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7年9、10月间、结束于1960年底、1961年初;“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理想与现实张力的失衡,二是唯意志论盛行,三是对以往革命和建设成功经验的不当采借;“大跃进”运动既取得了有限的成就,但导致了更大的损失,留下了无穷遗患,得远不偿失,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大跃进”运动给我们提供了三方面的启示:一是应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是应在理想和现实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尧山璧 《春秋》2010,(5):25-29
春节过后来到徐水.走访了几十位6甸以上的老人,翻阅了不少黄脆的报刊,试图重新认识那匪夷所思的年代.和那个年代中曾经迷惘的自己。  相似文献   

3.
靳承美 《春秋》2009,(3):48-51
1958年9月15日,沣水人民公社成立,在五O一厂南矿山广场召开庆祝大会。村里组织全体社员参加,并组织了锣鼓队、扮玩队。队伍出村,与昌城、城东、良乡村的社员汇合,全昌城高级社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沣水进发。到沣水,队伍越聚越多,红旗招展,口号阵阵,队伍到达会场,只见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相似文献   

4.
"大跃进"运动之历史起因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国外学者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大致而言,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就"大跃进"之起源问题,先后提出了十种最有影响力的解释。系统爬梳这些解释,能为国内学界深入开展相关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视角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于法 《春秋》2012,(3):30-34
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57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伟大纲领》的社论,要求“有关农业和农村的各方面的工作.在12年内都要按照必要和可能.实现巨大的跃进”。这是大跃进的先声。是年冬季.全国范围包括栖霞在内掀起了以兴修水利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洪芳 《人民论坛》2014,(5):78-80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所有问题。国家统合模式不给社会以成长的空间,无法通过社会这一道屏障,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旦劳动关系调整出现大的问题,必然会影响政权的稳固。因而,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必须向协约自治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运动是一场大规模的带有全局性失误的经济建设运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这场运动教训之深刻,影响之深远,时刻提醒着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尝试着从社会学的一个侧面对这场运动再加以审视,力求说明“大跃进”左倾决策的贯彻之所以非常顺利,除领导人的错误和组织上的行政干预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这种政策的贯彻执行有着广泛的社会心态基础。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场运动,又可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两新组织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党建工作如何覆盖新经济领域和新社会阶层,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紧迫任务。楼宇党建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范式,建立楼宇党委和党支部是两新组织党建的重要载体,创新以服务为重点的活动方式是两新组织党建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江苏省丰县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组织中小学生写“道德日记”,引导未成年人将写“日记”与讲“道德”有机结合起来,见贤思齐,积善成习,美化心灵。一是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有得写”。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通过清明节、中华经典诵读、“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引导他们认真总结感受体会,及时书写“道德日记”;  相似文献   

10.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中共中央召开了数次重要的会议.这些会议的内容和部署对"大跃进"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构成了"大跃进"运动发动之初的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近几年及“十一五”期间面临投毒、爆炸、杀人、劫持等报复社会型风险。这些风险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稳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应对这种风险的措施有:讲求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多管齐下,健全社会支持网络;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公众的“侵犯焦虑”;“疏”、“堵”结合,控制报复社会型犯罪渠道;运用大众传媒,进行必要的信息控制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防卫,保护重点人群和场所,管理好外来人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无论大中城市还是小集镇,都呈现出“扩张”“膨胀”的势头,大规模拆迁的现象随处可见。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不少城市搞大拆大建,急功近利,一味地贪快求新,搞“运动式”、“蔓延式”的发展,这种城市化“大跃进”,忽视了城市发展的质量,造成了公共资源及财富的透支。  相似文献   

13.
张自智 《传承》2010,(31):16-18
<正>我来看看,见见群众1958年10月22日,深秋时节的塞上小城敦煌已是秋风萧瑟,寒气袭人。下午,一辆普通的绿色军用吉普车停到了敦煌县委大门前的马路边上。一位身材魁伟、表情严峻的老人从车上下来,后面跟着两位军人和一位夹着文件包的年轻人。三天前,敦煌县委已接到省里电话:22日彭德怀要来敦煌。县里的干  相似文献   

14.
从“五反”运动到工商业的二次调整——以南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1951年“黄金发展时期”的私营工商业由于资本家唯利是图本性的驱使,出现了“五毒”现象,使国家财产受到了较大的损失。政府通过“五反”运动,清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商业污毒,经营中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但同时也导致了工商业再度陷入萧条。于是政府又适时地对工商业进行二次调整,着重于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市场经营开始有了好转。“五反”运动及随后的调整措施给社会经济关系带来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旭彤 《传承》2011,(4):11-11
1958年到1960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经济建设的"大跃进"运动。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戴河举行,会议确定了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工业的方针,提出1958年的钢铁产量要比1957年计划产量535万吨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大跃进"高潮。  相似文献   

16.
叶子 《现代领导》2011,(7):37-37
1956年9月13日,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陈云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一起被推举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候选人。对于陈云这个候选人,毛泽东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陈云同志。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到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他们在总体上仍处于“不体面”或“欠体面”的劳动状态中。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体现了让每个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价值目标,它既是尊重和保护劳动者人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正对待劳动者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条件,也是经济发展方式顺利转型的必然要求。同时,农民工群体的新变化使得“实现体面劳动”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陈化水 《前沿》2014,(5):51-54
劳动关系伦理调整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关乎劳动关系伦理调整的基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重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组织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基于各自的理论设定否认这种调整的正当性,而对正当性的证明理应包含对这些挑战的有效回应。正是在这种回应中,劳动关系伦理调整主张的正当性确立起来,并对自身进行了必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李准的小说《耕云记》呈现了“大跃进”中的复杂样貌。一方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提供的种种现实条件使得普通的农村青年萧淑英能够成为一名女气象员;另一方面,在此背景下,萧淑英的气象工作受到了多方面的压力,包括生产责任的压力、群众舆论的压力和权威性不足的压力。小说中的公社关书记和萧淑英虽然试图应对这些压力,但其回应仍显不足,特别是没有正面面对舆论所反映的群众意见。这是因为李准在1959年、1960年的特定观念形成了对群众意见的筛选和排斥机制。他所塑造的“为党工作”的萧淑英,由于缺乏“为群众工作”的意识,没有有效理解和化解群众的不满。透过萧淑英的成长、压力与限度,我们可以经由李准的视角,看到“大跃进”时期为科学引入农业生产所创造的条件,看到它为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开辟的可能,以及它在此时农村的现实结构中所受到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20.
周立丙 《前沿》2012,(8):51-52
"普通劳动资本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私营经济组织的初次分配过程中,让普通劳动以资本的身份参与消费品的分配,按贡献大小,公平地获得扣除生产要素投入市场成本的增值的社会财富,分享经济组织的发展成果。它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规律决定的,它有其哲学依据、理论依据,它是克服经济危机的必要途径和方法,是真正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应有之义,是以人为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