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全国  肖艳丽 《前沿》2014,(11):202-204
公共外交中文化一直都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直到20后,文化才真正成为公共外交的核心内容。文化成为公共外交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由文化在当代国家软实力构成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当前中国公共外交在文化中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即个体化与信息化、学习交流、旅游、中国传统文化的细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文化外交是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政治化产物。对文化价值的科学认识和文化外交价值的战略共识,实现了中国特色文化外交的理论自觉。坚持国家利益与文化主权的统一、坚持策略灵活与制度建设的统一、坚持官方主导与民间互动的统一,是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文化外交发展的战略原则。坚守文化外交的中国道路、统筹中国文化外交的运行机制、加强中国文化外交的法治建设、综合运用互联网等文化传播技术和力量,是推动中国特色文化外交服务于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刘少华  蔡索拉 《求索》2011,(3):60-62
公共外交是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家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的播放,中国公共外交迎来了新一轮高潮。本文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案例,分析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机理,认为公共外交能够展示真实国家形象,促进文化传播与认同,提升外交能力与国际地位,引导国际舆论建立正面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4.
杨海云 《人民论坛》2012,(20):244-245
加强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是苏联文化与外交改革的重要内容。迅速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是赫鲁晓夫时期外交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对外"文化进攻"是苏联国际战略的重要方针。在改革的背景下,苏联的对外文化交流为树立苏联的国际形象、促进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同时,苏联对外文化交流也存在着某些障碍。  相似文献   

5.
文化外交是国家间文化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外交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最有效的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外交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外文化展示、大众文化交流及汉语的国际推广,有效地提升了国家软实力.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外交模式,文化外交的整体策划和具体运行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未来中国文化外交可以考虑组建官方与非官方相结合的推介机构,借助中华文化圈促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走一条精英路线与大众路线相结合的文化外交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如火如荼的汉语热,精彩纷呈的国家年,稳定持续的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正以更加自信和积极的态度,通过公共外交的舞台,向世界展示和说明中国。总的来看,近年来中国公共外交有三大亮点。  相似文献   

7.
如火如荼的汉语热,精彩纷呈的国家年,稳定持续的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正以更加自信和积极的态度,通过公共外交的舞台,向世界展示和说明中国。总的来看,近年来中国公共外交有三大亮点。孔子学院塑造和谐文化形象近年未,中国与世界上多个国家或地区合作,在当地设立孔子学  相似文献   

8.
王新 《长江论坛》2014,(3):85-90
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开放、包容、和谐和负责任的文化大国形象,是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建构中国国家形象,首先要创新文化外交的管理体制,其次要革新文化传播的运行机制,再次要拓展文化外交的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日本对华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公共外交就成为重塑其在中国的形象、重新赢得中国的理解与信任、促使中国奉行符合日本利益的温和政策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与文化交流、经济与文化援助、外向型的文化教育、对华宣传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对华公共外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受其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以及中日两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发展战略等方面矛盾的制肘,日本战后对华公共外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朱全国  周子渊 《前沿》2014,(7):189-191
公共外交在当代外交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其主体来看,存在着三种形式。一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政府公共外交;二是以政府主导,由各种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公共外交;三是以政府为主导,民众个体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体公共外交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大规模的、不同国家民众间的流动与交流成为个体公共外交的现实基础。个体公共外交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个体公共外交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利益与外交活动,有必要提高每一个个体的公共外交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重大机遇当属新公共外交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外交主要是一国政府针对国外民众开展的外交活动,意在提升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促进本国的国家利益。近年来,全球公共外交展现出新的特点,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急剧增多,信息传播主体更为多元化,我们应积极培育对外传播力量,不断扩大对外传播的战略联盟,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  相似文献   

12.
郭建庆  高雨阳 《前沿》2008,(12):195-197
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媒体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实施隐形的文化侵略和精神洗脑,试图摧毁和销蚀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把它们逐渐纳入到“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体化框架中。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以美国为例,对文化帝国主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以中国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维护本国文化主权、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少华  唐洁琼 《求索》2010,(9):52-54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不相称,现状不容乐观,问题比较突出。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不是文化大国或文化强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软实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比较困难,面临诸多外部挑战,文化对外贸易逆差严重。影响中国文化软实力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播能力。对此,中国必须强化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外交,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文化传播技术与手段,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确立文化兴国战略,正确应对国际文化较量。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沟通和友谊的纽带,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无疑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互利合作。周恩来总理曾经形象地将外交、经济和文化比喻为一架飞机,外交如同机身,经济和文化如同飞机的两翼。这充分说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国家总体外交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文化关系。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巩固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和在建立21世纪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与中非政治、经贸关系并重,为不断加深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增进彼此的团结与合作作出了巨大贡…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06,(6):8-8
政协委员、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呼吁,中国要想对世界文化做出较大的贡献,国家就要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中国是四大发明的发源地之一,但几百年来,逐步落后,对外文化交流逆差严重。和对外贸易“出超”相比,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中国无意强权,但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造活力,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其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主要包括文化创造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影响力等。文化创造活力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着力点,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根本。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需要在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激发热情、尊重群众,砖外交流、扩大开放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导入外交古已有之,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与外交的联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文化外交的驱动器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文化外交指的是国家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推进其对外政策的实施。如何在对外交流中不露痕迹地推销自己的外交政策,以取得国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不似宣传,胜似宣传,这正是文化外交所追寻的最高境界之所在。本文拟从这一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公共外交对话会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64届文化讲坛由上海市政协主办,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上海公共外交协会承办。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周明伟、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舒乙,在著名主持人袁鸣的主持下,共论“文化强国与公共外交”。本刊摘编有关文章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19.
范颖华 《小康》2015,(2):80-83
通过深入挖掘中法文化交流史迹群的历史文化内涵,运用多种形式讲好中法文化交流故事,北京海淀西山一带有望建设成为具有中法文化交流特色的文创集聚区、旅游景区和中法公共外交基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超越国度的友谊、有些动人往事并不随着云烟散去,而是终归会被人们再度记起并铭记在心。在去年的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曾提到,"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体系探索,形成了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社会交往、文化交往多目标齐头并进,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主体联动合作,文化外交、文化交流、文化外宣与文化贸易多方式良性互动,传统媒体、新媒体多渠道融合传播的良好局面,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