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0,(6):27-27
2009年12月13日下午,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金茶之父”刘伸华教授应邀在北京为国家领导人举办专场“茶叶与健康”高端讲座。作为中国顶级时尚茶品的“琥珀·金茶”因其独特的保健养生功效和醇厚润滑的口感而倍受青睐。  相似文献   

2.
正地处幕阜山西麓长浏平边境的革命老区长沙县金井镇,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革命老区的金井,在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做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形成了长沙地区小有名气的金茶、金米、金果、金薯、金菜、金猪(罗代黑猪)等优质农产品六大系列40多个品种。挖掘土地资源潜力,让农业产业活起来耕地上调产业。金井镇过往的农业产业结构是粮猪型。随着粮猪生产效益的下降,他们主动作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镇5.06万亩水田,除  相似文献   

3.
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是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炳伟 《学习论坛》2005,21(3):22-2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公共管理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级政府要尽快强化宏观意识,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强化为民意识,由“官本政府”向“民本政府”转变;强化服务意识,由“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强化效率意识,由“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转变;强化责任意识,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强化法律意识,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强化公开意识,由“封闭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强化信用意识,由“缺信政府”向“诚信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4.
陈辉 《党史博览》2006,(12):51-54
从国民党“王牌”新一军腹中脱颖而出;由“丛林之虎”美称的名将廖耀湘亲自统领;全新的美式装备;对日作战,建功印缅战场。这一系列的“光环”,使新六军在国民党数百万军队中独树一帜,自诩为“国军老大”,号称“天下无敌”。曾几何时,国民党新六军的战场对手变成人民解放军之后,“王牌军”变成了“豆腐军”;“天下无敌”沦为“天下无能”;“国军老大”最终命丧东北战场。  相似文献   

5.
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中央党校有自己的认识。1953年以来先后提出:“以教学为重点,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为教学服务”;党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党校“既要成为教学中心,又要成为科研中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要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教学科研一体化”;要实行“研究式教学”等。本文对此作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如何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基层干部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选拔基层干部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以外,还必须努力做到“六个紧密结合”。一是“看政绩”;二是“听反映”;三是“察爱好”;四是“重表现”;五是“抓关键”;六是“辨声音”。  相似文献   

7.
《思考与运用》2006,(10):36-40
今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统筹下,以“传播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培育综合素质,提升重庆形象”为宗旨的“三峡大讲坛”正在着力打造为渝字号的文化品牌。在“历史文化系列讲座”、“理论前沿系列讲座”、“重庆发展论坛”、“形势政策报告”、“社科知识普及讲座”等五大中心讲坛的基础上,开始向区县延伸和拓展。9月30日,继“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坛”开坛后,“三峡大讲坛·永川讲坛”正式歼坛。本期刊发“三峡大讲坛·永川讲坛”首讲中,宋丁教授所作的关于“未来西部旅游发展动向问题”的演讲稿,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树立正确的信仰。然而现实生活中,在信仰问题上却存在着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譬如,有人信“钱”,认为“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人信“权”,认为“有权就有一切”;有人信“命”,认为“命中注定不可强求”;有人信“神”,认为“神灵护佑逢凶化吉”;更有甚者,沉迷于李洪志的歪理邪说之中。所有这些“信仰”,  相似文献   

9.
把握领导方式的内涵,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的前提;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必须从“世情”、“党情”、“国情”出发;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进一步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会议或活动中,常听主持人和发言者在正式讲话之前。口中先冒出个“尊敬的×××长”,以示对到会重要人物的“尊重”。有的人,一个“尊敬的”连着一个“尊敬的”,一口气说出几个乃至十几个“尊敬的”;  相似文献   

11.
观点集萃     
《当代贵州》2007,(17):6-6
和谐共事才能干成事;由“补砖头”改为“补人头”;维护食品安全需要政府积极作为;莫让“潜规则”变成“显规则”;“禁酒令”半年省4300万的惊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资源动员社会化链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艳萍  戴苏  黄光君 《求实》2004,(12):65-68
贫困根本原因是社会资源稀缺 ,贫困地区资源动员社会化链接的基本概念是 :由于贫困地区难以靠市场机制去动员资源配置 ,只有靠政府出面直接或间接去“动员” ;政府的动员与贫困地区的机制配套 ,必须符合市场规律的法则、效益与效率优先原则 ,即必须有个“链接”机制。当前贫困地区资源动员社会化链接可供选择的主要路径有 :一是实施“人口转型”战略 ;二是实施公共“基础铺路”战略 ;三是实施直接受益的“扶贫到户”战略 ;四是实施开发式扶贫的“区域灌溉”战略 ;五是实施经济发展的“激进开放型”战略 ;六是实施技术的“实用模仿”战略 ;七是实施“自愿移民搬迁”战略 ;八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 ;九是实施“社会参与式互动”扶贫战略 ;十是实施“制度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建国初期“过渡时期”与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徘徊时期”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徘徊时期”是建国以来第二次过渡时期;“徘徊时期”的过渡比“过渡时期”的过渡更艰巨;“徘徊时期”与“过渡时期”之间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哲学视野中的“创新”,蕴涵了丰富的哲学原理。“创新”的内涵和哲学中所讲的“矛盾”、“和谐”、“否定”及“实践”密切相关;“创新”的基本类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认识观;“创新”的方法具有和唯物辩证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恒道”是老子的重要思想 ,是“无名”之“道”与“有名”之“道”的对立统一 ,具有丰富的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内涵。在领导工作中 ,必须弘扬“恒道”精神 ,遵从现代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 ;恪守“恒道”根本 ,把握“无为”与“无不为”的度 ;把握“恒道”内涵 ,放大领导工作中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实践“恒道”主张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9,(15):6-9
7月5日,以热比娅为首的“东突”恐怖势力“世维会”在乌鲁木齐煽动策动制造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妄图达到分裂国家、制造民族仇恨,扩大国际影响、取悦西方主子的丑恶目的。从本质上来讲,这次乌鲁木齐“7·5”事件和去年发生在拉萨的“3·14”事件,都是“疆独”和“藏独”势力以恐怖暴力为手段,以“人权”、“自由”为幌子,以“文煽”、“武扰”为策略,以分裂祖国为目的的民族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成功与失败     
“一”者,数之始也。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表明:“一”虽小,却是“0”的突破,作用与反作用大。万物成败皆源于“一”。中华文字内涵丰富,复杂多变。同个“一”字,用在不同地方,含义截然不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勇士之勇让人敬佩;“一日千里”,速度之快令人感叹;“一呼百应”,得道者多助;“一诺千金”,诺言一句,价值千金;“一举成名”,叫人欣喜不一……这些“一”,非同凡响,多多益善。相反,“一之为甚”,过头的事,哪怕过了一点头,也就害在其中;“一之谓甚”,犯过一次错误,亦为可叹,其可再乎?“一人传虚,万…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最鲜亮的名词之一,给解决困扰人们多年的“三农”问题带来了曙光。新农村“新”在哪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全景式描绘”。“二十字”目标,几乎涵盖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9.
2011年,雾霾天气击中民众的“污染焦虑”;食品行业的新目标制定引发“食品安全焦虑”;“郭美美”事件和“河南宋基会”事件引发“公益焦虑”;“限堵令”与“出行难”带来“拥堵焦虑”……这些纠结与争议背后,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心态:“公共焦虑”。(《中国青年报》12月22日)那么,我们到底为何如此焦虑?  相似文献   

20.
从中华文明特质多重维度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对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重要意义。中华文明“讲仁爱”的特质滋养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胸怀天下”的道德实践;中华文明“重民本”的传统夯实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民至上”政治实践的文化土壤;中华文明“守诚信”的特质为建立“重信守诺”的社会制度贡献了重要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崇正义”的特质为践行“公平正义”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奠定了重要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尚和合”的智慧为人类文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重要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求大同”的追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重要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