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不通     
“就在同时代,同国度里,说话也会彼此说不通的。”这是鲁迅先生的文章《看书琐记(二)》里开头的话。(《鲁迅全集(五)花边文学》)。接着,鲁迅引了巴比塞的短篇小说《本国话和外国话》,说是一法国阔人在家里招待在欧战中出生入死的三个士兵,阔人家的小姐也出来招待这三个兵,但彼此无话可说,三个兵觉得“坐在阔房间里,小心得骨头疼”。阔小姐也觉得“和他们是连话都谈不来的”。直到回到自己的“猪窠”,这三个兵才遍身舒适,有说有笑。这三个兵又和被法军俘虏的德国兵打手势交流,发现这些德国俘虏,倒是说“我们的话”的人。于是,兵们想:“这世间…  相似文献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究应如何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字面上看,至少可以作如下四种解释: 1.(我)神游故国,应自笑由于多愁善感(“多情”)而早生华发。2.(我)神游故国,多情之人(可以指作者的亲友,也可以指周瑜)应笑我早生华发。3.(周瑜)神游故国,他这位多情之人应笑我早生华发。4.(周瑜)神游故国,(他)应笑我由于多愁善感而早生华发。前两种解释都把“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的倒装,此点无歧义)的主语理解为作者自己,后两种解释则把主语理解为周瑜。而对“多情”一句的主语和句法的理解又各有不同。胡云翼《宋词选》持第一说。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对“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谁未注,对“多情”一句则认为是倒装句法;“谁在笑?是自己笑,却不曾说呆了”。味其注语,似于第一说为近,但与胡说都语焉不详。1980年第3期《学术研究》载叶金同志《“故国神游”辨》一文,认为第一说“不合情理”,从而提出了上述第四种说法,文长不具录。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科学地阐明了法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李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对我国现代化事业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义道德同法制的关系,探讨法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斗气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在毛泽东的《四言诗·奋斗》里,这句耳熟能详的句式告诉我们:人要不停地奋斗,克服任何恶劣环境和条件,不断努力,直至成功。这里的“斗”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不畏困难的精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这个奋斗的“斗”演绎成了斗气的“斗”。  相似文献   

5.
一、先发制敌的主要内容先发制敌是军事上常用的一种作战策略,侦察谋略中的先发制敌是指,在侦察对象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抢先发起进攻,粉碎其犯罪阴谋,夺取胜利的计谋体系。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有“宁我薄人,无人薄我。……先有夺人之心,薄之也。”的论述。“薄”是打击、进攻、逼进的意思,全文大意是:宁可我先下手去打击敌人,也不能让敌人先下手来打击我。先发制人可以打破敌人的企图,所以要先下手。  相似文献   

6.
《曹刿论战》中“问何以战”虽仅寥寥四字,标点却颇有分歧,据我所看到的选本,至少有如下四种标法: ①问何以战。(朱东润选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第58页) ②问:何以战?(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先秦文学作品选》第57页) ③“问何以战?”(人民教育出板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上册第10页)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人治”观新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耘耕 《法学》1993,(12)
毛泽东的讲话中,就“人治”,“法治”问题讲话讲得最多的要数1958年8月21日下午在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这个讲话流传的版本不尽相同,意思则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治比法治好。他说: “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还是马青天那一套好,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大跃进以来,都搞生产,大鸣大放大字报,就没有时间犯法了,对于盗窃犯不靠群众不行.(刘少奇插话:到底是法治还是人治?法实际靠人,法律只能作办事的参考.……)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多数人要靠养成习惯。……民法刑法那样多条谁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  相似文献   

8.
(一) 法官出入人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在中国刑诉史上发端于何时?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法官出入人罪的责任制度,“惟其著之于法典而可考者,则推唐律.”(林咏荣:《中国法制史》第209页)显然是说它最早产生于唐朝.第二种观点认为,法官出入人罪的责任制度始于西周,引《尚书·吕刑》的规定作为例证.(陈顾远:《中国法制史》第240页)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法官出入人罪的责任制度,首创于夏朝.(《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3期,第58页)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认为早在公元前廿一世纪,当我国古代社会从氏族公社制度过渡到奴隶制,即国家、法律刚刚产生的时候,就随  相似文献   

9.
《士兵突击》热播后,许三多的形象深入人心,从一个“孬兵”成长为“老A”一员,让人兴奋、感动。作为带兵人的我,多年来一直希望能带出一名像许三多一样的兵,因此我经常寻找这样的“孬兵”。凑巧,就在中队2008年年底入伍的江苏籍新兵小魏身上,我看到了许三多的影子.  相似文献   

10.
11月15日,记者从广西自治区法制办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办法》(下称“办法”)已由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1月1日起开始实施.办法明确,今后县级以上政府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前,要先经过合法性审查.办法规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请政府审议.(11月16日《南国早报》)  相似文献   

11.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本刊和全国其他13家法学报刊参加的“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学论文有奖征文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评选结果如下: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6篇,奖金¥6000元/篇) 韩世远:《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 刘作翔、肖周录:《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中国法学》1995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2.
《左传》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谓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了,三通鼓,勇气就用完了。后人以“一鼓作气”比喻做事时鼓足劲头一下子把事做好。反腐倡廉斗争中,是不是也有个“一鼓作气”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庄华忠 《法制与社会》2012,(6):252-255,277
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考虑到“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的社会危害性已显著增加,单纯依靠行政处罚手段已明显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遏制,《刑法修正案(八)》)将这三种盗窃行为增加规定为盗窃罪的独立行为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三种盗窃行为的认定,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其主要的构成特征.对符合这三种行为方式构成特征的盗窃行为,也并非一概地予以定罪处刑,而是要结合《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为其设置合理的入罪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包括初查)过程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获案件,追回经济损失并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是每一个指挥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进一步阐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把战争取胜分为四个等级:慎谋能断而制教于未战之前是上策;施离间计而陷敌于孤立无援是中策;兵戈相见,进行野战是下策;攻城战则是下下策。笔者认为,侦破贪污贿赂案件也可以相应地分为四个等次,即:…  相似文献   

15.
“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是江苏省宝应县供电公司开展工作中始终坚持的标准。近年来,他们经历了防非”、“抗洪”、“战高温”、“错峰有序用电”等多次严峻考验,靠创业立身、靠服务兴企、靠诚信亲民,为一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服务群众的一片  相似文献   

16.
大爱无疆!但是做慈善不能只靠一颗“红心”,更要依法进行,才能规范、科学、取得最好效果。为此,《法庭内外》杂志社特邀请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望京法庭欧阳华、吴青沛,为大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中的常见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公布施行后,对它的溯及力有不同的理解.现将本人学习所得整理成文,以求教于大方. 法律的溯及力(又称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一个新的法律施行后,对施行以前发生的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新的法律就有溯及力,否则,就没有溯及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补充规定》,是一个刑事法律,其本身并没有规定是否具有溯及力.但我国《刑法》第八十九条规定:“本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法令,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据此,《补充规定》的溯及力就应当按照《刑法》第九条的规定来确定.《刑法》第九条规定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因而,《补充规定》对其施行以前的行为不具有溯及力,但是,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且按照《刑法》的规定应当追诉的行为,如果《补充规定》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应适用《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法通则》实施以后,涉及新闻出版的侵权纠纷开始出现并逐年上升.从武汉市两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看,这些新闻出侵权纠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一)鞭答时弊,以偏概全.曝光社会流弊,披露官僚主义,针砭腐败现象,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新闻出版的重要职责.但是,一些新闻出版,跟踪“热点”、“难点”问题,追求轰动效应,把个别情形说成普遍现象,引起侵权纠纷.(二)新闻猎奇,捕风捉影.一些编辑记者为获得独家新闻,到处猎奇,尤其是对一些名人、名星的趣闻轶事,道听途说,东拼西凑,酿成诉讼.(三)表扬先进,弄巧成拙.一些先进模范人物,并  相似文献   

19.
《法学研究》1996,(3):159-16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全国十四家法学报刊参加的“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论文有奖征文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六篇,奖金¥6000元/篇) 韩世远:《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载于《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 刘作翔、肖周录:《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载于《中国法学》1995年第2期) 蒋立山:《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与实施步骤》(载于《中外法学》1995年第6期) 赵秉志、赫兴旺:《中  相似文献   

20.
俞永梅 《法学杂志》2003,24(1):36-37
秘密监听、录像权是指采用秘密手段获取与犯罪有关的言词及相关行为的一种技术侦查手段。 1 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未将秘密监听、录像作为法定侦查手段加以规定。但是 ,1 993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 :“国家安全机关因侦查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需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 ,可以采用技术侦察措施”。 1 995年通过的《人民警察法》也规定 :“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经严格的批准程序 ,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而检察机关在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时 ,却没有有关的法律规定可以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