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梦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精神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正能量,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空间.确立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理论。  相似文献   

2.
杜万华 《中国妇运》2012,(Z1):32-34
伴随着中国革命,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国妇女自身的解放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中国妇女取得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权利,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运用这些权利服务社会、建设国家,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婚姻法的发布,彻底砸碎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婚姻制度,中国妇女真正获得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权利,一夫一妻制在中国真正得以实现。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  相似文献   

3.
李达的《中国产业革命概观》阐明了产业革命的意义,比较了中国产业革命和与欧洲产业革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考察了中国近代经济演变的三个过程,即帝国主义的入侵过程、封建主义的瓦解和挣扎过程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形成和萎缩过程,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怎样发展中国产业的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与中国产业革命的关系,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前途,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问题,由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统一论坛》2006,(3):22-22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王冀军、海外部部长姜南扬、干部张学成一行3人于5月7-21日访问了美国和智利,应邀出席了芝加哥中国论坛和圣地亚哥中南美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2006年智利大会,拜访了芝加哥、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的统促会和参加了相关活动。访问团受到了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各统促会和有关侨团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中国论坛是由芝加哥“中国之星”媒体集团主办,力图通过邀请美国主流社会和媒体及众多美国侨界团体人士及中国两岸三地专家学者参会,形成研讨中国和平发展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交流平台。5月8-9日上午,中国论坛…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开放性、时代性和前瞻性是其本质特征。民族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鲜明特色,科学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石和先导,大众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源泉,开放性和时代性展示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精神风貌,前瞻性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以其独特的内涵和方式自立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中国现代化的前驱,孙中山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奋斗了终生,不愧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开辟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  相似文献   

7.
陈其胜 《传承》2007,(5):42-43,45
毛泽东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从理论内容、理论形态、理论应用、理论推广等方面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框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成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具体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哲学——毛泽东哲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象和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政党创立、从小到大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实践不仅发展了社会主义,更深刻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王月清 《群众》2022,(5):21-2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标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着眼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根脉和精神特质,彰显了它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创新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强大中国的必由之路,不断总结和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贯穿了整个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方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90年的发展进程大体可以概括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革命和建设探索初期虽曾出现过失误,但这不是本质和主流。党正是在主动揭露、认真分析这些失误的基础上实现了实践上和理论上的重大飞跃,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辉煌成就,获得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与思考》2018,(2):20-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变革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演进,成功把中国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逻辑演进,成功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和“三步走”发展的逻辑演进,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逻辑影响,打破了西方世界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神话,冲破了发达国家对发展道路的话语权的垄断,展示了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着中华民族迈出新的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以当代中国的时代条件为背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面对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措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同时,也被外界称为转折之年。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行政体制、司法、反腐等多个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令新一轮改革的春风再次吹遍中国大地。而改革为中国带来的红利也再次为世界所瞩目。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别推出"2014盘点中国:回眸与展望"大型专题,梳理和盘点了这一年发生的令人难忘和值得思考的、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大事件,并对2015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项创举。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政治协商思想和伟大实践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协商思想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向广泛、多层、制度化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反映了时代要求,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人类文明大道,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反映了时代要求,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人类文明大道,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出的新路,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道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础,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新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中国人民探索和发展,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中国道路在实践中取得巨大的成功,还在于其具有探索科学发展、注重和谐发展、追求和平发展的鲜明实践特色,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提出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也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要求。它的成功实践在引导中国顺利融入全球化进程、为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同时,又有效规避了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维护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利益和安全,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是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双重任务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发展道路的讨受到了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关注。世界银行副行长、世界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