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然与实然的关系,本来是西方哲学史上所争论的理念与事实的关系。应然即应当如何,实然即实际如何。在党的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个应然与实然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处理党的  相似文献   

2.
齐瑞 《前沿》2005,(7):137-140
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是法理学由来已久,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探求不仅具有应然与实然的理论意义,更是关乎社会控制模式选择的重大实践问题。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又以一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法治进程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既相互渗透又彼此保持距离;既有契合之处,又有冲突之时,寻找二者契合点,解决二者冲突是本文试图予以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道德思维是一种从“实然”到“应然”的跨度思维,以讲“应该”、“不应该”为价值特征,以规范的形式来把握道德现象、创造新的道德生活和道德知识的心理过程。它具有不同于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的显著特点。其一,“实践——精神”的两重性。道德及其存在价值不是物质性的,而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但它又不是以孤立的神圣的形式存在于精神世界供人们信仰和膜拜,而是要诉诸人的行为、人的实践活动,方可显示其社会效应。可见,对道德的把握只有通过实践的途径,而实践又是带有精神性的实践。其二,“现有——应有”的跨度性。休漠第一个发现了道德生活中特殊矛盾:“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实然代表了道德生活的真实存在,即实存道德层次。应然代表了道德的目的指向性,即理想道德层次。道德思维就是要在忠实于“现  相似文献   

4.
“首要标准”是当下行刑领域的时新话题。监狱工作贯彻落实“首要标准”,必须辩证地看待监狱行刑理念与行刑技术的关系、监管工作法律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监狱工作实然与应然的关系、监狱行刑功利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澄清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应是监狱工作实现历史性超越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侦查取证用证中,案件事实及其证据都有其实然性.收集证据应有中立性,但又难免价值选择的倾向性.在法律价值的应然和实然之维度中,通常会追求应然的取证和立足实然的用证,法律规定应立足实然的价值取向.应然取证和实然用证都有风险和机遇,我们不仅应看其实然结果,更应关注其应然性.可在侦查措施、无明确程序中寻找应然性,合理之应然能够成就为实然.在法律实践中,将应然走实走好,可以使现行法律得到更加理性的演变.法律的应然性与实然性融为一体时,法律就达到了一种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
李文涛  任兆妮 《传承》2011,(31):84-85,87
富勒作为新自然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法律的道德性以及"恶法非法"的主张。分析和整理《法律的道德性》一书,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富勒的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内心信念在维系伦理道德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功能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与行为规范的总和。这就表明,道德不是靠外来的强制力量发挥作用,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人们的内心信念的维系而自觉发挥作用的。这就是道德这种社会意识形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社会意识形式的地方。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能否从“应然”到“实然”,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所起的维系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这种评价方式中,人们的内心信念所发挥的维系作用最为重要。这首…  相似文献   

8.
陈小洁 《人民论坛》2013,(8):142-144
法律的内在道德被公认为是美国法学家富勒新自然法思想的精义所在,应当从三个依次递进的方面予以理解和把握:法律内在道德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多方面条件;法律内在道德的展开有其独特的理论进路与学术内涵;有关法律内在道德的论战,丰富并发展了论战双方的思想体系,为法理学知识的增进做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7)
良法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法。良法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反映了全社会的意志和要求,依法治国内在地要求依良法治国,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为确保所制定的法律为良法,必须科学设定良法应然性目标体系,并实现良法由应然层面向实然层面转化,有效推进价值和规范层面的道德向法律的转化,正确把握道德规范与法律的界限,使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有一个良法的法制前提。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优越性有应然与实然之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应然性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从实然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然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即时对应关系,从应然到实然有一个转变过程。当前,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促进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优越性有应然与实然之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应然性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从实然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然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即时对应关系,从应然到实然有一个转变过程。当前,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促进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思维     
道德思维是一种从“实然”到“应然”的跨度思维,以讲“应该”、“不应该”为价值特征,以规范的形式来把握道德现象,创造新的道德知识和生活的心理过程。它以自身特有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形成固定的道德思维模式,影响人们的道德生活。当一个社会已步入急需消除旧道德以实现伦理精神革命的关键时刻,重构道德思维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今天我们就面临这种任务。  相似文献   

13.
富勒是新自然法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论著《法律的道德性》使新自然法学思想得到巩固并足以与分析法学鼎立、抗衡。更重要的是,富勒前承哈特,后启德沃金,为二战后西方法律思想向何处发展起到了导向和引路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富勒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4.
叶方兴 《青年论坛》2008,(6):101-104
哈特、富勒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问题上都作过精辟的论述。尽管他们各自的观点打上其相应学派的烙印,从而呈现出差异性,但彼此的理论背后潜含着对这一命题的共识,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侦查活动具有的诉讼性和认识性的双重特点,决定了侦查研究存在两种研究视角—诉讼角度和方法角度。诉讼角度的侦查研究是从立法角度来设计侦查程序,方法角度的侦查研究是从执法角度探讨侦查的操作性问题;诉讼角度的侦查研究侧重侦查的程序,方法角度的侦查研究侧重侦查的措施和手段;诉讼角度的侦查研究强调侦查的合法性,方法角度的侦查研究强调侦查的有效性。两种视角的研究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公正和效率的关系,是“应然”和“实然”的关系。侦查研究应当融合两种视角,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 ,它所追求的宪法秩序是一国法律秩序的基础和核心 ,是保障人民主权、实现宪政的基本价值目标。宪法秩序作为一种社会秩序 ,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 :一是基于人们对一定社会规律的认识 ,通过制定宪法而形成的一种协调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宪法上的秩序 ,它是理性追求的体现 ,即应然宪法秩序 ;二是通过各种宪法手段对现实的宪法关系进行调节 ,在宪政实践中形成的宪法秩序 ,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秩序 ,即实然的宪法秩序。宪法秩序的实现是指应然宪法秩序向实然宪法秩序的转换过程 ,是一种存续的状态。但是 ,理性追求和现实存在之间经…  相似文献   

17.
在道德与法律的一体化意义上提出“道德法治”的命题,是试图在当前的背景下梳理和阐释道德与法律共生共长、互促互进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法治的框架下的运作和其对法治的推进作用。这里的“道德法治”不是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而出现,而是着重突出一种观念,即只有通过道德与法律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社会的理性治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过大量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其中蕴含着独具特色的道德与法律关系思想。他们主张阶级意志是道德与法律两种社会规范的表象,而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物质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式;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道德上亦是如此,“不被撕裂的良心”构成最为基础的道德权利;无论道德主体还是法律主体,其思想与行为都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道德与法律各有各的自律和他律,对自律要求的程度以及出于习俗舆论抑或刑罚威慑分别构成两种规范在自律和他律来源上的区别;不谈自由意志、人的责任能力、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自由与秩序由此成为两种规范关系之范畴论的落脚点。以上五对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相关思想中的核心范畴,并构成他们道德与法律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戴小春 《求索》2008,(9):160-161
在高校不同组织层面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权利”主体。其中,作为组织类“权利”主体之代言人的个人拥有双重“权利”身份。“双重”权利的混淆,以及某些主体“权利”被忽视或者否定等,带来了高校各类“权利”主体的“实然权力”与各自的“权利”和“应然权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高校的诸多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前提是理清高校主体类型层级的“权利”与“权力”。  相似文献   

20.
以实证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家庭功能的弱化为基本分析前提,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教育环境及其对教师职责的扩展要求。文章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教师角色“实然”扮演的基础上,就农村教师的职责定位与角色回归等问题进行了“应然”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