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从来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实行按劳分配。而市场经济又必然存在着接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必须同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用于扩大生产,增加财富;有利于促进国民自主意识的形成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收益分配,其理论依据是使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价值论和使用价值论为依据,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理论界开始了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种种问题的讨论,有种观点认为,按劳分配本来就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原来把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理论上的误区。本文对此观点持有异议,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包括按劳分配,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历史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由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决定收入分配.这两种解说,都得不到逻辑和历史实践的充分支持.本文从各种生产要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出发,依次证明,无论生产处在何种历史阶段,个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唯一的历史依据.按劳分配是指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个人拥有共同生产资料支配权的收入形式,简称个人所有制的收入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广义的包括按劳分配,当它与按劳分配并列存在时,则狭义地指个人对生产资料私有权的收入形式,简称为私人所有制的收入形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将资本的本质科学地定义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并将资本科学地区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从而深刻揭示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商品的最本质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由C+V+M三个部分组成,其中C是转移价值,自身不会增值,V+M是劳动力使用过程中抽象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马克思又将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科学地区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前者形成的新价值V,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后者形成的剩余价值,即增值价值,马克思在普遍意义上将它称为剩余价值一…  相似文献   

6.
7.
宋宪萍  张广兴 《求实》2006,2(7):47-49
分配是生产的结果,生产的性质决定分配的性质,生产关系是个历史范畴,分配关系因而也具有历史暂时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不能教条化,应依据生产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是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生产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贡献”有其基本内涵;坚持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效率优先、机会均等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9.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存在正相关,其主要表现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条件的公平性和内在要求、分配依据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存在负相关,其主要表现在: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实施对象客观条件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在收入公平分配中必须强化正相关、弱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明确了分配原则,即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关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该文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作了概述,进而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客观必要性。同时,对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家如何调控按生产要素进行分析,也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具有商品和资本二重性 ,因此按劳分配的实现在于劳动力的商品化和资本化 ,使劳动者成为“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股权所有者 ,从无产者变为有产者 ,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朱妙宽 《唯实》2003,4(3):18-23
目前流行的要素价值论、要素财富论、要素产权论、等价交换论和剥削收入论等等分配理论都不足以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非劳动生产要素提供者的收入主要是投资保值收入和投资劳务收入 ,实际上是劳动收入。劳动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真正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存在着矛盾,只有在解决二者矛盾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二者的有机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基本原则、权利、劳动收入 量、平等规则等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思路有:坚持市场化改革;完善要素市场体系;设 置特殊制度安排;统一两种平等规则;制止权力和特权对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等。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含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继明 《学习论坛》2004,20(7):17-21
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法律基础。非劳动要素参与价值决定 ,参与物质财富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 ,同样也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 ,在商品经济中 ,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就是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价值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进行分配。只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各自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相一致 ,就不存在剥削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具有四个鲜明特点:劳动计量市场化、分配主体企业化、工资形成市场化、政府对工资的调控宏观化。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首先把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使用价值抛开,使它们在质上等同,而利率机制在企业调节并实现剩余价值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需要有相应的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是坚持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怀疑和动摇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对商品范畴的外延加以扩大,对价值的源泉做出新的说明,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课题组 《探索》2006,42(3):73-78
完善收入分配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要在确立新型收入分配观的基础上,着眼于收入分配的主要方面(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多种收入形式、分配秩序、效率与公平关系等),立足现实问题,围绕理想目标,有针对性地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几经变换,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有力的贯彻。实践来源于理论的指导,分配制度的变更及其实践,折射出我国分配理论发展的轨迹,在这一轨迹中,分别以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两代领导集体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