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曼琳 《创造》2012,(10):38-39
在利益多样化条件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应该着重于当代中国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思考。中国社会发展逻辑起点的不同,对保持党的纯洁性产生的制约和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青年的个人目标不仅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而且必须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当代中国青年要实现"小目标",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3.
高建生 《前进》2009,(1):37-40
经历30年改革发展之后,人们经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引发当代中国改革骤然而起,推动当代中国改革不断深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无疑就是这样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在社会对这种需要的认识达到完满一致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行动。换言之,当改革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时,是否产生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就需要有对这种必然性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4.
孙开红 《青年论坛》2005,2(1):7-9,61
政府权力社会化是政府权力逐步向社会转移的过程 ,它作为社会发展一个不可变更的历史趋势和当代中国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 ,既具有科学管理的价值 ,又具有民主政治的意义。然而 ,在当代中国 ,它的实现却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或曰障碍。因而它的实现必然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0多年来,中国近现代政局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化,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台海两岸的对峙局面即是其演化发展的一个结果。统一、融合和发展既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题,也是当代海峡两岸政治运作的主流走向。本文拟从各种制约因素的消长变迁视角切人,就...  相似文献   

6.
廖小琴 《前沿》2005,4(6):157-160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调。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推动力量。在当代中国,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与目的。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需要在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的过程中实现。关键是要从根本上确立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平衡发展的价值取向,重要路径是承认和高扬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1]如果用这一观点解读中国农民问题,很显然,"自由而全面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较以往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至今仍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努力促进农民与自然、社会及自身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审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美学自身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即审美活动成为人的重要生存方式,成为人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重要评价尺度和追寻目标。美学的这种发展逻辑又是由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决定的。美学的发展历史从审美层面映现了人的解放的步伐和程度。在影响当代审美文化的各种社会因素中,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规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民主发展和社会保障发展两者紧密相联。社会保障制度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制度的建立逐步发展,这有历史的必然性。社会保障也对民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社会保障对民主发展的作用日益突现,成为现代社会民主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民主发展和社会保障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任务,两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彬 《前沿》1996,(Z1)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张彬一、引言源于十人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酉方社会的发展,以全新的工业文明取代了原始、蒙昧的农业文明。而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的现代化则是西方列强的炮舰和商品的双重轰击下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启动的。这比西欧国家...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人道法是规制武器使用的规范和法律依据,为武器装备发展提供了指导与定向。国际人道法从"动机-手段-后果"上制约着武器装备的生产、使用和销毁。应当立足现实,通过建立武器审查机制,加强武器使用的管控以及解决战争遗留问题等,适应当代社会对武装冲突中的人道主义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云龙 《人权》2011,(2):10-13
当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迅速,成就巨大。每一个生活在中国社会的人对此都有切身感受。认真研究中国发展的观察家也很容易看到这个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上,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政治上,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在法律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大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科技发展普遍相对滞后,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的基础和根本首先在于抓好教育,培养更好更多的人才。但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又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理论界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三个薄弱点:一是对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现实依据研究不够,二是对人的发展的具体目标研究不够,三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动力研究不够。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现实依据是中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暴露出来的奴性、虚伪性、封闭性、缺乏平等合作意识等弊端,且已经严重制约整个社会发展的现状。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主体性、真诚实在、开放平等交往合作意识。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动力是学习,但传统的旧的学习观念不能促进人的学习观念要变革。学习就是力量,一个只有肯于学习并善于学习的民族,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才能走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之前列。  相似文献   

15.
当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经济与社会文化因素进入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时候,网络化趋势的“主页”背后也隐藏了某些不易为人们察觉的“噪音”。我们“浏览”网络化浪潮的“主页”,展现其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相互兼容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同时,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戚攻 《重庆行政》2010,12(4):24-25
一 马克思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表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人口生产”和“社会生产”,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传统社会尤其是农耕文明时代,人口生产的绝对数量和规模,因其落后的生产力和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而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中不仅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呈现出“人多好办事”的社会动力结构和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贡献山西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邓小平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研究》课题组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大量存在并趋于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构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几乎每一个方面发展的重大因素。进入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新旧体制转...  相似文献   

18.
李萍丽 《前沿》2009,(12):3-5
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点,其中关键之一就是价值体系的重构。通过结合马克思关于人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思想以及相关的社会结构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重构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能更好的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并增强其社会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健生 《前进》2001,(1):35-38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奋斗历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作为执政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的历程。在这“三分之二”的时间中,党的三代领导人在不同发展时期对实现社会稳定问题的高度重视,深刻地表明,努力实现当代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认真总结50多年来党领导中国社会实现长期稳定实践的基本经验,对于面对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一、党领导当代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稳定的实践历程  如同任何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都会把维护社会稳定放诸于第一位一样,建国之…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儒、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性哲学乃至教科书的辩证唯物哲学,相继都陷入信任危机,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频现哲学话语危机。所幸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激发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哲学观念和理论形态上都具备论说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话语潜质。所谓实践地论说发展,意在回归实践立场,充分汲取“中、西”诸家哲学话语的合理因素,深入阐释扬弃“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践机理,从构建优良社会生态人手,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实践提供话语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