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学辉 《法学杂志》2017,(12):126-132
民间借贷利率普遍过高,应为不争之事实.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利率划定了“两线三区”,明确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无效.然而,如何处理无效部分利息,司法实践中处理不一,引起了法律适用的混乱.超出法律规定的利率上限部分的利息应为不当得利,民间借贷利率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不应从本金中折抵.  相似文献   

2.
司法信箱     
该借贷中的利息是否复利?编辑同志:  我院审理的一起借贷案件中,被告某村办集体企业于1994年4月26日向原告村民张某借款。被告给原告出具的借据中载明:被告向原告借款76万元,月息25%,借期1年。借款到期,被告未偿还本息,一直拖至1996年10月26日,被告又给原告出据第二份借据,将所欠原告本金76万元、利息57万元及罚息2000元,共计135万元作为借款本金。第二份借据载明:被告向原告借135万元,月息25%,借期6个月。后截止到1998年7月,被告分次付给原告利息312万元,借款本金及剩余利息未付。原告于1999年6月向法…  相似文献   

3.
<正>案情回放:借贷又担保朋友生纠纷原告黄龙飞与三被告吕良、李靖生、黄马生系朋友关系。2009年10月14日,被告吕良因生意周转需要,向原告借款20万元,不计利息,约定借期为20个月,每月归还1万元。被告李靖生在被告吕良向原告出具的借条上以担保人的身份签名担保,被告黄马生在该借条上签署"本人  相似文献   

4.
雷京卫 《法制与社会》2013,(12):235-236
民间借贷是一种发生在非金融组织的当事人之间的借贷合同行为,这种行为古来有之,更是生活中银行借贷之外的补充形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民间借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从法律层面上探讨了民间借贷中关于利息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简要的完善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曹冬媛 《河北法学》2012,(12):132-135
借贷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谓民间借贷是从近代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极大发展以来所做的区分,从其本身意义来讲就具有强烈的意思自治性和非固定性的特点。但即便是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越发繁荣的今天,民间借贷也不曾偃旗息鼓,因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相关法律和社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通过要素分析和具体问题相结合的方式,以有限的篇幅初步勾勒出一个民间借贷利息的法律轮廓,抛砖引玉,以求更好地促进针对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现状和资本市场发展方向的利息相关法律之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民间借贷中,人们对利息的认识也与过去不同了。既然借出去的钱,可以用来生产经营,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借款就应该像银行贷款一样取得一定的利息,对于出借人来说,这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了。如果说,过去欠的是人情帐的话,那么现在无论是出借人还是借款人更多地考虑的是各自的经济利益。因此,民间借款中的利息,就为人们所关注,可以说,利息问题是民间借贷的关键。利息,是由本金派生出来的价值。利息的多少是由利率决定的、利率(利息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我国法律目前尚未对公民之间的借贷利…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间借贷利息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不完善,也不具有可操作性,由此导致的民间借款利息纠纷频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护。为此,本文笔者将对我国民间借款利息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和思考,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王莉 《人民司法》2021,(2):75-78
破产债权停止计息的规则是停止给付债权利息,并非否定债权利息的存在。担保人自始至终应当根据担保合同确定的担保范围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案情】原告: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湘潭分行(以下简称招行湘潭分行)。被告:唐定龙、马嫦娥、唐云华、张爱民。招行湘潭分行诉称,2014年3月,原告与湖南龙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畅公司)签订授信协议和银行承兑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9.
王建平 《人民司法》2012,(3):103-107
当前,在合同有明确利息约定等金钱给付类纠纷案件中,利息支付有合同期内利息、逾期利息(或罚息)和复利三种。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在查明事实后,根据合同约定对利息作相应处理。但是,在合同中对利息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者按利息标准赔偿经济损失等金钱给付类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主张利息或者按利息标准赔偿损失,法院在查明事实后认为应当支持并作相应处理,其判决书主文往往作如下表述:"被告×××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日内给付(偿付或者归还)原告×××人民币××元,自×年×月×日起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至给付之日止、至付清之日止或执行完毕止)×日内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同期)贷款利率支付相应利息。"这个沿袭多年的利息判决主文,因当事人对上海长宁区法院执行案件中的利息计算提出  相似文献   

10.
1案例 1.1 简要案情 乔某,女,77岁.某法院审理原告林某某诉被告乔某和其儿子祝某晖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因被鉴定人患有抑郁症,特委托对乔某进行精神状态鉴定及2010年1月18日在借条上签字时的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1.2 送检材料 据2019年10月15日法庭审理笔录:原告林某诉称"被告乔某是原告的中学老师,两人熟识.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仇某与李某因借款纠纷诉至我院,一审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原告本金及利息,判决利息结算到1996年6月21日,以后的利息尚未结算,判决中也没写明。当事人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执行中关于利息问题发生争执,第一种  相似文献   

12.
民间借贷,指的是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借款关系。其中出借方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借款人的主体可为自然人,也可为法人与其他组织。随着民间借贷的活跃大量涌现,附之而来的纠纷也日见增多。因此,研究处理这类纠纷,已成为我们的审判工作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民间借贷案件中各种争议颇多,本文就其利息纠纷浅谈以下见解。  相似文献   

13.
陈海燕 《特区法坛》2004,(5):30-30,33
在审判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法院在审理借贷纠纷案件尤其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在判决给付利息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些判决主文上文字表达不规范,有些甚至明显与法律规定相悖。由于很多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标的较小,利息数额较小,当事人对利息部分虽有意见,但考虑到诉讼成本问题,—般不再提起上诉或者提起申诉,一些二审案件当事人只是在答辩状中陈述自己对利启判决部分的意见。根据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规定,二审法院只对上诉部分进行审查,故二审判决虽然维持了原判,但并非对利息部分的判决就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司法业务文选》2012,(4):51+49
为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向各级人民法院发出《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对案件受理、借贷利息、司法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问:郭某的邻居打算到郊区办个小铁厂.急需一笔钱,即向郭家借款,说利息高于银行利息的几倍都可以。请问:法律政策对私人之间借贷的利息有无规定?何种程度的利率才受国家保护?答:我国法律是保护民间合法的借贷关系的。但是同时也禁止利用借贷从中牟取暴利。1991年8月31D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利率的《倍(包括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保护。”’这就是…  相似文献   

16.
王亮 《特区法坛》2007,(4):53-53
定安县人民法院居丁法庭认真落实院党组做出的“送法下乡”的工作部署,近日审理一宗债务纠纷案件,把该案安排到被告所在的雷鸣镇三香村公开宣判,对被告的赖账情绪触及极大,宣判后的第三日,被告便主动找上门,与原告自行和解执行事宜,原告放弃欠款利息权利后,被告付清债务款人民币2300元给原告,终结了双方的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7.
案情被告钱某某任村支部书记期间,于1995年8月10日向原告魏某某借款1万元。1996年3月10日,经原、被告结算,被告应欠原告本息13500元,当时被告仅付给1000元,余下的12500元由被告立借条一张给原告,借条上规定月利息为5%。1997年4月原告起诉被告还款。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同意于2000年7月5日前还清欠原告款共计22500元,并承担诉讼费1580元,原告放弃利息的要求。执行调解书生效后,被告未按时履行调解书所确定的义务,原告魏某某于2000年7月10…  相似文献   

18.
一、自认性质界说 一般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已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从广义上来说,它还包括被告对原告所提诉讼请求的承认,但一般均指对事实的承认。自认一般分为诉讼上的自认与诉讼外的自认,本文限于篇幅,主要讨论诉讼上的自认。关于诉讼上的自认(包括明示的自认和默  相似文献   

19.
民间借贷逾期利息的计算宋纯新1987年2月8日,刘某在付某家中借贷人民币6000元整,约定月利率二分,借期一年,双方立有书面借据。届时,刘某没有按期还本付息。后分别于1988年6月2日偿还3000元,1989年1月1日偿还4000元,1990年5月1...  相似文献   

20.
3月21日,湖南省桃源县人民法院一审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判决被告肖某10日内偿还原告江某借款本金10万元,被告罗某承担9万元的连带清偿责任。被告肖某—直迷恋福利彩票,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大富翁。2005年8月,肖某料定会中大奖,决定大量购买彩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