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求实》1982,(6)
在宪法修改草案《总纲》中不仅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制度也作了极其重要的规定。第六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它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个规定,从经济制度上划清了社会主义和历史上任何私有制社会的界限,指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经济根源,表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规定将指引我国人民沿着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前进,将对我国的四化建设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8年2月,一位经济学家提出,应当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对此,笔者曾撰文提出质疑(见《内部文稿》1998年第13期)。兹再对他又一种修改宪法意见提出质疑,即非公有制经济是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这位经济学家认为,宪法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已经  相似文献   

3.
喻权域 《党史文汇》2000,(10):44-47
去年修改的宪法强调"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照宪法治国. 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詹明  汪冰  吴卫兵 《理论导报》2008,(11):11-13
经济制度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内容之一.经济制度特别是基本经济制度既与日益发展的生产力、不断变革的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又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改革开放要求宪法就经济制度作出适当规定,事实上,经济制度也是宪法历次修改、修正中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宪法也有了重要发展,在经济制度方面也不断地发展完善,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渐进发展,其地位愈益重要。纵观宪法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二十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李成瑞 《探索》2005,9(5):142-149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捍卫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需要在五个问题上统一全国各方的思想认识,并且从立法执法、经济规划及实施、社会规划及实施、统计监督等四个方面,采取行动,以保证其实现。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进行所有制结构改革,这既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第一,党的十五大第~次明确规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并非一般的、抽象的公有制,而是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规定性的公有制。这较之宪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  相似文献   

8.
黄欣 《求是》2004,(1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是我国宪法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又一次重要的与时俱进,必将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直是我国宪法一项根本性的内容。宪法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既保持了必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谢地 《新长征》2009,(9):42-4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部分。这一基本制度已经写进宪法,是我国一项具有法律效应的正式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具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即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另一方面,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0.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实践》2002,(11):29-30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写进宪法和党章,我们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2.
在1954年9月召开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制定并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五四宪法”。这部宪法规定了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它的制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者的毛泽东在制定宪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在国际人权公约中有规定。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有历史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宪法中恢复公民的这一权利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农民而言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近一段时期以来,部分人士提出了修改宪法的问题。他们认为,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宪法中的一些规定已不再符合改革的形势,应当及时进行修改。如有的论者提出:“宪法应明确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宪法应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我国宪法应该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要素分配”及“宪法不应人为地规定各种经济成份的地位和比  相似文献   

15.
宪法和普通法律,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制定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宪法和普通法律各自的特征又决定了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这种区别使得宪法和普通法律产生了以下三种关系: (一)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在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的一些根本制度和人们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的结构形式;公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共产党党情,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思想的成熟。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确保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对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了宪法。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与社会的和谐及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是平等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它是宪法规定的基冬经济制度的一种法律体现。它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具体落实,解决了社会各阶层共注的主要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按照历史更迭顺序梳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的所有制观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其他经典著作及有关研究,笔者认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所有制的最终设想为实现个人所有制。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是《宣言》中的所有制思想"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结果,有着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对非公有制部分的合理解释有助于打破对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理论构陷,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刘山鹰 《探索》2013,(3):54-61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民主主义的国体。在经历了1975、1978年两部宪法规定国体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后,人民民主专政又出现在1982年宪法序言和宪法第一条。人民民主专政的宪法重现不是"重归新民主主义"。这是因为中国发生了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上的精神颠覆,即社会主义不再局限于单一公有制和单一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而是可以包含资本主义的局部成分,可以包含私营企业主和民营企业家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1982年宪法不是"重归新民主主义"的宪法,而是一部实现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精神颠覆的社会主义宪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