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运铁 《世纪行》2007,(11):21-22
楚国辉煌800年,杰出人物灿若星斗。但我们认为被世人传颂最久、至今仍然在影响着社会心理和人们精神的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相似文献   

2.
<正>近现代以来,屈原身上有两个标签,一是爱国主义志士,二是浪漫主义诗人。对于这两个标签,论者见仁见智。屈原实际的作为,有两点是清楚的。第一,他是楚国贵族和高官,人品高洁,遭谗流放,秦灭楚后忧愤自尽。第二,其作品极具楚人特色,想象瑰丽,情思飘逸,文字恣肆汪洋。屈原与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孟子和庄子比他年纪大,在世年份有重合,这三人都不曾谈及彼此,但足以引人遐思。我们或许可以说,在屈原身上,既有邹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相似文献   

3.
<正> 二千多年前,屈原满怀忧愤,投汨罗江,结束了才华横溢的一生。诗人为何投江自沉呢? 清代学者和现代大多学者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而殉国难;有人认为,屈原约于顷襄王十四年写成《哀郢》,十六、十七年间自尽,而白起于十九年开始攻楚,两年后才攻陷郢都,从时间上看,屈原不可能是为都城被攻陷而殉国难;还有人认为。屈原面对秦国的强暴,为保全楚国的独立,  相似文献   

4.
屈原生死观的美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传,公元前二七八年五月五日,满怀忧愤行吟泽畔的屈原,怀石自投汨罗以死。 人民对屈原之死是无限同情与崇敬的。千百年来,民间以传统的纪念形式,寄托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哀思。历代文人学士,也对屈原之死作出了各种评价。诗人闻一多认为,《离骚》唤醒了楚国人民的反抗情绪。而“屈原的死,更把那反抗的情绪提高到爆炸的边沿”。这样的评价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周广玲 《世纪行》2014,(5):48-48
<正>五月五,是端午,粽叶的清香和着袅袅的艾香时,我便会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一些贵族阶级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流放时,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每至端午,家家挂艾叶,吃粽子,观看龙舟竞渡,这些都是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的。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  相似文献   

6.
“九月里,九月九,爬山登高饮菊酒,戴上茱萸避邪恶,吃了花糕多长寿。”农历九月九称“重阳节”、“重九节”、“茱萸节”,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节日。重阳节起源于何时?有的说是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流放汉北、他的学生宋玉为他送别的日子;到西汉时重阳节已成固定节日,魏...  相似文献   

7.
屈原名平,今湖北林归人。据近代学者专稽,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享年62岁。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一生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渔父》等诗篇,饱含激情,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完美,达到了很高的文学造诣;同时,它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的矛盾和斗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因而又具有史诗一般的特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1953年,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这是中国人,更是我们宜昌人的骄傲。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而且也是一位…  相似文献   

8.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于1963年10月,谒昭君墓的咏昭君诗。这首诗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王昭君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是对昭君文化丰富内涵的阐释。昭君其人王昭君名嫱,字昭君,生于西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南郡姊归县人,今湖北省兴山县城关宝坪村。姊归县出了两位流芳千古的历史名人,一位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位是民族团结的友好使者王昭君。如今在湖北兴山县并排立有两通石碑,一通镌刻“楚大夫屈原故里”,一通镌刻“汉昭君…  相似文献   

9.
李霁 《前沿》2009,(7):185-187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他创作出了楚辞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杜甫是唐诗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继承了《诗经》的风格,把实现主义诗风发挥到了极致,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者,但是他的精神与思想却秉承了屈原,吸取了楚辞的精华,成为唐诗中继承屈原的典范。本文就其爱国精神、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杜甫对屈原精神及楚辞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剑侯 《今日浙江》2010,(24):54-54
刚过端午,案头看到厚厚一叠书稿,我一看书名,是《大爱若师》。什么是大爱?两千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在端午那天投泪罗江而死,这是大爱么?屈原投江时身上的爱国情怀,当然是大爱。  相似文献   

11.
试论荆州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州人杰地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域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元末起义首领陈友谅、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著名文学家"三袁"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的名人。荆州的时尚风俗、风土人情、祭祀崇信、人生礼仪等各个领域,历经沧桑岁月已形成了一整套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民俗文化。做好这些特色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对于弘扬荆州文化、宣传荆州形象、打造荆州品牌、促进荆州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敢言振发天下聋──柳亚子诗作轶事黄子云柳亚子是近现代中国一位名闻四海的杰出诗人。茅盾称他为“南社巨子”,“当代大诗人”。郭沫若不仅称他为“今屈原”,而且还在一首诗中这样赞颂他:亚子先生今不朽,诗文湖海同长久。敢言振发天下聋,刀锯斧线复何有2柳亚子的一...  相似文献   

13.
“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的屈原诗作,充溢着前所未有的强烈爱国精神。因此,人们称屈原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之所以异乎寻常的强烈,乃是历史、社会以及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交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则是他那超乎常人而达到时代高度的哲学认识。屈原的爱国精神,正是以先进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欲要充分阐发和大力弘扬屈原的爱国精神,就必须认真探讨和深人理解屈原的哲学思想。屈原的哲学思想,最为集中地表达在被誉为“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的长篇诗作《天问》中。在此诗的开篇,屈原就提…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九」是个神圣的数字。「九歌」是一种由多数自成段落的乐舞组成的文艺形式。「九歌」的历史已经相当古老了。传说它是远古时代启帝从天上偷到人间来的一种美妙的歌舞,或者是舜帝时即存在的一种歌舞。生活在约公元前三四○年到约公元前二七八年的楚国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诗人。他创作的《九歌》,并不是九首歌,而是由《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  相似文献   

15.
旧时的文人们,失意时便找到两个精神偶像,一是屈原,二是贾谊。屈原是楚国的大夫,贾谊为长沙王太傅,很受汉文帝器重。这二位都怀才不遇。文人们遇到不得志的时候,就要对他们“凭吊”一番,好像小孩子受到了委屈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地方,把委屈吐出之后,还要该做啥做啥。民间有一个俗话叫“算盘打了一整宿,天明还要卖豆腐”,本是做不了大事的人,空有一肚子计策,梦是好梦,但一觉醒来还要做自己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质朴、自然、清新而富有意境。他的出现给中国古代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令人赏心悦目。虽然陶渊明生前政治上备受压抑,生活上饱经磨难,死后一、二百年诗作遭到冷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诗作越来越受到历代诗人学者的推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推崇和重视源于他始终是一位超然于功名利禄之外的诗人,源于他高尚的人格。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的诗作,从题材、内容来说,可以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大类。他的人生经历给他…  相似文献   

17.
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伟大诗篇《离骚》,给人们留下多少对楚文化的遐想,但那只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如果今天有幸去一趟新建于湖北省(古代楚国辖地)省会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内的“楚城”,则可实地领略到昔日浓浓的带有某种浪漫色彩的楚文化气息。楚国从商代(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建都,直到公元前223年被秦国灭亡为止,前后绵延了近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楚国  相似文献   

18.
丁进 《人事管理》2000,(12):42-42
有人会说,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的成功是因为他的贵族背景。丘吉尔是显赫的马尔巴罗家族后裔,英国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族不超过20个,其中马尔巴罗家族按封爵次序列为第10位?他的父亲伦道夫&#183;丘吉尔勋爵曾经是下院领袖以及财政大臣。但是,当考察丘吉尔丰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的成长经历时,我发现丘吉尔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9.
管仲重金求鹿 有“春秋第一相”之称的管仲,是一位打经济战的高手。《管子·轻重篇》收录了管仲靠“重金求鹿”而使楚国大败的趣闻。 齐桓公把南方的楚国看成王霸事业上的“假想敌”,整日里都在琢磨如何削弱楚国。但楚国的军事战斗力很强,这让齐桓公很头疼。  相似文献   

20.
韩红宇 《求索》2012,(3):237-239,236
《楚辞》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中反复强调"民"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举贤授能,认识民众的积极作用;二是要求施行德政,重视民众的地位;三是关注民生疾苦,同情底层百姓,欲致民于康乐之境。《楚辞》民本思想不仅昭示着战国后期楚国政权即时的社会价值观,并且彰显着屈原等士大夫融通民本主义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