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唐罗琴棋书画看中韩文化交流田廷柱唐朝与新罗,是中韩历史上十分友好的时期。在此时期,两国间的政治交往、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本文并不打算全面地论述唐罗关系,而仅就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即两国在琴棋书画等方面的往来作一介绍,以管中窥豹,见其一斑。书...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法国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两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优秀代表。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成果丰硕、源远流长,文学作为文化园地的一朵奇葩,在这种文化交融和渗透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所述及的仅系中法文学领域交流活动的一个侧面,是对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情况的简要回顾及其历史经验的粗略总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了魏建功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旅韩游记《侨韩琐谈》中的15篇文章,并对《侨韩琐谈》的这15篇文章分“韩国文化研究上的价值”、“韩国历史研究上的价值”、“韩中关系研究上的价值”、“韩中文化交流关系上的研究价值”,以及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价值”、“中国现代思想观点上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韩国社会的认识和看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现代韩国儒学的困惑与出路──从儒学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意义谈起周月琴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建交。此后短短几年中,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在近年来兴起的儒家文化热的背景下,韩国学者怀着一种迫切的心情到中国来寻求儒家文化的根源。他们...  相似文献   

5.
一、中日哲学思想交流之历史回顾人类学家把全球文化按其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分为若干区域。中国和日本因为具有相近的文字,相似的信仰等而同属东亚文化圈。可以说,文字在中日思想交流过程中的桥梁和沟通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日本人最初使用汉字学习中国文化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成为中日思想文化交流的真正开端。在此阶段中,两国思想文化交流的内容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典籍交流是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中国与韩国①、日本之间就有大量的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儒学文化的交流更为频繁,其中,儒学书籍的流传在文化传播中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中韩儒学文化交流史上,儒学典籍的流通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了解这一交流过程不仅有助于中国儒学史和韩国儒学史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去审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长期性、连续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7.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文化联系源远流长。历史上,儒学文化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中的佛教也是相互渗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同文(汉字)的书写方式在双方的交流中起到特殊的作用。中韩文化交流史是两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与整理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前提,也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相对而言,在中国关于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刚刚起步。成果甚微,需要从头做起。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与东亚国家文化交流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文化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东亚文化发展与交流的主旋律是相互交汇和融合.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东亚地区必然出现一个文化建设崛起与文化交流发展的高潮,而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东亚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友谊日益增长的基础,和平交流与双向互动是中国与东亚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特点.当代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和机制化的新局面和新特点,其发展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相似文献   

9.
崔守军  范存祺  郑执浩 《当代亚太》2023,(1):70-99+158-159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红利日益释放,双边关系正驶入新的历史高点。在跨文化交流层面,中国—东盟关系也暴露出认知对称失调、信号解码模糊及情感话语误解等问题,亟须对中国—东盟情感话语进行深入剖析,以研判缺陷短板。不同于周边其他大国,日本—东盟的跨文化交流具有独特的实践经验与鲜明的特征表现,可作为参照国进行比较分析。文章基于跨文化交流理论,试图构建东盟对中日情感话语分析框架,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五个维度,运用GDELT数据库、赫斯特指数算法进行分析,挖掘当前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可借鉴经验,并尝试在理论层面围绕“认同协商”“面子协商”和多元外交来探讨未来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的实施机制。文章认为,应当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以经贸合作搭桥,以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背景知识”为着力点,重视国家间情感变化的影响因素,宣讲“好中国”的“活”故事,形成多元文化要素互动渗透机制,推介中国真实形象,增加国家和民族间文化认同度,切实打造中国—东盟文化共同体,以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古代教育对日本教育的思想、制度及方法给予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束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近代日本教育在中国的教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各阶段日本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韩、中、日技术分工体系化战略与韩国和中国的作用●吴勇锡一、韩、中、日三角技术体系化的必要性韩国和中国得不到多少来自日本的技术转移效果,但具有引进日本技术最多的共同点。这是因为日本是邻近韩国和中国的唯一的先进国家,具有为韩国和中国的工业化提供必要资本和...  相似文献   

12.
林硕 《法国研究》2013,(1):24-32
十八世纪,中欧文化交流迎来了新高潮,欧洲学者纷纷用自己的笔触描绘脑海里的中国文化,其中对中国极尽赞誉者,当推伏尔泰。这位启蒙翘楚以欧洲人的视角描述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然而,伏尔泰的著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误读。通过对其代表作《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以下简称《风俗论》)进行分析,可以将文化误读归纳为比附型误读、工具型误读以及缺失型误读三类。尽管三类文化误读的形成根源不尽相同,但都对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伯乐 《当代亚太》2003,(11):55-59
在影响中印关系的诸多因素中 ,文化交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和印度各自拥有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是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础 ;中印文化存在共性的同时 ,也有更多的差异 ,使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 ;文化是交流的重要桥梁 ,起到了带动作用 ;而其具有的广泛性则可以避免某些“敏感区域”,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红 《法国研究》2012,(3):38-43
众所周知,文化交流历来都是双向交流。既有东学西渐,又有西学东渐。在清末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大批留学生承载着“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求新声于异域,引入和借鉴异域文化,为西学东渐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能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之间游刃有余者则甚少,而陈季同便是这少有者之一,故有“中国东学西渐第一人”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美誉。本文将从陈季同亲历法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以及引入法国文化等方面阐述其在晚清中法文化交流中所作的特殊贡献以及其在中法交流史中的历史地位,旨在给当今日益繁荣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1978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中德关系史研究所取得的广泛成果,并指出其特点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我国中德关系史的研究有着三个明显变化:1、以往仅多注重政治与经济关系史,现在关于文化交流史的成果明显增多;2、以往多研究德国对中国的影响,现在有不少论著研究中国文化对德国的影响;3、以往某些论著的观点时有流于片面、偏激,现在则趋向于全面、公允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交流的理想类型──兼谈韩国古文人心目中的屈原形象李炳汉1、韩中文化交流的渊源1-1司马迁《史记·朝鲜列传》:“燕人卫满避秦祸东奔,在朝鲜王俭奠都建国。”金富拭《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始祖三十八年”(B.C.20)条:“中国之人苦秦乱东来者多,处...  相似文献   

17.
韩国和中国在东亚的作用李基远一韩中建交至今已走过四个岁月。在这四年中,我们的期待与希望并没有落空,因为韩、中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仅对于两国,而且对于东北亚及韩半岛的和平和安定都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两国取得了共识。政治、外交方面,中国与我们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中国和韩国分别掀起韩流和汉风热。今后韩国和中国的广播公司也应该一如既往地主动共享各种信息,并引领这种氛围”。 6月5日由韩国言论财团邀请来韩访问的中国中央电视台赵化勇台长在7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了增进韩中之间友谊和循序渐进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对韩汉语教学方法新探●金健人由于地域上的紧密邻接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历代韩国人中精通汉语者不可胜数。千百年来,汉语教学在韩国一直被视之为“国语”教学。自15世纪世宗创制真正的韩国文字后,韩民族的语言与文字才获得实在的统一。然而,韩字取代汉字占据正统地...  相似文献   

20.
韩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话著作①———李仁老的《破闲集》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价值、地位与影响,自不容低估。本文拟对《破闲集》中所受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尤其是文学(包括诗学)的影响,作一剖析,以窥中国文化与文学对韩国文化与文学影响之一斑(本文为叙述方便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