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闲言碎语     
人类生活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方便,增加了生活情趣.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过去人们常说:秀才不出门,知晓天下事.只不过是形容一个人的才学而已。而现在这一天不是真的到来了吗!我们坐在计算机前,网络大门一开全知天下事,地球变小了.成为地球村.这是好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法律热点事件、社会公共事件层出不穷,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3.
拙作《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全书贯穿一个主人公“我”,而且“我”自始至终在盘算支出、收入和效益,书中反复提示这样一句话:经济学是“我”的元学问!  相似文献   

4.
吴午东 《人民论坛》2020,(11):110-111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桥梁,在给我们提供"足不出户,知天下事"便利的同时,对公民的名誉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名誉侵权问题屡见不鲜。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尚未形成一套专门针对名誉权的保护体系,而是把媒体侵犯名誉权案件当作一般的司法案件进行处理,未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对此,应整合网络立法,建立责任审查制度,强化网络执法,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家家户户拉起了小喇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小喇叭进农家,群众不出门,也知天下事了。农村群众不仅能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了解了外界的各种种养及供求信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黔府办发[2007]132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事件应对法的通知》(国办发[2007]62号)和全国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认真做好我省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工作,特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注定要成为一个彪炳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它承载了国人的世纪法治梦想,汇集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儿女所共有的政治智慧,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立法人的心血和热情,  相似文献   

8.
张辉 《长白学刊》2014,(4):76-81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康菲漏油事件应当作为"重大环境事件",甚至"特别重大环境事件"进行环境应急处置,其应急组织体系应当由应急领导机关、应急协调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组构成。然而,康菲漏油事件发生后政府至今未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反而责令康菲公司自行处置漏油事件,最终导致漏油事件迟迟未能平息。康菲漏油事件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环境法的完善思考,还有环境应急法制的反思以及应急法制与常态法制之间协调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法典化是国际私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与实施是国际私法立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该法无论在立法方式上,还是在立法内容上,都与传统的相关立法不同,尤其在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以及保护弱者利益原则这三大原则的采用上,独树一帜,同时亦引发了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应统一立法鼓励见义勇为,让市民在面对老人跌倒、见义勇为等事件时,少一份顾虑,多一份安心,让好心人可以‘零成本’行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向大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从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社会形态、表现形式、名称及其内涵和外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群体性事件的语词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对群体性事件的不同表述,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反映出我国政府从重视群体性事件传统意义的政治属性向重视以法律规范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观念的转变。应正确区分群体性事件与骚乱事件、暴乱事件和社会泄愤事件,依法妥善处置,防止和避免主张正当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升级甚至恶化。  相似文献   

12.
黄丹 《人民论坛》2012,(17):34-3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显现,并形成多种利益群体,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在新形势下,了解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属性、树立法律视野下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新思维、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张庆宪 《桂海论丛》2018,(6):98-103
不同的利益与人们的关系有紧密与松散之分。既有利益与人们的联系十分紧密,当人们的既有利益被损害甚至被剥夺时,就极易发生与损害者或剥夺者的冲突,并由此导致群体性事件,因而既有利益受损是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和平理性的表达方式有了很大发展,其直接原因是我国社会法律秩序的初步形成。新时代从三方面着手,有效化解我国群体性事件: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合法合理的既有利益;二是坚持不懈地加强普法教育,使外在的法律制度逐渐内化为人们自觉的守法行为;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确保人们基本利益的实现,减少社会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4.
赫广平 《人民论坛》2020,(5):118-119
我国智慧警务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互联网犯罪等方面具有重要功效。新时代,智慧警务建设需遵循法治逻辑,从实体法、程序法、权利保障等维度着手,进行必要的机制设计,提高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在即,我的心情跟许多代表一样激动、自豪。过去的一年,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我自觉地“以天下事为国事、以国事为家事”。在为这次人代会调研中,我发现干部职工对反分裂国家法将在这次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有些矛盾集中地显现并形成群体性事件。“深入分析这些事件,基本上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非对抗性,基本上属于经济利益诉求问题,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1]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大多从“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政治概念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对策都作过一些有益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晋玲 《思想战线》2003,29(6):80-84
我国立法对未成年人财产权利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宪法、普通法及特别法三个层面实现的,但由于主要担负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利的民事法律存在的不足,导致了实践中对涉及未成年人财产权利的事件的处理不力。鉴于此,有必要通过在婚姻法中设立亲权制度以及完善《民法通则》中的监护制度来改变法律对未成年人财产权利保护不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方圆资讯     
《民主与法制》2008,(4):64-65
构建应对劳资矛盾高发新机制;交叉换肾事件引发争议专家呼吁填补法律空白;最高法提请修改行政诉讼法;国家拟设2亿基金助贫困大学生找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晓寒  ;高树宏 《前沿》2014,(17):103-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民生问题,其中必然有一些人的心理需求以及各方面的利益没有得到及时抚慰,一旦触及底线,就容易爆发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治安,且给国家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此类事件应尽快杜绝。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在很多人眼中,新闻主播是个神秘而高冷的职业。她们端坐在电视屏幕里,一板一眼播报天下事,家国天下事都冷冰冰。但对于很多山东人来说,每天早上七点钟,打开山东卫视看《早安山东》却是精神早餐:主播胡英纳甜美而磁性的女中音,短短半小时内,让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越来越多的网络主播霸占荧幕,以低俗出位的节目吸引眼球时,新闻主播胡英纳却处变不惊,一边像传统工匠保持节目的品质;一边"物种进化",用接地气的节目汇聚人气。有人称新闻主播是将没落的传统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