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凌 《理论月刊》2020,(6):106-115
当今网络新媒体、社交媒体时代,消极、负面或矛盾冲突比较剧烈的境内外社会热点事件引发网络舆论共振现象频频可见。解析近两年境内外消极、负面的网络舆论共振典型案例,探讨境内外网络舆论共振现象的话语传播机制、风险衍化及其防范策略,对于预防和化解境内外网络舆论共振风险,具有明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境内外网络舆论共振的话语传播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网民话语交互作用——网络舆论共振的触发机制;二是网民话语势能聚集——网络舆论共振的聚合机制;三是舆论涟漪效应——网络舆论共振的扩散机制。消极、负面或矛盾冲突比较剧烈的社会热点事件所引发的境内外网络舆论共振现象,不仅会造成虚拟化、观念化、符号化的网络话语"软风险",还可能为现实社会引发诸多"硬风险",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在"多中心治理"语境中,境内外网络舆论共振事件的风险防范需要打破传统的"维稳"惯性,及时回应网民的合理诉求和关切,提升"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媒体、网络意见领袖、网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包容性共防共治"。  相似文献   

2.
我国网络公共事件的主要发展态势是:重大社会公共问题日渐成为热点议题;网络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草根成为社会议程的重要推动者和设置者;事发地由中心城市向二三级城市甚至县城发展.其形成机理主要有:Web2.0时代的到来和中国网民数量的激增;社会诉求机制的短缺与网络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和官民关系的紧张;地方党委...  相似文献   

3.
青年群体是催生各种网络文化现象和热点事件的弄潮儿.这些现象和事件体现着青年群体独特的社会心态和文化特征.本文主要从屌丝文化、青年娱乐文化、青年意见领袖、青年社交文化和女性热点事件等几个方面入手,分别对这些文化现象和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为大家提供一个理解社会现实和青年群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方东华  张祥浩 《求索》2013,(5):193-195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是一个客观现实,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宁波PX项目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有其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消极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政府治理工作的重要挑战。本文在充分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起因与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危机的生命周期现象,构建危机治理模型,并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分别提出前期治理策略、预警治理策略、紧急治理策略及善后协调策略。  相似文献   

5.
谣言几乎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湖北石首"6.17"事件中网络谣言肆虐凸显了当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意识淡薄、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手段落后等。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网络谣言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坚持"疏堵结合",转变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和坚持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谢建芬 《前沿》2010,(22):80-82
网络时代频发的集群事件,具有参与主体的广泛复杂性、参与形式的虚实交互性、效应扩散的难以控制性、事件演变的结构性、事件效应的双重性等特点,因为这种集群事件已经开始侵害当事人的私权甚至伤及无辜,政府部门需要着手构建社会控制机制.基于网络群体事件的社会环境条件、行为者心理情绪习惯、社会新闻诱因等原因及信息技术的支持,对社会控制机制的构建需要从网络秩序体系、网络集群事件的预警机制、通达有效的宣传机制、有效的协调机制、对网络事件中弱势者的救助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因网络炒作诱发的群体性事件逐渐增多,并呈现出突发性、互动性、扩散性、复杂性以及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广、管控难度大等特点。坚持快速反应、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三项原则,建立信息沟通、网络管理、应急联动三项机制,强化法制、技术、教育三项保障,是防范和控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办法。  相似文献   

8.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对立性公共事件在网络出现;二是网民热议,生成网络舆论;三是传统媒体参与,与网络舆论相互呼应促动,生成社会舆论;四是出现制度外社会行动;五是事件消退。在前四个阶段,事件对社会秩序的冲击逐步增大,强度和危机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我省社会热点前10名排序依次为社会治安、腐败问题、教育乱收费、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物价问题、社会风气、社会诚信、食品安全、医疗改革(生态环境的关注人数相同)。我省社会热点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持续性、典型性、集中性和复杂性,并呈现出热点类型将继续保持经济类领先、政治类随后,关注内容正在由个体利益发展到社会整体利益、由物质利益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利益关注的态势。为此,舆论的引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形势政策宣传力度,使群众知情;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调研,为群众查情;一时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应实事求是,向群众陈情;对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要周密部署,对群众真情。  相似文献   

10.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如网络群体性事件。由于人们交往的加强和信息越来越公开,网络群体性事件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网络这个独特载体下,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对自己的信息会越来越公开。可以说,网络对政府信息传播的渠道、政府应对信息的理念、方式和策略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当前,网络舆论已成为我国社会民众监督公权力的重要方式,但在网络舆论监督中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如虚假监督现象时有发生、网络舆论暴力造成巨大损害、“网络审判”干扰司法独立等等.文章在分析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与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2007年12月,中国网民已达2.53亿人,居世界第一位[1]14.网络正在成为信息传输最重要的渠道和舆论媒介,其影响力日益广泛和深远.与此联系,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信息(包括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乃至谣言等)、网络舆论和舆情、媒体作用等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梳理相关研究,分析研究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探寻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功能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基于某种利益需求和权利主张,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以向有关方面传递诉求的网络民意表达形态和社会传播现象。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网民更愿意通过网络集结起来,共同表达利益诉求。因此,政府要有效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就必须重视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在强大的政府公信力支撑下做好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论生成于网络诱发型公共事件、现实触发型公共事件及网内外联动型公共事件;传播议题聚焦于捍卫公民权利,追寻事件真相,拷问政府良心和责任,表达爱国热情等方面。在公共能量场视阈下,网中人和网络组织的动机和场内的能量具有交换上的自由性,具有不同意向性的政策话语在某一重复性的实践语境中为获取意义而相互交流与论争,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负效应较为明显。因此,一方面非常有必要从政治引导、法律强制、技术监管和道德约束四个维度采取多种措施构建一整套综合治理框架来规制网络舆论;另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政府无法回避的规制限度问题,政府寻求规制网络舆论限度的实质在于为自己的行为划定合理的边限,既保证社会公众的各项基本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又不至于导致社会失序与混乱。  相似文献   

15.
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给政府应对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掌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诱发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及时、妥善应对.具体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要注重搭建网络对话平台,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机制,进一步推进“网络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6.
张雅丽 《人民论坛》2011,(9):248-249
互联网使信息由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众由受众变成了传播者,越来越多沉默的人通过网络发声。互联网一方面是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为把握社会动向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又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更加错综复杂。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党执政的新挑战、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何军 《传承》2012,(24):86-87
网络群体性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建立一套有效的防控体系,化解问题,减少消除矛盾,引导网络群体性事件向良性方向发展,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较大威胁,公安机关应研究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及特征,有效遏制其发展态势。同时公安机关需通过分析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对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即参与者进行剖析,并进一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更好地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当前网络舆论形势与政府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使信息由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众由受众变成了传播者,越来越多沉默的人通过网络发声。互联网一方面是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为把握社会动向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又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更加错综复杂。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党执政的新挑战、新机遇。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在信息发布的领域不再一者独大,自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催化推动作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的网络舆论,具有网络舆论主体多元化、匿名性,形成高速性,传播互动性、互文性的特点。由于警察的特殊身份,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内容往往较为敏感,部分网民的观点容易夹杂着宣泄的心理,负面影响较大。针对涉警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独特之处,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发生之后,公安机关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快"、"准"、"狠"三大原则和策略;找准时机进行议题的设置与置换;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重要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技术队伍,对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进行技术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