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生活(青海)》2012,(11):I0008-I0008
责德旅游资源富集,资源囊赋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2010年4月,省委、省政府把该县确定为全省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贵德旅游景睡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获得了“2011年度县域旅游之星”、“2011首届视界大赏年新锐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县”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殊荣。  相似文献   

2.
宁士敏 《奋斗》2005,(2):13-14
2004年是我省旅游全行业在受“非典”严重影响陷入低谷之后,实现全面恢复和迅速振兴的一年。全省旅游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牵动战略,尽快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要求,积极开展“中国百姓生活游”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为解决全省城乡存在的“脏”、“乱”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站在战略的高度,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通过整治城镇乡村、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等的脏乱状况,使全省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改善,为构建和谐贵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旅游大省,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的文明素质,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大峨眉国际旅游区,国家发改委也把大峨眉国际旅游区纳入了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乐山市委、市政府倡议共同组建“大峨眉文化旅游联盟”,是充分顺应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将真正把大峨眉国际旅游区构建成为成渝经济区的旅游重要支撑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受重视旅游业发展.全面推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加快“大美青海”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肖燕梅 《学习月刊》2010,(18):99-100
近年来.罗田县围绕建设中部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大气魄谋划,大手笔建设,硬措施保障,强力推进旅游开发,取得了明显实效。2009年,全县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旅游税收、当地居民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35%、46%、52%和63%,成为“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  相似文献   

7.
2013年,贵州全省旅游行业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旅游业呈现出结构优化、业态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良好局面。近日,由当代贵州杂志社联合中国旅游报社、新华社贵州分社、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广播电视台共5家新闻媒体评选的“2013年贵州旅游十大亮点”揭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省旅游行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把加强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为促进全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把旅游重点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2012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580万人次,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123亿元,增长33%,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9.
杭州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旅游资源整合是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杭州旅游资源整合应紧紧围绕“构筑大都市 ,建设新天堂”的中心工作 ,进一步贯彻“大杭州 ,大旅游 ,大发展”的工作方针和“旅游西进”的战略步骤 ,充分发挥杭州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杭州建设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0.
敦煌市于2013年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被列为全省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试点.两项试点切合省委、省政府在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上确定的“有限容量、内容为王”原则,引领敦煌开辟“有限城市、无限空间,有限资源、无限产业,有限产品、无限市场”的转型升级发展新境界.敦煌智慧旅游工作,可形象地比作通过“三步走”,为一个能够走出去、可亲近的敦煌“画像”.  相似文献   

11.
李五一 《学习导报》2010,(23):36-36
汝城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县城有上千年历史,是全省7座省级历史名城之一。基于独特的区位和资源禀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汝城建设成为湘粤赣三省边际中心县城,着力打造开放汝城、生态汝城、活力汝城、文明汝城、和谐汝城”的发展定位,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确立“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倾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90万人次,同比增长95%,实现旅游总收入近5亿元,同比增长105%。  相似文献   

12.
地震之后的这一年,从省政府主导出台《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两项政策”,帮助旅游企业排忧解难,到省旅游局大力实施“招大引强、线路统筹、游客信心提振、乡村旅游提升和质量强旅”五大行动,协调各方联动实施旅游重振工程,四川旅游业可谓走过了一条艰辛的道路。盘点四川旅游,令人欣喜的是,2009年1—10月,全省已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2501亿元,同比增长43.4%,提前两个月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3.
湘西州将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提质,努力把凤凰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湘西州建成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依托青海的自然之美、富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强力推进“大美青海”品牌建设,“大美青海”已成为国内外认识青海、了解青海、投资青海的“金名片”。成功的实践探索 党政齐抓共管精心培育“大美青海”品牌。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省委省政府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整合全省文化、旅游、媒体等资源,全省一盘棋,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推动品牌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5.
贵德在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布蜀中处于重要节点.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也是海南州旅游发展的重点和开放开发的前沿。  相似文献   

16.
刘云成 《当代贵州》2013,(35):44-45
近年来,地处乌江中下游核心区、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称的思南县紧紧围绕“历史文化、乌江、石林、温泉”四张名片,在铜仁市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中先行先试,以“改善基础、特色为根、文化铸魂”强力推进“旅游活县”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主动融入文化旅游创新区及全省旅游发展“大公园”。  相似文献   

17.
文叶飞  罗翔  蒲智 《当代贵州》2010,(18):I0006-I0006
加快把贵州建设成为旅游大省9月15日上午,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被誉为“武陵正源、名山之宗”的铜仁地区江口县梵净山麓隆重召开。会议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主题,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省委、省政府日前召开的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产业的地位和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产业将进一步快速发展,预计到2010年,全省接待游客数量将由现在的500万人次跃升至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人民币,年增速保持在17%左右,旅游产业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快速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黔南州围绕“整体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展现特包”和“形成线路、推出精品、融进贵州、融进西南”的发展思路,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州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来抓。自2000年来,全州累计投入旅游建设经费4485万元,加快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步伐。2003年,黔南荔波综合旅游区作为贵州南部综合旅游区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重点发展的三个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是世界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几年来,国内外旅游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竞争也日趋激烈。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中,我省旅游资源无论是丰度还是品位,都排在前10位,在国内外市场上我省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旅游经济的发展,2000年,召开“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调研会,提出“抓‘两山一湖’,促安徽旅游,带全省经济”的发展思路;2003年,在“861”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07年全省旅游经济收入达到400亿元。但是,目前我省旅游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还比较靠后,软硬件设施水平还不够完善,距离“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要加快旅游经济发展,需要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正确地处理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关系,积极地借鉴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经验,廓清思路,盘活资源。为此,本刊组织一组文章,以期对推动旅游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