。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修养是教师的永恒主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师德修养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使师德修养与时俱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达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这是一个亟待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当前高校的实际,客观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师德修养的价值,提出了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行政文化道德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传统行政文化的突出部分。从一定的意义上说 ,它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部分 ,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本质 ,因而为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所重视 ,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道德继承 ,对我们现代社会科学行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验教育是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应把体验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各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队员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试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前提是个体对道德教育的肯定和接受;而没有社会为个体提供履行道德行为的良好社会环境,没有社会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认同,个体的良好道德行为将难以保证,只有把“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有机地统一起来,道德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文中就高校教师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以道德为基本思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德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重要资源,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学生的道德习惯、识别道德伦理等。本文即探讨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践行理念、方式与途径,以期两者在实践中更好的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时代的精神状况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对青年的道德认知,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必须承认网络的虚拟化也引发了当代青年道德行为的异化。对此,我们要积极面对,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借助新闻媒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进行有机结合,同时还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更有效地约束青年网民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9.
亚社区是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社区现象,研究和改进亚社区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是党和政府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的有益补充。应利用亚社区的"单位制"现象中的有利因素,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亚社区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大力加强共青团在亚社区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文化背景的支持.在中华文化语境下讨论该话题,尚需坚持一种细分的观点,即中华文化统一体里所存在的丰富的地域文化对法治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区.需采取针对性的法治策略,实现与地域文化的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地推动法治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