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扣我的证,我就断了你的电。柳州市上演的这场“权力掐架”闹剧,着实让公众大开眼界。从表面上看,柳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私自拉闸断电,是其个人品质问题,是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薄弱的表现;从本质上讲,“权力掐架”的背后,透射出公权力滥用的危害——权力掐架,不仅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更伤害了公众的正当权益,践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慈善事业,2011年应该是不平凡的一年,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公众强烈关注。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诉求,正逐步从公权力机构,延伸到涉及社会公益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张婷 《长江论坛》2023,(2):42-49
西方学者批判反思资本宰制的消费主义文化主要包括五种理论进路。一是着眼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出无止境的消费引发自然对人的“反控制”;二是着眼于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提出象征性消费造成严重的身份和阶层“区隔”;三是着眼于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提出“占有式”消费泛滥导致主体自由的丧失;四是着眼于人与文化关系问题,提出“大众文化”消费对主体批判意识的消解;五是从“日常生活批判”角度揭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殖民化。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吸收这五种批判路径所蕴含的有价值思想资源,对于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防范和规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所面临的消费主义社会文化困境,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与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选择多样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普遍、积极、主动、有序的公众参与。论文对“公众”和“公众参与”进行了概念界定,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主要存在的公众参与范围偏窄、公众参与程度偏低、公众参与成本偏高等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对策,主要包括培育公众参与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立法,架设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桥梁和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成本收益率。  相似文献   

5.
王建云 《今日浙江》2013,(20):36-37
宁海县宣传部门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公众参与、促进政府善治的新路径。建立“百姓事马上办”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推行“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常态化制度化,实现网络的“政民互动”。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艰难的命题。如果是纪事,应该由世纪中叶的人来写;如果是展望,应该在上个世纪来写。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只能就世纪初一些零星迹象的记载和一些感觉的捕捉,来作一点或然性的分析。这一涅克拉索夫式的反命题,是建立在以下一些迹象和感觉的基础之上的: 一是民本意识的滥觞。也许中国自古就人口众多,人们不可回避地面临对人的基本态度问题。先贤们根据人口中“人”和“民”这两种不同的种群,分野出以孔子为代表、贵族意识浓厚的一派,和分别以老子、荀子等为代表、“亲民”色彩强烈的多派。也许是贞观年间魏征把话捅得太透(…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4,(10):92-92
唐欣瑜、梁亚荣在《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5期撰文认为,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由农民个人所有到集体所有的转变,农地政策的变迁引发了土地所有权权能之一——收益权的权利演进。从“占有的权利”到“增长的权利”,从“公权力控制”到“私权利回归”,农地政策与农地立法相互作用,基本建立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农民土地权利的行使已无障碍。  相似文献   

8.
交钱,就不执法;不交,就加强“监管”。江西省九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放弃监管的方式.来换取经济利益,赤裸裸收取“技术保护费”。不珍视自己的行政权力,反而进行权力寻租,其性质不仅仅是行政不作为,而且还意味着公权力的“匪化”。这种公共权力的“流氓化”、“匪化”趋势其实并不鲜见。公权力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地“匪化”,其反衬出的是权利与权力的事实上的不均衡,是公民或企业社会权利的缺位。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的制度环境在缺乏对企业活动“制度化保护”的情况下,开始形成由官员与企业主个人之间、公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保护与被保护、庇护与被庇护的关系.并从而形成“非制度化生存”与权利贫困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后执政新风劲吹,点燃了公众对国家进步的热切渴望。与之相应,我们党大刀阔斧治权治吏,互联网揭腐和各级政府的快速反应形成全局性互动,一时间“反腐风暴”形成风声鹤唳之势。此外,“八项规定”,严控“三公消费”,反对文山会海、铺张浪费,官员财产公示呼之欲出,无不把公权力置于民意的聚光灯下。于是,不少干部开始感到“不习惯”、“不自在”,有的甚至如坐针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社会的勃兴与公民社会的崛起,民间“草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责任感不断涌现于公共话语领域,加剧了与政府之间的话语权竞争,引发了政府的公信力危机。作为一种政治认同、公共信任与社会软权力,政府公信力的本质并没有完全嵌入公权力的运作之中。在畸形裂变的权力观、紧张错位的政民关系、信息不对称视域下传媒的鼓噪与误导等多重因素浸染下,政府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泥沼之中。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视域下,要超越“塔西佗陷阱”,政府必须重塑健康的权力观、建构友善互信的政民关系、主动信息公开,以期实现政府公信力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1.
陈秀平  陈继雄 《求索》2013,(10):191-193,21
公权力与私权利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法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法学理论界也一直在进行该领域的研究,笔者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法治视角出发,分析了公权力与私权利平衡的问题。本文界定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基本理论内涵,对公权力进行了合理的定位,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对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关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公权力异化的相关内容,总结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该问题从限制公权力和保护私权利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04,(5):27-33
前—段时间,一系列有损于大学生形象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诸如:在学业上作弊、剽窃;在社会上不讲信用,求职时为了“保底”而签约,一旦有更好的选择便撕毁合同“改旗易帜”;个别的甚至公开征富婆、恶意欠费、借贷不还等,引发了公众对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的强烈关注。有人提出当代大学生在道德和人格上是有缺陷的、是失衡的,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此,我们和广东中山大学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3.
莫真宝 《求索》2008,(3):167-169
张溥并未坚持“文必秦汉”的主张,而是对历代古文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他注重文章的社会政治功能,从不谈论前后七子派主张的“格调”与“法度”;张溥的古文辞创作经历了初似唐孙樵、刘几及模仿韩愈与欧阳修的过程,以“融洽经史”为其主要特征。从张溥对“文必秦汉”观念的摒弃来说,视之为前后七子派的继承者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一、公民与公民道德教育 在中国古代,公民的意义与现代公民的意义不完全一样。在先秦,公民有两种含义,一是如(韩非子)中所说,“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此处公民乃指“为公之民”,即为公众、为国家做事之人;二是指君主之民或公家之民,指一个人的归属。可见公民是历史的产物,是民主政治的产物。现代意义的公民概念,正如(辞海)指出,公民一般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一如总理2008年答记者问时所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今年两会十大热点中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改革排名前三,另外一些接地气的议题既打开了广阔的基层视野,也引发民生的现实思考。正是“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通过基层的民生触角的细微变化更能触摸到问题与挑战、变化与期待。均提醒我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攻坚克难的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紧迫。  相似文献   

16.
周以棍 《公安研究》2012,(5):22-24,59
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具有事件发生突然、诉求目的明确、表达方式非法、社会影响广泛等特点。其成因较为复杂,主要是法制观念淡薄,补偿机制不完善,协调机制不健全,公权力遭受质疑。正确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一要完善指挥协调机制,提高职能部门协作联动水平;二要按照命案工作要求,迅速查清事件事实;三要建立情报信息综合研判机制,正确引导社会舆情;四要把握事态发展规律,及时疏导化解争端;五要建立风险分担救助机制,分担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7.
很多迹象表明,当今社会冲突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年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人们关注的大都是群体性事件,且把目光聚集在主要冲突者即“官”和“民”身上。但与此同时绝不能忽视引发冲突的导火索——“钱”。所以,本文想把“官民冲突”拓深一层,从权、钱、民也就是权力、资本和老百姓之间的对立来理解当前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8.
我的总体感觉是:在今天的中国,“本土派”企业家走向国际的意识和步伐,要远远大于“海归派”创业者“再本土化”的意识和步伐。但不管怎么说,在探索新经济的道路上,“海归派”与“本土派”企业家共有同样的天空,他们的努力都是新经济的基石,无所谓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禅宗在西方的传播达到高峰,激浪派作为一场重要的艺术运动也随之兴起。禅宗主张“平常心是道”“不二之法”“说似一物即不中”。激浪派在理念上显露出与禅宗相似的部分,在艺术风貌上呈现出与禅宗相似的精神气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层面: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提倡创作的非理性;追求形式随机;注重边界融合;崇尚精神自由。以“反艺术”为主旨的激浪派通过种种激进实践促成了艺术界的革命性潮流,加速了西方艺术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亦炎 《今日上海》2008,(1):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加强宣传工作,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 上海市新一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2006-2008)行动计划也要求:引导市民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和能力,自觉参与改善和维护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市民食品安全信心、食品安全消费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完善环境与健康工作的法律、管理和科技支撑,控制有害环境因素及其健康影响,减少环境相关性疾病发生,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