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道德价值观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从价值目标、价值动机、价值手段三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的孝观念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邹晓莹  万铀能 《前沿》2012,(20):116-118
当今大学生,经常会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和有悖于我国传统孝道文化方面的事情.从当代大学生“孝文化”缺失的现状出发,从了解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入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为“孝文化”注入当今的新元素,就提高大学生“孝文化”素养,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孝文化”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董婧  巩丽 《青年论坛》2011,(3):70-72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推进社会安定的基础,开展孝文化讨论,提高大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和道德认同,抓住时机,创造教育情境,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孝道,抓住生活中奉行孝道的典型事例,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道德迁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4.
汉文帝作为一国之君,以孝治天下,靠仁孝的表率作用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自孔夫子倡导"仁孝治国"以来,后世的帝王无不以"孝道"做幌子,尊奉"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的管理格言。然作秀的多,真孝的少。汉文帝刘恒可算是"孝"皇帝之冠。凭什么说刘恒是中国历史上最孝的皇帝呢?  相似文献   

5.
钟健雄 《前沿》2013,(18):53-54
本文以新的历史时期对传统孝道的影响为切人点,指出要辩证分析传统的孝文化,具体探讨了新的历史时期孝的革新,提出新孝道的理念是“爱谏相融”,特征是双向平等,要求是自觉和尽心,内涵是感恩,目标是博爱。  相似文献   

6.
曾子继承孔子孝道思想以及春秋以前的孝观念,将孝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提出重视生命延续的全体、贵生之孝;强调大经大法的根本之孝;区分了大孝、中孝、小孝的层次之孝。以敬为判断标准,重视孝道的履行,把孝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了孝道思想的内涵,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孝道、孝行与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伦理规范,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孝道强调的是孝的理论层面,孝行侧重的是孝的实践层面,然而有时二者是合二为一的,孝道即孝行,孝行也即孝道。孝文化的基本内容均由孝道与孝行引申而来,亦是对孝道与孝行的理论概括与升华,同时也是将孝道、孝行的内涵与外延加以扩展、泛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夏季的一天,南川区东城街道田坝社区前的院坝里坐满了人,大家都在等人大代表来讲课。当天讲课的是区人大代表、东城街道灌坝社区党委书记杨勇,题目是"讲孝道"。杨勇用三个故事阐述"孝道",一个是大学生应聘中,被问及是否替父母洗过脚;一个是一名孝子一心为家付出,最终成就事业;一个是邓小平同志孝敬长辈的故事。"孝就是善,孝就是财,先行孝道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基本品质。"杨勇的话引来阵阵掌声。而区人大代表、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邓科曾  相似文献   

9.
正孝感弘扬中华孝文化的发展思路、经验、模式,对城市建设、国家社会治理、辐射带动乡村治理都很具意义。孝感市把"中华孝文化名城"确定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走出了一条契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历史方位看,孝感市具有深厚的中华孝文化历史底蕴,城市名称本身就是一个特色文化符号,所以孝感市发展应该在孝文化上做文章。从现代时代坐标看,孝道建设是老龄化社会的题中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全国大倡"孝"道,平面媒体、影视广播、报刊广告,多以"孝"为主轴,画面、说词,炫目摇心,引人深思。"孝"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和谐家国社会的最佳风范。家有孝子,家必兴旺;国行孝道,国必兴强。孔子曾为"孝道"立下"无违""守礼""不远行""出告、反面"四大准则。另外还有父亲去世后"三年无改父道""为尊者讳""小杖则受,大杖则逃"等多种孝道。为我们今日孝道提供了最佳参照。近年来,我们欣喜  相似文献   

11.
正孝感市在弘扬中华孝文化时,应做好深、精、新三篇文章,力求讲好新时代孝感的孝文化故事。一是继续深刻挖掘孝文化的历史内涵,在"深"字上做文章。孝文化是孝感市最鲜明、最深层、最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目前孝感市在挖掘孝文化精髓方面成绩不俗,但还存在着对于孝文化名城定位不清,宣传推广碎片化、形式化的问题,应继续在"深"字上做足文章。首先,要将古时单一的孝道精  相似文献   

12.
周峰  计志宏 《前沿》2012,(2):122-123
韩国作为中国近邻,历史上曾经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孝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对韩国的孝道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中韩孝文化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由于历史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两国文化传统的差异等,导致了两国孝文化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较分析两国的孝文化的异同可以得出诸多启示,对传统孝文化的现代化诠释和重构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荀子上承儒家传统孝道思想而结合自己思想中的性恶论、礼论、乐论等基本理论架构,形成了与孔、孟皆能契接得上而又自成体系的孝道观。以"人道有辨"力图缓解性恶论与孝观念之间的内在张力。因其特重礼乐而有礼以养欲、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的孝道观。因其特重"统类"内在思理而有"以类行杂,以一行万"的从义从道、通权达变的孝道观。荀子的孝道观对于我们弘扬优秀的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13,(6):32-33
浙江省文成县孝道文化底蕴深厚,孝道美德扎根于民,孝道故事妇孺皆知。近年来,文成县在发扬传统孝文化,倡导孝道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尤其是珊溪镇街头村在发扬传统孝文化、倡导孝道方面进行了敢为人先的探索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王贵东 《前沿》2012,(15):129-130
传统孝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弘扬孝文化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建立和谐新农村.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创建新型孝文化,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健全孝道法制体系,积极开展孝道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对当代农村中学生孝道观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农村275名中学生孝道观的调查发现:当代农村中学生仍然保持着尊亲、养亲、荣亲的传统孝道观;农村中学生对敬爱祭念的赞同程度最高,随侍奉养的赞同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7.
夏学銮 《人民论坛》2012,(27):74-75
新"24孝"是利用旧"24孝"的话语形式,构建新型"孝道"文化的一种尝试,但是不要因此把许多子女置于"不孝"的尴尬境地新"24孝"行动标准出台以后,招来许多议论。大部分意见是说"标准"较高难以实现之类,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孝"为何  相似文献   

18.
邢千里 《前沿》2012,(14):187-189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家庭道德,又包含有若干社会道德元素,成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原则.高校的孝道教育是当今社会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孝道教育的含义、意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总结出高校孝道教育可以采纳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1,(9):34-34
河南省郏县陈寨中心村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文帝孝母”“臧功结义”等以孝道为内容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底蕴。近年来,陈寨村两委把弘扬孝道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20.
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根基。而在现实中,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孝道颠倒、孝道沦丧已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青岛胶州市铺集镇党委和政府自2005年以来对“以孝治官”与“以德化民”的规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践,创造了“德孝文化”建设的三大品牌,即德孝文化生产力品牌、德孝文化信仰品牌及德孝文化党建核心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