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河南省内乡县有一座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其内有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不仅好在对仗严谨,朴实无华,更重要的是其深刻的内涵,揭示了当官者必须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一是对联体现了“官本位”与“民为贵”的为官态度。上联的核心即体现了教育为官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淡化“官本  相似文献   

2.
廉官≠好官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今,对其考察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其廉洁与否。在旧社会,百姓深受贪官酷吏之害,便有了一种感觉;“廉官便是好官”。但笔者认为,无论古今,好官理当是廉官,但廉官却不一定是好官。   唐玄宗在位初期,有个副宰相叫卢怀慎,虽身居高位,却非常廉洁,病逝时家里竟穷得无钱办丧事。像这样一位极为廉洁的“中央级高干”,按理说应是口碑不错的,但他却偏偏名声欠佳。缘何 ?皆因他只能廉洁自身,却不勤政办事,人们戏称他为“伴食宰相”。由此可见,即使是在封建社会,人们对那些只廉不勤的官员也是非常鄙视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衙内有一副远近闻名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之所以历经数百年仍为人们传诵不衰,在于它用浅显的语言阐释了官与民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官源于民,最后仍归于民,为官者应将自己视为百姓中的一员,不可谋取特权;另一方面,为官者比普通百姓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对自己应有更高的要求,为官一任,要以民为本,勤政爱民,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认真对照检查,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正能量.“百姓谁不爱好官”,因为好官好在倾“情”上;“百姓谁不爱好官”,因为好官好在树“廉”上;“百姓谁不爱好官”,因为好官好在立“公”上.  相似文献   

5.
酒为人饮,人为酒醉。酒有高、中、低度之别,饮酒者也分酒民、酒徒、酒官三类。“民”乃平民,酒民实为广大民众;“徒”则多指有劣性之人,但酒徒并非暴徒,仍是指那些恋酒、嗜酒、贪酒的寻常百姓;“酒官”则与上述两类不同。官就要管,虽是民的公仆,但行使的权力与民不同。酒官又不同于一般的官,专指那些因权力而喝酒的官。他们或因职责需要而不得不应付酒场,这不同于贪杯恋盏的酒徒;或因别人需要他们的权力而被捧为座上宾,这又不同于自斟自饮的酒民。 酒民、酒徒、酒官皆沾酒字,而喝酒无非是把一种液体倒入口里,纯属个人行为,无须他人教诲。但  相似文献   

6.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谁不想在有限的任期内“做”出一些政绩来?江西老区某县的一班人是这样“做”政绩的,他们把钱“洒”在公路上,为公路装潢,设计花坛,而公路的两侧不远处的百姓民房破烂不堪.如此漂亮的公路花带从一处处破烂不堪的民房中穿过,让人忧伤,同时又显得滑稽.雪中不送炭,何必锦上乱添花?公路为何装潢?这是领导“乌纱工程”的需要.这样看得见,摸得着,上面的人下来走一走,便爽心悦目,对其政绩自然刮目相看了,这里为官者的政绩观是“显山露水”.  相似文献   

7.
官贫心甚安     
“官贫心甚安”,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官贫些,民富些,为官者尽到了责任,就有了履行使命的幸福与快乐。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为官者却为名所累,为利所诱,为色所惑,整日为谋晋升、求“政绩”而费尽心思溜须拍马,欺骗领导,为谋私利、鼓腰包而收受贿赂。这些人没官时想官,没钱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人人有责,为官者更要讲“官德”。官之有德,德隆民安,国则兴也;官之无德,祸起民怨,国则伤矣。   讲“官德”,须讲勤正为民之德。为国为民,官之责;尽职尽责,官之德。如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任职而不为民,掌权却不从公,浑浑噩噩做懒官,碌碌无为当庸官,迟早会官坐不稳,以垮台告终。   讲“官德”,更须讲廉洁奉公之德。“黄金非为主,道德鬼神钦”“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为官者,要淡泊于名利,要守得住寂寞,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时时克己奉公,毕生疏于谋身。如是也,官有威,民有信,政也通之,令…  相似文献   

9.
表率与作秀     
“官贫心甚安”,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官贫些,民富些.为官者尽到了责任.就有了履行使命的幸福与快乐。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为官者却为名所累。为利所诱.为色所惑.整日为谋晋升、求“政绩”而费尽心思溜须拍马.欺骗领导.为谋私利、鼓腰包而收受贿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一些洁身自好的官员,往往会自撰一些对联,或题在府衙、楹柱,或写于厅堂、家门,既用于自励自勉,又便于让世人监督,其中虽然不乏自我标榜者,但的确也有一些对联颇具真知灼见,颇能发人深省。河南内乡县衙的三堂檐柱上有一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勿荣,失一官勿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此联告诫为官者要摆正官与民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忘记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明代吏部尚书王恕自署门联: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当时,官场上馈送金钱礼品之风极其…  相似文献   

11.
廉官的自律     
郭庆晨 《党课》2013,(17):79-81
知道中国古代廉官重视名节、不容“贪”宁染身,是读了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一钱斩吏”的敝事: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相似文献   

12.
当权者,人们习惯称之为“官”。共产党的“官”,从平民百姓中来,其权力也是平民百姓给的。由此想到,为官者,应与平民百姓心心相印。某省级领导就是这样的一个“官”,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平民出身。他官大仍保持平常心,生活朴素,自己上街买菜,自己购物,生活上与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对记者坦诚地说,“我的本色还是一个平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辱使命,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与时俱进,扎扎实实为平民百姓办实事,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创新的辉煌。”历代的官员无一不居豪宅,生活奢侈,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相似文献   

13.
在家门口当官─-─方山县劳动局局长贾安全廉洁自律纪事李乃全,林斌俗话说“家门口的官难当,”大抵是讲当官当在家门口,熟人多,关系广,逢人逢事高不得低不得,严不成宽不成,让人为难。可方山县劳动局局长贾安全却偏偏当了家门口人们眼热的官。有人热哀于‘“权钱交...  相似文献   

14.
为官四则     
宋代李邦献在他的《省心杂言》中写道:“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这是一个人的为官之道,亦可谓“为官四则”。“轻财足以聚人”,是要自省。世俗生活的富贵,不过是“酒、色、财、气”四字。对不义之财为官者理当不为心动,更不应占为己有。为官者应当时刻掂量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份量。想想几多高官落马,都因迈不过“贪欲”这道坎。若学会自省,方能轻财而重义,必会引来贤能之士的拥戴和敬重。“律己足以服人”,是要自戒。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古训。为官者要常常扪心自问,什么事做得让百姓满意,什么事做得…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为官者大都在府衙题联以示自勉这些题联表明了为官者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志向抱负择其要者来说大约有六方面内容一曰不贪不贿嘉靖年间有位叫钱的藩司参议令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二曰爱民如子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三曰刚正不阿清代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实行查禁鸦片时亲自题在府衙的堂联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四曰克己奉公清代赵慎畛的桂林府衙对联是为政不在言多须…  相似文献   

16.
官德,乃为官之魂,从政之本也。修德,修的是一种与权力相连的特殊的职业道德。为政以德,立业立德。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一个领导干部要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取得政绩,就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为道德素质是为民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崇高的道德理想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科学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无德之人,为官一方,乃百姓之祸也,焉有百姓称颂之理?为官应修德。欲修德,当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党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要求。1944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7.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清光绪四年余云焕署兴义府为大堂撰联。此联指出:做个不搜刮民脂民膏的“廉吏”颇为容易,难得的是一个地方官要给百姓造福,要有所建树不容易。这种严于律己的为官思想,在封建官吏中可谓凤毛麟角。在当今现实社会中,有些为官者吃“皇粮”不为民谋事的大有人在,愿他们能效法古人。将勤补拙,以俭养廉。清人唐执玉任直隶总督时为三堂题联。这是副自勉联,也是唐执玉为官一生的真实写照。唐执玉是江苏武进人,“少孤苦,家多难。”康熙四十二年中进士,出任浙江德清县知县,敢于惩治豪强贿吏,得到百…  相似文献   

18.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旧时的楹联至今仍不失警示意义。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一位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好官.其造福百姓的作用绝对不容低估。他们无私地为民造福.盖因他们牢记着“自己也是百姓”。  相似文献   

19.
大概从有阶级始,大多数人都想做官,尤其做大官。因为一旦为“官”,可以“荣家濯祖”,可以“衣锦还乡”,可以”令万人敬而仰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也说过“贵,人之所欲也”!然而,宋朝大名鼎鼎的包拯老先生,竟在那脍炙人口的《包公辞朝》里不无三既地唱道:“不为官者不惧怕。”照包拯的话说,只要是正儿八经的做“官”者,  相似文献   

20.
说“官德”     
民讲民德,官讲官德。老作家萧军曾说过,“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当官肯定要跌跤子。”为官者除了要遵守公众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如乐于助人、扶危救困、尊老爱幼、俭朴礼貌、从善如流等之外,还必须遵守“官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