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高仿指纹涌现,给指纹鉴定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案件中高仿指纹的鉴定需求,作者利用真实指纹和文件上的指印,以硅胶和感光树脂板为原材料制作高仿指模,通过其制作原理、形成的机制、变化因素、规律及表现形式,总结和分析高仿指模与真实指纹的特征差异,为高仿指纹鉴定和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制作硅胶指纹膜以及电容黑胶指纹膜样本,破解5款不同型号手机的指纹锁,多次实验结果为:硅胶指纹膜无法破解手机指纹锁;而完整、残缺以及带有伤疤的电容黑胶指纹膜均可破解手机指纹锁,且成功率较高。带有手机指纹锁的手机安全性存疑,呼吁手机厂商和用户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1995年3月,山东邹城市法院受理孙某与山东单县苏某的经济纠纷案。苏称壹万肆仟元借条上“万肆”两字上的手印系孙捺印,孙某否认借条是他所写,称手印不是他捺印的。此案后转送到济宁市公安局,要求检验借条的真伪。 接案后,笔者将手印置于显微镜下、投影仪上及红外、紫外、强光下观察,发现“万肆”两字上的手印为颜色较淡的红色印泥痕,只能看到淡红色的模糊轮廓。将其置于C86310CS便携式激光检查仪下,该手印的纹型、纹线特征及捺印轮廓边缘线均清晰地反映出来,经拍照,得到一枚反映出多处特征的指纹照片。将该指纹边缘轮廓与另一“支款条”上孙某名字上的红色印泥手印边缘轮廓特征及纹线特征进行比对检验,认定该指印是孙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刑事侦查需求和应用实践的角度 ,来探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主要评价标准 ,以达到减少和防止在建设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过程中失误的目的。1 提取现场指纹不可控制性1 1 现场指纹成因的不可控制性现场指纹是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 ,触摸现场相关物体而留下的接触性痕迹。犯罪过程的客观记录 ,不可能要求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留下的指纹清晰、完整 ,更不可能人为地把现场指纹“变”得符合检验要求。1 2 现场指纹质量的不可控制性现场指纹是行进型物证、动态型痕迹、瞬态型“照片”。接触的客体不同形貌、不同表质、不同环境气候条件、不…  相似文献   

5.
指纹擦划痕迹检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指纹的检验应用仅仅涉及到具有一定数量的纹线和特征的指纹.而在现场勘查过程中,经常会提取到一些纹线稀少,特征不明显,按常规方法无法检验鉴定的指纹擦划痕迹.这类指纹擦划痕迹是否完全没有利用价值呢?下面对指纹擦划痕迹检验略作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犯罪现场勘查中显现潜指纹,最终需要用专业的照相器材和专门的照相方法将显现的潜指纹痕迹真实客观地固定提取下来,即利用刑事照相技术获得现场犯罪潜指纹证据,以揭露、证实犯罪行为。刑事照相有多种技术手段,但目的只有一个——增强灰度反差提取。现场情况的复杂性,使大多数现场潜指纹痕迹是模糊的,显现提取具有一定难度,常会遇到激发显现出来的指纹痕迹灰度对比达不到鉴定要求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介质色浅、指纹陈1日、承受客体表面粗糙等显现微弱的纹线痕迹,必须运用图像增强等新的科技手段和方法,使被拍物体影像和痕迹影像之间的明暗差别进一步增强,才能提取到灰度反差合格的潜指纹图像,否则会失去物证检验的实际价值,造成无法弥朴的后果。图像灰度反差是一个变量,与光照条件、激发光波长、承受客体及痕迹物质属性等因素皆有关系,提高图像灰度反差的显现效果可以有多种方法。那么,在案发现场进行微弱潜指纹提取究竟应使用哪种图像增强技术更为合适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高仿真制模伪造指印的识别方法.方法 选取多个印泥指印作为母版,分别采用曝光法制作指模,将母版指印与对应的伪造指印进行整体比较及显微比较.结果 伪造指印较母版指印尺寸存在差异、纹线略变粗、纹线间隔略变小、细节特征易黏连、细小痕迹及细微特征不反映或反映不全、单根纹线的墨迹分布平实且缺少细微漏白等.结论 识别伪造指...  相似文献   

8.
马竞 《刑事技术》2012,(1):31-34
目的建立有效的显现纸张上浓重的印泥手印方法。方法对普通材料纸和打印纸上的浓重红色印泥手印,通过指纹胶带提取转印、氧化漂白减薄、有机溶剂溶解减薄3种技术方法的减薄效果以及它们在减薄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得出适合于各种减薄技术的最佳试剂。结果本研究发现3种方法均可以有效地使浓重红色印泥手印清晰化,进而达到有效显现纸张上浓重的印泥手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侦查凶杀案件中,尸源的确认往往是关键的一步,有时确认了尸源就确定了侦查方向,缩小了侦查范围,对破案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工作中也会遇到:在根本没有查清尸源的前提下,却宣告破案,并因“杀妻”关押11年,而妻子却平安归来的冤案。而尸源的确定,就目前来说,最直接而又经济的莫非指纹的同一认定,然而又常常苦于指纹库数量的缺少,没有比对的样本,使身份难以确认。其实在公安机关的工作中,已经大量地收集了含有指纹的载体,只是常常被忽视罢了。接受群众的报案笔录,依法传唤来的当事人的笔录等,这些笔录纸常常因笔录制作时的页号处、涂改处、当事人签名处等,捺印着当事人的印泥指纹。如果公安机关能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加以运用,那么这些笔录纸上的印泥指纹就可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重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在现场勘查中,常常会遇到遗留在疑难角度客体上的痕迹物证。如:罪犯跨越阳台时,在阳台间隔墙外竖直面上遗留的加减层指纹;罪犯揭瓦入室作案,在房屋梁檀上遗留下的加减层指纹等。对这类客体上的痕迹需要在现场进行拍照提取。而现有的摄影器材,无法将痕迹拍摄下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研制出一套拍摄此类痕迹物证的简易器材:即“U”字型二次反射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使用写字机器人伪造的签名字迹特征,减小文件检验鉴定中的错判风险。方法以真实书写字迹为模板、使用市面上主流款式的写字机器人执不同种类书写笔进行书写,通过直接观察、显微观察、反射变换成像(RTI)方法观察等方式比对手写字迹和机器人书写字迹的差异,归纳写字机器人伪造字迹的主要特征,总结出有效的检验鉴别方法。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写字机器人伪造签名笔迹的特点主要有起收笔为顿压笔,笔画出现细微的抖动歪曲现象,整体笔画笔压均匀,运笔生硬无笔势等。结论目前写字机器人伪造签名字迹与真实手写字迹还有一定差异,使用反射变换成像(RTI)方法观察能达到较好的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法庭科学发展迅猛,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推动,标准化正逐步深入到法庭科学的日常实践中,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规范,确保法庭科学结果质量,更好发挥科学技术在执法司法中的重要作用。标准化研究是法庭科学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法庭科学标准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国内外法庭科学研究者都高度重视法庭科学标准化研究,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本文从标准定位、标准化对象、标准颗粒度、标准体系、质量控制、国际标准化六个方面对当前中外法庭科学标准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归纳和比较,指出了国内外在法庭科学标准化研究方面的相似和差异,并对法庭科学标准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求为推动我国法庭科学领域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指印检验新方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0多年来指印鉴定一直是犯罪侦查最有效的个体识别手段,在物证鉴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上世纪80~90年代指印检验技术研究的重要进步更是使指印物证技术应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近几年指印技术研究又取得许多新进展和突破,特别是在指印显现技术和指印纹线物质成分分析方面开创了新方法和新方向,形成指印物证应用新体系,但同时在指印鉴定结论可靠性方面也出现新争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通过人像检验认定是否为同一人的应用需求日趋增加,但由于人像检验较为复杂、主观性较强、缺少普遍接受的方法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像检验鉴定的开展。为进一步明晰人像检验鉴定相关问题,本文就人像检验鉴定关键问题进行梳理讨论,重点对国内外人像检验标准、人像特征、检验步骤和方法、检验结论等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甜利  张涛  白雪  李明  金川  陈力 《刑事技术》2021,(5):449-456
目的DNA基因分型软件是DNA检测技术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拓展GA118系列遗传分析仪器的应用,须研制一套DNA基因分型专家系统,以满足法庭科学DNA检验鉴定工作的需要。方法基于已掌握的DNA片段定长和基因分型数据处理解决方法及相关核心算法,使用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利用Maven进行项目管理,经对GA118系列、ABI系列数据文件解析和数据分析,研发了专家系统GAMarker。结果该系统实现了样本和数据呈现、样本分析要素质量评估、分析方法管理、分型结果展示和人工核查、电泳数据审查、生成分析报告、系统安全等功能,并可分析8色荧光数据。结论GAMarker可进行软件设定、数据分析与比对、图谱查看与编辑,是一套完整的DNA片段分析流程和直观的数据审核工具,可代替国外产品、有效支撑国产遗传分析仪相关系列型号的数据分析,能满足侦破案件、DNA数据库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深度伪造(Deepfake)是一种将图像篡改与AI相结合的面部替换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Deepfake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状况,介绍了相应检测技术的研究状况,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然后探究了Deepfake运行的基本构架和核心部件,给出了视频面部替换的基本流程和步骤,并阐释了利用自编码网络进行脸部图像训练和转换的原理;最后,从视频的基本信息、编辑痕迹、违背摄影规律、视频整体和案情五个方面与原始视频作对比,分析这类伪造视频存在的问题。深度伪造技术在推动娱乐和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恶意的换脸视频,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造成潜在的威胁,本文通过对Deepfake实现原理的研究和伪造视频特征的分析,希望能够为该类视频的真伪检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对司法鉴定领域开展科学、有效的分类,进行统一规范的能力范围表述,有助于建立完整的司法鉴定标准化体系,能为司法鉴定机构合理规划组织结构、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提供指引,也能为司法鉴定行业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帮助。对该领域分类和能力表述开展国内外比较分析,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性研究。目前我国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分类方法尚未统一,与国外法庭科学认可分类方法相比,尚有部分项目未纳入分类范围之内;国内能力范围表述在目的、方式、详细程度上与国外相比亦有不同。本文对国内外行业管理组织和国际权威认可机构司法鉴定领域分类及能力范围表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解析其内容及差异,并提出了制定司法鉴定领域分类国家标准、扩展司法鉴定领域分类内容、适时调整司法鉴定能力范围表述内容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毒物分析主要研究涉及法律问题的生物检材或其他检材中毒物的分离与鉴定,能查明中毒原因,澄清案件性质,在死因鉴定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毒物检验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毒物分析技术手段已在侦查破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报道了两起中毒死亡的案例,通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关键检材中分别检出特丁硫磷和一氧化碳目标物质,后结合现场勘查等材料成功侦破,还原了案件真实面目,突显了毒物分析技术在服务和支撑实战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图像降噪和图像增强方法对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人脸识别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图像处理方法选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方案。方法收集33起人像鉴定领域实际案例中的人脸图像素材,研究以高斯滤波和小波变换为代表的图像降噪技术以及具有边缘保持和小波变换特性的单帧图像超分辨率增强技术对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图像处理方法对人脸识别性能的影响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本文研究的图像降噪技术均显著提高了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准确性,而图像增强技术虽然提高了人脸图像显示效果,但对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无正向促进作用。此外,高斯模糊图像处理的图像降噪方法虽然简单,但与本文研究的其他方法比较,其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改善方面效果最显著。结论人脸图像质量对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改善人脸图像质量进而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准确性。其中,图像降噪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且比图像增强技术更适合于实际人像鉴定应用中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