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和中,脱颖为伴随中国社会现代转化的重要意识形态。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蕴藏的理论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经济、政治的社会需要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文章基于对这一特征的理解,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以及抵御邪教等方面,阐述了新世纪文化建设的若干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和中,脱颖为伴随中国社会现代转化的重要意识形态。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蕴藏的理论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经济、政治的社会需要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文章基于对这一特征的理解,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以及抵御邪教等方面,阐述了新世纪文化建设的若干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和中,脱颖为伴随中国社会现代转化的重要意识形态.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蕴藏的理论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经济、政治的社会需要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文章基于对这一特征的理解,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以及抵御邪教等方面,阐述了新世纪文化建设的若干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爆发的非宗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提供了历史机遇.在该运动中,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主革命理论展开的对宗教问题的批判突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理论批判宗教的范畴,初步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批判中的优越性.在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传播,吸引了广大爱国知识分子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也促使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爆发的非宗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提供了历史机遇。在该运动中,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主革命理论展开的对宗教问题的批判突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理论批判宗教的范畴,初步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批判中的优越性。在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传播,吸引了广大爱国知识分子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也促使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在于两者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而且,这一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并适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需要,同时,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也与当时的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7.
诞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要想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用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要经历的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部分论述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向中国文化学习、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吸取智慧等方面,毛泽东堪称典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应该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有利于指导实践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要警惕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渗入。  相似文献   

9.
罗燕明 《唯实》2001,2(3):3-6
20世纪是中国文化迅速现代化的世纪.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实现了从传统文化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事业的理论指导问题.这种理论指导,必须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民族性、先进性、前瞻性,同时,它又不应取代文化事业本身的发展.当前,特别要根据网络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指导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异质的文明要在中国扎根,必须要与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似的世界观和认识论,这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中国社会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现实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中国的语言、气派使之形成能为中国人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批评、分解和重构,将传统文化改造成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民主的、革命的和大众的现代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职业文化,作为一种职业活动规则与意义的系统,必然不同于传统职业文化.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充分继承中国传统职业文化中的优质因素,分析中国现代职业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是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陈独秀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认为孔子之道不适应现代生活,反对将孔教立为国教;民众有信教的自由,应发扬宗教伟大而崇高的人格精神和热烈而深厚的情感;民众有不信教的自由,也有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国学快餐化”的背后彰显的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转型困境。对“国学快餐化”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挞伐,而是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对其探索、求解,才能促使我们找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化战略就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化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策略。当代中国大众化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国内发展战略和国际发展战略两大部分。国内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民族化战略、本土发展战略、品牌经营战略、化产业战略等;国际发展战略主要包括自主发展战略、走出引进战略、国家利益战略等。中国大众化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文化表明的是文化的民族性、国度性;科学的文化表明的是文化的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大众的文化表明的是文化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只能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割断和抛弃。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不应该是对立的,现代化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这就需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面向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就必须解决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先进文化必须以科学文化为基础和先导,在时代转换中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得以创新。因此,它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体现其世界性、民族性、国民性和社会功能等特质。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政治现代化必然要求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我国传统政治文化自近代以来进行的现代化转型至今尚未完成。在现时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培育公民社会、大力推进人伦文化向科学文化的转型、着力实现执政的政党文化的转型是实现传统政治文化转型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09年8月17日-8月21日,全国党校系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理论研讨会在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召开。全国党校系统近30所党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同志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在8月17日的开幕式上,中共长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党校校长杨子明同志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中国的法律 ,在形式、内容和精神上 ,与传统中国已有很大的背离 ,这应是不争的事实。① 但是如果宏观地历史性地来看 ,中国法律传统虽已中断 ,但联系是依然存在着的。我们不妨先注意一下法律与政治关系模式的内在联系 ,从中可以清晰地察见到历史的连续性。在中国文明形成的最初时期 ,法律大致是由各种原始习俗所构成 ,政治主要由宗教礼仪所体现 ,表现为“巫”。② 虽然巫也发挥法律的功能 ,但首先是政治性的 ,原始习俗与宗教或者说与巫的关系完全可以看成远古中国社会法律与政治的关系。在这对关系中 ,巫是决定性的 ,对习俗具有解释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