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战略任务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基本要求是“三为民”,核心价值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实践是目标“社会和谐”、过程“战略高瞻远瞩、政策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应对机遇挑战、健全实践载体、制度改革创新”与效果“民生保障‘稳’、民生改善‘进’”的统一.这深刻揭示了发展民生,必须坚持民生本质与民生现象、民生现实与民生未来、民生主体与民生客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一直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不断为保障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幸福而奋斗。他的民生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当代中国形态,对于我们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新 《理论视野》2008,(4):38-40
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关注民生,情系百姓,着眼于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必须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娜 《学理论》2012,(17):1-2
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是不同时期国家和社会都十分重视的一种理念.它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而且影响着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任何政策措施的实施是否有效,归根结底要看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现实性解析: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不动摇;发展经济,为民生建设提供物质保证;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环保及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礼群 《学理论》2008,(5):13-18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于伟峰  李文桥 《理论探索》2011,(1):25-27,70
胡锦涛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明确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实现理论创新中国化;二是探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内在动力,关注民生、体现人文关怀;三是强调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式,做到思想阐释时代化;四是构筑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平台,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又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迫,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要,必须立足国情,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9.
莫艳云 《学理论》2010,(10):14-15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坚持以民生幸福为最高的价值诉求,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积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有效改善民生状况。  相似文献   

10.
包雷 《学理论》2008,(9):40-42
人民在国家中占什么地位,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坚持什么制度的根本标准。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共十七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专题论述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1,(5):4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下午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如何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是多维的,社会层面的幸福生活需要民生、社会事业的实践来具体诠释。通过对我国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的理论指导、动力及指向的分析,使从社会层面来构筑幸福生活有了更加充分和清晰的理路。  相似文献   

14.
蒋红群 《理论导刊》2013,(8):43-44,92
以民生为视角,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一种民生的社会主义。民生的社会主义,就是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常议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以民生为研究范式,民生的社会主义深化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民生的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再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再拓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深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社会稳定工作的统摄理念、发展规律、目标任务、价值基础以及与社会稳定紧密关联的社会结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制度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稳定观.  相似文献   

16.
赵绪生 《求知》2012,(10):4-6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前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讲话,为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和确定党的十八大主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胡锦涛同志在"7·23"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7.
杨俊一的提高政治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学习胡锦涛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要讲话的体会一文指出,胡锦涛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热情洋溢,概括性地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前瞻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方向、道路和重点布局等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权办模式,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改革开放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核心胡锦涛在继承历届领导集体人民权力观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人民权力理论形成了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其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意义深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典型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许耀桐 《党政论坛》2012,(10):7-9,1
许耀桐的胡锦涛7·23重要讲话新意释读一文指出,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为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统一全党思想,做了振奋人心的政治动员。这次讲话把我们党的一些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包括对未来的基本设想公布于世,让全党进一步积极研究、探讨这些问题,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把十八大报告写好,把各项规划制定好,更好地推进党的理论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