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 《长江论坛》2009,(4):62-6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推进,公民社会在我国迅速崛起。公民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的养成是构成公民社会的品质特征,是发展公民社会的主观条件。公民社会发展离不开公民意识的培育;同时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意识也将得到孕育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培育国民的公民意识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不仅要有高速发展的经济,还需要具备现代意识的公民;不仅需要经济的现代化,也需要文化意识的现代化。公民社会组织作为自主、自治、自愿、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在其现实运作过程中有效地培育了包括独立人格意识,权利意识,责任义务意识,自由、平等、民主意识,公德意识等内容在内的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帆  谭琳 《思想战线》2007,33(3):116-121
和谐社会构建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必须依靠各种组织和全民的力量。在我国,作为处于政府、市场、家庭之间的一种特殊组织结构,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的协调与发展中已经初显其价值与作用。重视公民社会组织的影响力,提升公民社会组织的功能,对于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第三部门成长的视角看公民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俊 《岭南学刊》2006,(2):67-70
20世纪80年代,第三部门异军突起彰显其特定价值并由此引起公民社会再度崛起。在现实生活中,第三部门以其承载的公共职能有利于助推公民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历史上,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20世纪后,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相对独立于国家的民间组织才开始活跃起来。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消灭了私营经济和私有产权制度,摧毁了民间社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原有的“国家———民间社会———民众”的三层结构变为“国家———民众”的二层结构。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使公民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迁,使公民社会的兴起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积极地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离不开健全的公民意识的培育。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呼吁改造国民性,培育公民意识,时至今日,国人的公民意识依然不健全、不成熟,没有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没有公民意识得以培育的土壤。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为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有利的环境,应适时地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公民意识应当包括:责任意识,仁爱精神,自律意识,宽容意识,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会管理与培育公民社会——兼与周本顺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建设需要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功能互补。公民社会不是某些西方国家为我们设计的陷阱,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不论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强调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并不在于考虑中国要不要建立公民社会,而在于考虑需要建立具有怎样特色的公民社会,以及采取怎样的途径、方法和步骤去培育公民社会。我们对社会组织的畸形发展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坚决的防范措施,但与此同时,还应对培育公民社会采取积极推进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8.
陈玉林  马丽 《前沿》2008,(9):125-128
在社会利益主体多元、社会需求日益差异的时代,需要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化。政府、市场、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数量迅速增长。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正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原因和对我国推进社会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发挥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公民社会的兴起给深圳共青团带来的影响,包括公民社会的发展对共青团传统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削弱及其原因;分析了公民社会给包括共青团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组织带来的新发展机遇;论述了公民社会背景下深圳共青团面临的双重选择。文章指出,当前深圳共青团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党政的关系、与企业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深圳共青团要被社会所承认,在社会上有地位,就要始终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率先探寻公民社会背景下的工作经验和模式,努力加强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不仅需要发挥无形的手(市场)与有形的手(政府)的功能,更需要依靠社会的独立之眼(公民社会组织)的力量。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在逻辑基点、思维范式、价值底蕴等方面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不谋而合的思想资源。正是由于中国公民社会组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公度性,才使得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与功效。  相似文献   

11.
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来,广东省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社会作用不断增强,逐步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配套政策、法制建设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广东省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客观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发展和规范广东省社会组织的目标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的核心——公民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公民社会当作是在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之外由公民组成的社会.公民社会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公民身份和独立自主的地位,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是公民美德的关键标志.它意味着随时准备节制个人或集团的特殊利益,而将共同利益置于首位.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对社会组织来说,顺应全球社会创新趋势进行创新以实现"自治"成为关键问题。社会企业家的崛起和社会问题的协同治理是社会组织进行社会创新的驱动力量,社会组织进行社会创新面临着资金、管理、服务、组织互动等五个方面的现实问题,组织文化、资源整合、运作方式、市场业务、内部管理、外部合作六个方面是进行社会创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是公民、社会和国家发展形成的动态系统。公民社会塑造着公民主体性,公民主体是构成公民社会的细胞单位;公民社会培育社会的自主性,社会自治是形成公民社会的存在基础;公民社会积累国家的有效性,国家主导是建构公民社会的基本条件。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域看,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成长是和谐社会发展方向,是社会治理的新领域;公民社会成长不仅需要公民、社会和国家的良性互动,而且必须在公民社会实践中进行三者逻辑关系的现代性重构。  相似文献   

15.
贡太雷  张秀玉  殷雅辉 《前沿》2011,(24):108-110
长期以来,"一元"的政治世界观客观上始终是中国社会建设的真实主线,其政治社会特征一直保持着的是"乡里从属都邑""农村从属城市";社会的进步是后者对前者放松规制而得到社会的繁荣、社会的动乱往往是后者对前者过度约制而导致后者的激变;两者从来没有获得主体性意义上"二元"独立和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它要求充分整合城乡两个"发展阶段"的政治民主,实现民主、共和的公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 ,公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社会发展本质是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与公民发展本质上是互为前提与基础的。道德与法律不仅是对人的规范与治理 ,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与公民发展的需要 ,有道德与守法律是现代社会公民的生存发展方式。教育是一切文化与文明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公民必须接受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为核心的公民教育 ,以使公民成为道德自愿与守法自觉相统一的主体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发达活跃的公共政治生活。古希腊的城邦是一个完全由公民组成的主权的公民国家社会。“公民社会”的特点是全体公民自治,“人人统治大家,大家统治人人”,充满民主与自由。公民社会也培育和蕴含了一种公民精神,全体公民都是社会的主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精神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同时也享受着公平的社会生活。古希腊公民社会的公民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公共政治的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精神;超越自我的社会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管理的行政化认知与实践导向逐渐显现其弊端,需要我们从社会维度,即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对其重新理解和定义。社会管理是与公共福利和生活质量相关的社会政策的执行与实施,而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除政府之外的另一个有效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以真实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制定社会发展与影响指标、发展社会慈善资本及社会经济部门等多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公民社会逐渐显形并走向成熟.在构建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愈益凸显.公民教育作为公民社会建构与成长的重要基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內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切呼唤,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黄湘莲  朱红文 《求索》2006,(12):134-136
在现代社会,社会的整合与和谐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的整合是以社会的分化为前提的,社会的和谐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建构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国家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要有充分发育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公民文化的状况以及公民的行为方式、价值态度,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