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法的相关理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使民法的理念得到弘扬,最终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支持下,完成民法理念的终极关怀。民法理念的高度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社会之中存在着一些民法理念相缺失的现象。因此,发扬和培育民法之中人格独立、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满足法治建设之中的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2.
民法的理念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其理念可以包括:民法的精神理念、民法的形式理念、民法的全息理念、民法的适域理念、民法的权利分类理念。由此居于母体地位民法理念所决定,未来我国民法典应当确立如下六项基本原则:主体平等原则、私法自治原则、权利保护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权利滥用禁止原则,各项民法基本原则都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相互依存。民事法律规范受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并贯彻民法基本原则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李胜利 《法制与社会》2011,(29):265-265
民法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国引入的民法理念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其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弘扬民法理念和完善民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民法理念的内涵,民法理念的社会价值等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的民法建设。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达成需要一定的工具,民法便是实现它们的最佳工具之一。正基于此,本文从对民法规范的积极作用和民法内容与形式的不足方面做作出两方面的阐述,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当代民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法理念是民法的基本问题,也是民法领域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对民法理念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涉及民法理念的概念、民法理念与相关范畴的关系、在现今社会的定位以及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当代民法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内涵及法治价值目标影响着民法文化的内涵与特质。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构当代民法文化具有必然性但也存在现实障碍。要建构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法文化必须采取两项对策: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大力倡导自由主义精神,建立并完善市民社会;以民法文化的基本理念净化传统文化与道德,建构一种融传统文化与道德和民法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型民法文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而民法与和谐社会这些基本特征和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制体系的基石之一就是实施民法,崇尚民法的性质,坚持民法的基本原则,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就民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石春玲 《政法论丛》2006,1(2):44-49
和谐社会理念与民法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哲学基础分别是“天人合一”和“泛神论”,后两者所共同蕴含的主体意识和自然理性达致了前两者的现代交汇。构建和谐社会,民法在观念重塑、人格养成、文化修正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肩负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平衡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民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新的挑战,86年《民法通则》中的基本原则所呈现的历史局限性和滞后性与当今和谐社会指向的内容产生了利益格局的异化,为此,以和谐社会作为构建民法基本原则的宗旨,来重新审视和塑造我国未来民法中的基本原则,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同时,借鉴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规范和定位民法的具体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民法的基本准则始终是被民法的基本原则包含的效力所贯穿的,这种民法基本原则是具有一定的宣誓意义的。民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原则,并且占有民法基本原则的"主心骨"的地位和作用,公平的理念和公平的运作构成了公平原则的根本,保证了整个民法中处处都体现了公平的理念和运作方式。分析近些年来的民法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民法所具有的的价值方向主要是呈现出安定性和稳妥性的普遍特性,其中公平原则就是最基本的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