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即是说分工协作就是生产力。这一思想深具公共性意蕴,它不仅对于我们理解生产力的丰富性本质具有启发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把握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公共性关系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侯子峰 《传承》2014,(8):62-63
马克思文本中多处谈到“自然”,这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自然”内涵及其使用意义,需把它与人(尤其是工人)的解放紧密结合起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为马克思把“自然”概念巧妙运用于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通过"价值"概念与人的存在方式的相关性,开启了"规训政治学"的思考。"价值"不仅成为人的劳动乃至人的生存的"规训"手段,也是"人受抽象规训"的存在论基础,而"剩余价值"则揭示了现代世界"规训"的根本秘密。在认识论方面,"价值"的实体化"错认"构成了人的拜物教"支配方式"。在马克思看来,拆解"价值"规训必须瓦解资本主义生产的占有原则,因此,只有辩证地处理"价值"规训问题,才能走出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京 《桂海论丛》2010,26(5):16-20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学说,但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政权都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所取得,因而在传统意义上一般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关于革命与斗争的理论,于是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思想长期被深度地遮蔽起来。廓清我们党从革命马克思向和谐马克思重大历史转变的脉络和走向,澄清曾经被历史误读革命马克思的传统认识,重新认识马克思和谐社会的思想本质,重塑当代中国和谐马克思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燕 《前沿》2012,(6):59-60
本文明晰"情形"和"行为"的语义,对《刑法》中"情形之一"和"行为之一"进行语义和语法分析,得出两者使用存在两大问题:(1)"情形之一"和"行为之一"错位使用;(2)"行为之一"和"情形之一"杂糅使用。认为已有研究尚不足以解决两者使用混乱的问题,规范研究仍需进行。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呈现马克思国家观出场的重要文本。以回归文本语境的解读范式来看,马克思国家观的出场叙事是总体式的,而非成分式的。以“现实的规定”的社会政治基础为理论地平,马克思倾向从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整体关系中勾勒国家机体总体图景。因循这种面向现实的批判向度,马克思探讨了制度、行政、立法等国家要素与人民之间的应然联系,初步建构起国家治理总体逻辑。面对自身的理论不足,马克思在尝试克服思想限度的过程中,萌发了关于未来国家形态的总体构想,并拟定了整体性的理论计划。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三卷本出版后,西方社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主流学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马克思的理论或结论,因此他们改变了意欲以沉默致《资本论》于死地的作法,掀起了大规模、长时间、全面彻底地批判与否定《资本论》的浪潮;一些信仰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在为马克思和《资本论》进行辩护的同时,则试图通过改造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原理最终达到超越《资本论》的目标。本文简要归纳了西方学者改造与超越《资本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论证了这一尝试的实质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牛俊伟 《桂海论丛》2010,26(4):55-59
广松涉在《唯物史观的原像》一书中作出了一个基本判断,认为异化劳动不过是马克思对私有财产所作的概念性把握,二者的真实关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尚未最后解决。广松涉的这个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关于马克思所面临的逻辑张力和理论困境,他的分析就难免有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作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利武器是通过《资本论》最终完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所做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首先是将资本运动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中考察,从而使其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这一原则高度决定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向度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本展开的一个"完整而又成熟"的最后形态,从而破除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历史魔咒,澄明了资本的现实历史运动。由此,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价值意蕴即破除资本运动规律的魔咒,破解"历史之谜",从而为人的现实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寻求道路得以最终彰显。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是对马克思的思想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哲学家,这种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并在《手稿》结束的写作中表达了对费尔巴哈的“崇高敬意和爱戴”.然而,《手稿》后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便立即对费尔巴哈展开正面批判.但是深入考察就会发现,黑格尔是站在费尔巴哈后面影响马克思《手稿》时期思想形成的深层逻辑.对马克思《手稿》时期的三大重要概念,即异化劳动、类哲学和感性的深入研究能够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卢衍鹏 《前沿》2009,(7):177-180
《走西口》是双重视域下对历史的现代性建构,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小叙事”穿插进行,多方位展现了走西口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对“仁义礼智信”进行了重新阐释、发展,形成现代核心价值观念;对儿女情的叙述颠覆了传统婚恋观,试图建构具有革命意义的现代性男女关系;对小人物的阐释更加理性,认为其不仅创造了英雄,而且创造了历史。《走西口》在传奇中塑造英雄形象,在儿女情长中叙述历史,在小人物的生存中体验命运,在走贾行商中讲述革命,提供了多角度、多元化的现代性解读文本,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往学术界在阐释“异化”这一范畴时,往往将“着力点”放在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异化的后果、异化的其他历史形态、异化的未来命运及消亡途径等方面,尤其是对“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讨论得非常深入,而对异化的“历史性功绩”研究甚少。随着对异化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异化的评价也应该有一个更加宏观的视野,即应该把“异化”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长河”中去考察,将“异化”与马克思的其他思想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就异化谈异化”。普遍异化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又是后一历史阶段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异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尤其在共产主义学说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成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史上的“中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味独特的中药,真正意义上的东北"野山参"已几近枯竭,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野山参"乃为大规模生产之物。现代山参之"野"伴随着一个意义建构过程,属于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类学研究问题。通过对当代"东北野山参"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社会生命史考察,可以发现,中医思想对东北野山参的意义建构是现代"野山参"延续社会生命的文化动力,由此导致山参之"野"的文化意义不断地被建构和再生产。在"野山参"的社会生命史中,生态资源、国家制度、民间行为、社会需求与市场行为形成一个相互联结的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14.
徐科 《青年论坛》2011,(4):38-41
通过对3种网络媒体报道中所呈现的"90后"形象的研究,发现媒体报道"90后"形象并非以负面为主,而是很大程度以正面形象展示在大众面前,与人们脑海中媒体对"90后"经常冠以"非主流"、"脑残"等负面词语的报道相异。同时,媒体在报道"90后"生活主题上也存在偏离常态。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国际学界的一部分学者主张,应合理地跳出马克思的批判之外来重新看待黑格尔的法权学说。这一学说既不像近代早期自然法学说,也不像德国的历史学派,而是试图在人类精神的现代处境下,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考察人如何通过逐步承认与超越其周围的生活世界,并将自身之力贡献到那些比其自身更为根本的世界整体结构中去(而不是控制这些结构),为法权现象的存在提供基本的可能性条件。这种法哲学对于当代的启示在于:法制建设应重视法条在生活世界的切己性、各种层次的法条之间的整体关联性和法对于生活的引导与指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为进一步加强营运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学生接送车三类车辆及其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工作,2006年6月,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开始推广应用“重点车辆/驾驶人户籍化管理系统”。实践表明,推广应用“户籍化管理系统”,加强“三类车辆”及其驾驶人管理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和配套制度。建议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户籍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功能:推进外省籍驾驶人测试制度的规范化和便利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存在不仅给社会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也增加了犯罪的风险。当前我国以"农二代"为主的流动人口犯罪率逐渐上升,研究"农二代"犯罪的特征、分析"农二代"犯罪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农二代"犯罪的措施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秉持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统一的总体性视域,将货币置于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历史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揭示了货币所具有的劳动生成性、关系物化性与主体抽象性三重意蕴。从历史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社会生产劳动的直接代表与资本增殖中的生产要素构成了货币的生产本源。从结构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物化社会关系和劳资关系物化形式体现了货币的关系本质。从价值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现实的人的对象化与资本抽象统治的主体存在蕴含着货币的主体本性。马克思的货币概念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学、哲学或社会学范畴,上升为总体性、革命性的社会历史范畴,在破解人类历史上的“货币之谜”的同时,也祛除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之谜”。  相似文献   

20.
与费孝通先生不同,笔者提出的"文化自觉"意谓清醒地意识到文化概念本身的局限性,拒绝滥用广义的文化概念,主张牢牢地守住与政治、经济有别的狭义的文化概念。我们应该自觉地使文化概念退回到它实际适用的范围内去,并清醒地意识到:让文化包揽一切,包打天下,非但不可能创造任何奇迹,反而有可能把我们已经创造的奇迹毁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